王 琳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措施评价
王 琳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33)
高校实验室的废水已经成为环境评价中的重要污染因素,重视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工作,采取合理的污染防治措施优化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工作,才能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
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污染防治;防治措施;评价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教育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日益协调。打造绿色教育工程,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高校是重要的科研场所,也是废水废气的主要排放源。
高校设置的专业丰富,像工、理、医、药、农相关专业,都会有实验教学内容。与其它领域相比,教育领域的实验室废水排放量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分复杂的废水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废水中的重金属与氰化物、病原性微生物等都会影响环境质量。对高校实验室废水加以分类,才能更好地做好染污防治工作。
1.1 以染污程度为依据分类
从染污程度来讲,高校实验室废水可以分为高浓度实验室废水与低浓度实验室废水两大类。所谓高浓度实验室废水,就是像废酸、废有机溶液与废碱这些液态的失效性试剂,以及这些试剂的废弃产物与相关副产品,像实验的样品分析残液等,除此这外,洗涤剧毒药物实验用品的洗涤液也是高浓度实验室废水。所谓低浓度实验室废水,就是指一般实验的化学产物以及毒性较小的废弃试剂与低毒实验物品的洗涤液、实验室的日常清洁用水等。
1.2 以染污性质为依据分类
分析高校实验室废水所含有的污染物性质,可以细化污染物的分类,将其分成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以及生物实验废水。(1)有机染污物。高校实验活动中常用的有机样品与有机试剂,像酚与苯的化合物。(2)无机污染物。强酸与强碱、氰化物与重金属等。(3)生物实验废水。生物实验废水主要源于生物实验室,这些废水相对安全,像实验培养液与培养基,生物实验中制作的液体标本、实验产生的血液、尿液与痰液等,生物笼舍的冲刷废水等。生物实验废水的污染主要源于其中包含的细菌与病菌,病原微生物含量较大,重金属离子不在其内。
要优化高校的污染防治工作,就要做好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工作。利用正确的方法处理高校实验室废水,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1 沉淀法与氧化还原中和法
沉淀法与氧化还原中和法主要应用于含有还原性有毒物质废水的处理工作中,还多用于含有六价铬的废水处理工作中。举例来讲,在高校实验废水处理工作中,像氰根离子这样的有毒物质,和某些金属的有机化合物,需要让废水在氧化还原反应后降低毒性,将其中所含有的高毒物质转变成低毒物质,以混凝与沉淀的方式让污染物得以去除。在处理六价铬废液时,需要先将六价铬转变成为三价铬,利用沉淀试剂,像铁粉、亚硫酸氢盐与二氧化硫等,使其沉淀,利用中和反应使其成为难溶盐得以去除。
2.2 絮凝沉淀法
当高校实验室废水中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时,需要先确定实验室废水的性质,研究各类离子的沉降性质。在确定了各类离子的沉降性质之后,选择有效的絮凝剂,像石灰、铁盐与铝盐等。在这些絮凝剂的帮助下,重金属离子可以在弱碱环境下形成絮胶状的沉淀。这些絮胶状的沉淀不仅能够去除重金属离子本身,还能吸附废水中的其它物质,提高实验室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2.3 活性炭吸附法
在生物实验、物理实验以及化学实验废水的处理中,活性炭吸附法的使用频率较高。借助活性炭的吸附功能,去除废水中微量的处于溶解状态的有机物较为有效。在实验室的有机废水中具有大量废溶剂以及试验的残液,这些有机废水的主要成分大多为芳香族以及烷烃类物质,它们影响了废水液面的自由能。废水浓度高,呈酸性,活性炭吸附法的效能能够得以有效发挥。在应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高校实验室废水时,应当先利用简单的分离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离出来,利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大部分不利于环境的物质。
2.4 硫化物沉淀法
对于大量含有铅、汞等金属的高校实验室废水,硫化物沉淀法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利用硫化钠、硫氢化钠这两种硫化物将实验室废水中的重金属转化成为难溶于水的金属硫化物,利用三氧化铁使其形成沉淀得以分离。在利用硫化物沉淀法时,要先将废水的酸碱度控制在8.0~10.0,通过加入过量的硫化钠,促成硫化物沉淀的产生。再加入硫氧化铁作为沉淀剂,生成硫化铁,吸附已经悬浮在废水中的硫化汞与硫化铅等金属硫化物,实现污染防治目标。
2.5 病原微生物废水处理方法
在医学专业与生物专业的相关实验中,会产生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废水。在处理这些废水时,应当先从病菌与细菌的不同性质入手,投入化学药剂做灭活处理。接下来要利用高温与高压蒸气灭菌处理方法,达到消毒目的。除了物理消毒方法外,还可以利用化学消毒方法,可借助含氯消毒剂与醛类消毒剂等实施消毒处理。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废水成分复杂,排放量不大,但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全面研究与分析高校实验室废水,准确了解实验室废水的成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减少实验室废水的消极作用。做好染污防治工作,加强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的评价力度,才能让高校教育更加绿色,更加环保。
[1]周玉松,曹慧.整合实验实训中心.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1).
[2]刘德春,杨定明,钟国清.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水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2(17).
[3]鲁鸣明.化学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及处理方法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9).
王琳(1982—),女,汉族,云南宣威人,环境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