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艳阳日 春花满室生
——记袁东艳教授从教30周年系列活动

2016-02-07 09:06茉莉阿圆
岭南音乐 2016年3期
关键词:岭南音乐会声乐

文|茉莉 阿圆

东风艳阳日 春花满室生
——记袁东艳教授从教30周年系列活动

文|茉莉 阿圆

袁东艳,武汉音乐学院首位民族声乐硕士,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知联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

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和师生音乐会;应邀参加国内、外音乐文化学术研讨会和专业讲学,参与过许多重大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地域歌种的歌唱辅导和大型歌唱赛事评选;承担多项省级课题;积极探索民族声乐的学科理念、人才培养、教学范式等,秉持科学发声、彰显地方特色,培养的学生曾获国际、全国和省市声乐比赛各种奖项;专业讲解生动、示范多样,长于声乐比较、地域歌种与剧种的音声样态研究;撰写有专著《唱响山原》和多篇学术论文,录制有高等音乐院校教师首张自创自唱的CD专辑《珠玑》,编著出版了《岭南风情歌曲集》,是一位集声乐教育、演唱、研究、创作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曾获得南粤名家、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南粤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广东省《粤木棉 风采人物》等称号。

2016年6月26-28号,“袁东艳从教30周年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三日、三场,内容丰富,全面反映了袁东艳教授30多年来的专业教学、艺术表演、研究与创作方面的丰硕成果。系列活动包括袁东艳教授的独唱音乐会、袁教授的学生专场音乐会以及有关袁东艳教、演、研、创的专家座谈会。

一、袁东艳教授独唱音乐会

2016年6月26日晚8:00袁东艳教授在广州二沙岛星海音乐厅举行《袁来有你·袁东艳从教30年独唱音乐会》,由广东民族乐团伴奏,全程指挥为著名指挥家张列先生。

这场音乐会是一场独具特色的、高规格、高标准的视听盛宴。袁东艳教授是一个“敢”于探索的人,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本场音乐会展现了她的创新精神与多方面的能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民族声乐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变化,而中国的民族器乐也在发展变化,声部配器变得丰满和张弛有度。袁东艳教授个人独唱音乐会,经梁军老师的配器、张列先生的指挥、广东民族乐团的通力合作,将十几首曲目倾情表演,涵盖了极为丰富的中国民族声乐内容。

本场独唱音乐会表现了四大主题。上半场第一部分主题“袁音风雅”,是艺术歌曲享受,《岁月悠悠》、《高山流水》、《杏花天影》、《缘愿》(由袁东艳教授自己作词作曲),四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内紧外松,沁人心脾。

上半场第二部分主题“东韵九歌”,体现的是地方民歌联唱的特色。粤潮客三大民系之经典的《月光光》串联在一起,体现了岭南地区粤、潮、客的地方民歌特色。巧妙安排的南北版本《茉莉花》,让人回味无穷。大江南北《绣荷包》大联唱,采用了云南、四川、河南、山东、江苏、山西、湖北等七个不同省份的经典版本。同样的歌曲,风格却各异,虽是老歌,但百听不厌,充分展现了袁教授对民歌风格的精准把握和精妙处理。这一主题走向高潮之后,再以一首舒缓的《天边》作为结束,前呼后应,布局合理。

下半场第三部分主题“艳约皮黄”,首先是戏曲联唱(广义上来讲,戏曲发声也属于民族声乐的范畴),选用了昆曲、汉剧、黄梅戏、越剧、湖南花鼓戏等经典选段,让观众大过戏瘾、大饱耳福;接着是粤剧《昭君出塞》选段和京剧《梨花颂》选段,袁教授将声乐发声的科学方法与中国戏剧咬字归韵等特点结合在一起,证明了中国戏曲声音塑造的艺术性和声乐演唱的科学性、地域性、时代性的融动结合以及必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审美性。

下半场第四部分主题“情怀当世”。首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经典歌剧《白毛女》选段“恨是高山仇似海”,其次是歌剧《红珊瑚》选段“珊瑚颂”,前后两种声音与情绪的运用,展现完全不同的用嗓力度与风格。最后一首也是压轴歌曲《珠玑》,由袁东艳教授自己作词作曲,是一首蕴含丰富的岭南故事和岭南音乐素材的类似于歌剧大唱段的民族咏叹调。

