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成效

2016-02-08 12:11曹宁宁袁桂阳李晓英邓亚秋龚大刚王少伯
中国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微粒子蚕种南充

曹宁宁 袁桂阳 李晓英 邓亚秋 龚大刚 王少伯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 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400)



曹宁宁1袁桂阳1李晓英1邓亚秋1龚大刚2王少伯1

(1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000;2四川省阆中蚕种场,四川南充 637400)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围绕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保障体系、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对比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运行,原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0.26%,下降到2011年的0.01%,2013—2015年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10年历史最高点的39.30%,下降到2011年的2.76%,2012—2015年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水平;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54.01%,下降到2013年的2.79%,2014—2015年不合格率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技术措施;防治效果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NosemabombycisNaegeli)经食下传染或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发病的一种毁灭性蚕病[1],18世纪中叶该病在欧洲大规模流行,致其养蚕业陷于绝境。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病害,被列入我国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目录,现行蚕种生产的质量标准将其作为重要的检验检疫指标进行判定[2],在蚕种生产中各项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必须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家蚕微粒子防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2012年以来,在总结本场长期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形势,从基础理论出发,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强化监督检查,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生产成绩检验,防控效果很好,对于良种良繁、保障蚕种生产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家蚕微粒子防控经验与成效介绍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建立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

1.1 建立完善的组织保障体系

建立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形成配套的运行机制,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操作的贯彻实施,保障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1.2 收集与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

从基础理论出发,围绕家蚕微粒子病的原虫孢子形态、发病机理、病症、发生流行规律、诊断方法以及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方法等方面,收集、查阅文献资料,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1.3 制定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操作规程

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针对各生产环节的特点以及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效果的影响,抓住“重点”,立足“细节”,规范操作,相关环节的技术要点如下。

1.3.1 环境控制 全面彻底地消毒是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基础,加强蚕期前、蚕期中、蚕期后的环境控制工作,注重洗消质量,加强检查监督,及时跟踪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环境安全。同时,在做好环境控制的前提下,减少了蚕房甲醛消毒、蚕箔熏蒸环节,既保证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1.3.2 预知检查与母蛾检验 预知检查对于家蚕微粒病防控具有重要的预见作用;因此,必须提高预知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样品的保管与处理工作,防混杂,防污染;镜检时要求看5个以上的视野,保证镜检结果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淘汰。做好环境、用具消毒工作,杜绝病原外流。配合四川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做好各级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工作,保证样本的质量,严格淘汰带毒蚕种,杜绝胚种传染。

1.3.3 饲育、种茧、发蛾制种期管理 参考《蚕种繁育技术手册》[3]的相关技术操作,加强“五选工作”,提供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提高给桑质量,增强体质,预防蚕病,加强常规饲育、种茧保护、发蛾制种技术的贯彻执行。

1.3.4 桑园消毒及病虫害防治 桑园病虫害防治是防止家蚕微粒子孢子“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加强桑园环境、桑树树体、桑园用具消毒和桑园防病治虫工作,严控虫口叶密度,春季桑叶虫口密度控制在2%之内,秋季控制在3%之内。桑园内不施用蚕沙,防止交叉感染。

1.3.5 桑叶全程消毒 桑叶全程消毒是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核心环节”,是在做好常规消毒防病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取得家蚕微粒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总结原先桑叶消毒技术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场对不同浓度有效氯漂白粉消毒液对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杀灭作用的生物试验,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4],规范了消毒药物的测定方法、浓度标准、浸渍时间、湿润时间以及工艺流程技术标准,其核心工作就是保证含0.30%~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消毒液,充分作用于每片桑叶30 min,从而起到杀灭家蚕微粒子孢子的作用[5],保证了家蚕微粒病防控的效果。

1.3.6 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操作规程 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综合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模式,通过技术先进化、设施规范化,提高防治质量。以环境控制、野外昆虫防治、小蚕共育、桑叶全程消毒、常规消毒防病、预知检查工作为重点,做好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统防统治,防止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分户制种,带毒户重点检测防范,保证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1.4 建立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绩效激励机制

根据客观环境条件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控难易的影响,制定各级蚕种及各相关生产部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质量系数。其中,制定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的质量系数,随着“毒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桑园主要考核桑叶虫口叶密度及环境树体抽样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随着桑叶虫口叶密度及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生产后勤部门主要考核生产区域环境样本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随着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的上升,扣减相应的质量系数。蚕种生产各部门根据最终获得的质量系数,再结合生产任务系数作为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2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的试验研究

家蚕微粒子病目前仍以预防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的试验,试验区用防微灵喷洒消毒桑叶,对照区用漂白粉液浸消桑叶。

2.1 桑叶处理与添食方法

2.1.1 防微灵的配兑与添食方法 试验区从2龄饷食第2次给桑开始添食用防微灵处理后的桑叶至上蔟前1 d,然后用含0.36%~0.39%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消毒的桑叶添食至上蔟。先将防微灵(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提供)包装内大小2包主剂和辅剂充分混合,加入少量水溶解,然后加水至15 kg,搅拌均匀即配成大蚕期所需浓度的药液;小蚕期用药浓度减半,加水至30 kg;按药液∶桑叶=1∶5左右的比例用喷雾器喷洒桑叶,叶背叶面都要喷洒均匀。参考桑叶对防微灵内吸的时间规律,每次给桑前需提前6~8 h处理桑叶,保证桑叶对防微灵的充分内吸效果[6]。

2.1.2 漂白粉的浓度与添食方法 对照区桑叶全程用漂白粉消毒液处理桑叶,小蚕期用含0.33%~0.35%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消 15 min,保持湿润 30 min后添食;大蚕期用含0.36%~0.39%有效氯的漂白粉液浸消 10 min,保持湿润 30 min后添食。严格按照桑叶全程消毒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5],对消毒浓度、消毒时间、湿润时间进行监督检查。

2.2 防微灵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

2015年春季在嘉陵区吉安镇原蚕区进行了防微灵与漂白粉液浸消桑叶的对比试验,采用防微灵处理桑叶后喂蚕的方法,共生产“川山×蜀水”一代杂交种140盒,经检验全部为无毒合格蚕种;采用漂白粉对桑叶进行全程消毒的方法,共生产“川山×蜀水”一代杂交种834盒,其中160盒为无毒合格蚕种,674盒为带毒合格蚕种。

2015年秋季在场内分别采用与原蚕区相同的方法处理桑叶,其中采用防微灵处理的桑叶,生产“蜀绣×渝春”一代杂交种258盒,全部为无毒合格蚕种;采用漂白粉对桑叶进行全程消毒,生产蚕种260盒,全部为无毒合格蚕种。

另外,经原蚕区、场内应用试验发现,防微灵使用与桑叶全程消毒相比,操作方便。试验结果说明:使用防微灵消毒桑叶与桑叶全程消毒相比,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

3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成效

3.1 资料收集与调查方法

对2006—2015年春季四川省南充蚕种场的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建立趋势图,对比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效果。

生产环境是对蚕房及周边附属区域、办公区域的土壤、墙体、树体表面、鸟粪、用具(蚕用工具、办公用的书桌、书柜等)随机进行抽样,分别统计每季消毒前、消毒后、蚕期中不同时期的抽样总数,调查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情况。

桑园环境、树体及用具是在蚕期前对桑园及周边区域的土壤、墙体、树体表面、虫体、装桑背篼等用具进行随机抽样,分别统计桑树树体、桑园环境、桑园用具的抽样总数,调查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情况。

预知检查分为蚕期(1~5龄)、种茧期、苗蛾期3个不同时期,统计各龄迟眠蚕与弱小蚕、蔟中病死蚕、病蛹、死蛹、半蜕皮及不蜕皮蚕、苗蛾的抽样总数及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情况。

原原种、原种母蛾检验方式为全部袋蛾检验,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按照四川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标准进行抽样检验[3]。不同年份不同指标的抽样总数不同,但目前的抽样总数远远超过蚕种繁育对于不同生产环节抽样的技术操作要求。

3.2 不同地点的环境抽样与预知检验情况

从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不同地点的环境抽样与预知检查的情况(图1-3)看,场内、原蚕区、桑园环境与用具不同阶段的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均呈现相对平稳→明显升高至历史最高点→快速下降的整体变化趋势,但具体变化的年份有所差异。从图1-2中可以看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变化最明显的阶段是种茧期与苗蛾期,从2007—2008年开始,基本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场内样本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在2009—2010年到达历史最高点,种茧期检出率稳定在1.65%~1.75%,苗蛾期检出率稳定在1.14%~1.16%;原蚕区样本在2009年到达历史最高点,种茧期检出率达到4.10%,苗蛾期检出率达到2.11%。2010年通过加强环境消毒,种茧期检出率略有降低,2012年又到达历史高点,种茧期检出率达到3.91%,苗蛾期检出率自2009年起持续降低。2012年随着家蚕微粒子病防控体系的建立,场内、原蚕区样本的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明显降低,到2015年场内、原蚕区的种茧期与苗蛾期2项指标的检出率均为0,其余消毒前、消毒后、蚕期中、1~5龄蚕预检4项指标均呈现整体降低的趋势,检出率均为0。从图3中可以看出,2006年桑园环境、树体及用具样本的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为0,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检出率达到0.30%。由于家蚕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能够引起食下传染,导致当年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随后通过加强环境、树体及用具的清洗消毒,桑园检出率持续降低,2012—2015年桑园检出率均为0。

图中数据为当年春秋2季平均值,图2-6相同。图1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场内环境抽样与预知检查结果

图2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原蚕区环境抽样与预知检查结果

图3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桑园环境样本检验结果

3.3 三级蚕种的母蛾检验情况

从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母蛾检验的情况(图4-6)看,三级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同样均呈现相对平稳→明显升高至历史最高点→迅速下降的整体趋势,与不同地点家蚕微粒子病预知检查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并且具体变化年份也相对一致。其中原原种、原种生产在2006—2007年家蚕微粒子病基本处于相对平稳期,原原种、原种的不合格率分别是0.02%、0.55%;从2008年开始明显升高,原原种、原种的不合格率分别是0.05%、0.86%;2009年原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到达历史最高点,不合格率为0.26%;受原原种的影响,2010年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到达历史最高点,不合格率为39.30%;从2011年开始原原种、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迅速下降,不合格率分别为0.01%、2.76%;2013—2015年原原种的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一代杂交种生产从2006年开始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逐年升高,在2009年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达到历史最高点,不合格率为54.01%,与当时原蚕区发展不稳定,管理不规范的形势相一致;2012年建立了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体系,随着技术操作的逐渐规范,2013年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不合格率降为2.79%;2014—2015年母蛾微粒子病检验的不合格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不合格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图4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原原种母蛾检验结果

图5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原种母蛾检验结果

图6 2006—2015年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结果

4 经验与体会

4.1 要做好家蚕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工作

预知检查,特别是种茧期、苗蛾期的检验结果与后期母蛾检验结果呈现正相关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一定要做好家蚕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工作,提高检验精度,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淘汰,加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

4.2 做好桑叶全程消毒工作

桑园环境、树体及用具样本的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与饲育期、种茧期、苗蛾期样本的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以及蚕种母蛾样本检验的不合格率呈正相关趋势,该结论与桑园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能够引起食下传染的观点高度一致。2006—2008年桑园环境、树体及用具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导致2009—2012年预知检查的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和母蛾检验的不合格率达到历史高点。在如此严峻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形势下,我们开始规范桑叶全程消毒,从2013年开始,预知检查的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和母蛾检验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因此,理论与实践结果均说明桑叶全程消毒对于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3 加强养蚕前后、蚕期的环境消毒工作

蚕种生产环境中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与蚕种母蛾检验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消毒前、消毒后生产环境中家蚕微粒子孢子的检出率的整体下降,蚕种母蛾检验的不合格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方面是环境消毒的作用,能够杀灭病原;另一方面,随着蚕种生产各环节家蚕微粒子孢子检出率的降低,对生产环境的潜在污染减少,生产环境相对安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减少了蚕房甲醛消毒、蚕箔熏蒸消毒等繁琐环节,仍然取得非常理想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因此,要加强养蚕前后、蚕期的环境消毒工作。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从蚕种生产实际出发,围绕选原种、原蚕饲育区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工作,对家蚕微粒子病的产生机理、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桑园病虫害防治、环境清洗消毒、预知检查、桑叶全程消毒等环节制定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构和激励机制,建立了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深入开展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的试验及示范推广,经生产实践检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好,真正达到行之有效、可复制的目的,将对全省、乃至全国蚕种生产单位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起到借鉴、示范推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蚕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张永红.再谈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J].广西蚕业,2011,48(2):25-27.

[2] 马露云,吴刚,张学清,等.四川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调查[J].四川蚕业,2012,40(2):40-43.

[3] 四川省蚕业制种公司.蚕种繁育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82-251.

[4] 林忠芳,邱国祥,黄星光,等.谈谈桑叶浸渍消毒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体会[J].广东蚕业,2006,40(4):5-7.

[5] 袁桂阳,龚大刚,岳小凡,等.细化桑叶全程消毒 提高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J].中国蚕业,2014,35(4):84-86.

[6] 廖森泰,杨琼.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新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9-40.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2016年《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蚕丝学科在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学术动态、研究简讯等,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本刊为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全铜版纸彩色印刷,定价16元/期(96元/年)。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8-23),亦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本刊承接蚕丝业的各类广告业务,欢迎洽谈。

编辑部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邮编:212018电话(传真):0511-85616835

网址:www.cykxjournal.com/cn/cyqk.asp E-mail: cyke@chinajournal.net.cn; canyekexue@126.com

2015-11-24;接受日期:2015-12-22

2015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基金(茧丝绸)项目。

信息:袁桂阳(1964—),男,四川南充,本科,高级农艺师。 Tel:13198431788,E-mail:ygy905@163.com

S884.2+1

B

1007-0982(2016)01-0075-05

第1作者信息:曹宁宁(1982—),男,四川南充,硕士,农艺师。 Tel:15378398061,E-mail:caoning315@163.com

猜你喜欢
微粒子蚕种南充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家蚕微粒子病有关科技术语的探讨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