《袁来有你·袁东艳独唱音乐会》既有艺术歌曲、古曲、戏曲、歌剧,还选用了申遗地区的民歌以及岭南歌韵等音乐作品,以及自创词曲,展现了当代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寓意,也有继承与创新的含义。歌曲内涵丰富,格调高雅,情韵悠深。袁东艳教授的演唱音域宽广、气息饱满、音质纯净甜美、情绪收放有度、风格细腻悠长,文化韵味浓郁。这场独唱音乐会充分表现了袁东艳教授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家国情怀。

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家张列,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指挥。现任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他1984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深造,得到德国指挥大师鲍姆教授的悉心指导,先后出访了欧亚美及港澳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创作的《小巴郎》和《黄河纤夫》分别获全国比赛一等奖和金奖。

袁东艳独唱音乐会由中国三大民乐团之一的广东民族乐团进行全程伴奏,阵容磅礴大气;两位主持人任永全和陈星,都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知名主持人,也是广东省政协委员,都曾获得过全国金话筒奖。

袁东艳教授的独唱音乐会从选曲、乐队配器、主持人、演出服饰到演唱等方面都精益求精,整场活动设计精巧,团队阵容高端大气,演出风格新颖独特,在社会各界中反响强烈。

二、学生专场音乐会

2016年6月27日晚7:30,袁东艳教授从教3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场“学生专场音乐会”在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音乐厅交响乐厅举行。学生专场音乐会是袁东艳教授从教30年的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专场音乐会的十几位演员素质高,演唱风格各异,代表了袁教授从教30年来不同阶段的杰出培养成就。他们分别毕业于袁东艳教授曾任教的武汉音乐学院和现任教的星海音乐学院,这些曾经围绕在袁老师身边的最熟悉的、可爱的孩子,如今都已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他们有的已然是音乐高校的声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有的在文工团、歌舞团工作多年,是身经百战的歌唱演员,他们中不乏获得过国际、国内、省内等各种声乐比赛奖项的佼佼者。这次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广州,放歌星海,不仅是汇报自己的优异成绩,也是借此音乐会来感恩自己的导师和母校。舞台上的他们个个满怀深情,以不同的风格演绎着袁东艳教授的艺术传承与生命精神。

学生独唱音乐会包括了近二十首歌曲,有艺术歌曲、民歌,古曲、戏曲、歌剧等。阵容强大,特色突出,彰显了袁东艳教授声乐教学的科学性、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与艺术个性。

三、专家座谈会

2016年6月28日早9:00,袁东艳教授从教3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音乐厅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国内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畅谈袁东艳教授30年来的艺术人生路。大家对袁东艳教授举办的独唱音乐会和学生专场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袁东艳教授从教30年来的教学成就与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声乐艺术的追求者

袁东艳教授在歌唱艺术上不断探索,艺术功力日渐纯青,她曾作为中国首界民歌大赛优秀奖获得者,曾录制多首影视作品,如中央电视台录制的《湖北民歌·杨树开花叶又青》。1984年被选为编钟音乐会唯一独唱《胡笳十二﹑十六拍》,进京国庆观礼并到中南海演唱,还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唱片。

专家们一致认为袁东艳教授具有戏曲的功底,又掌握了科学的声乐发声技巧,因此能唱好很多种风格的作品,尤其是民族歌剧,能巧妙运用演、唱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完美地渲染现场的气氛,塑造的歌剧人物形象十分逼真。袁东艳教授音域宽广、音色丰富、音质纯美,演唱情绪张弛有度,艺术风格细腻悠长,饱含中华文化韵味。此次从教30周年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和“学生专场音乐会”便充分体现了这诸多特色,袁东艳教授不仅唱得好,还懂得研究与创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声乐教育实践家。

(二)30年薪火相传路

袁东艳从小就非常热爱艺术包括歌唱,是一位感恩惜福之人。从事教育工作是她家人的愿望,也是她声乐导师寄予的希望。因为在上世纪80、90年代文艺事业兴起的时期,国家需要的不仅是擅长各种演唱风格的歌唱家,而更急缺懂唱善教的声乐教育事业的接班人。袁东艳作为武汉音乐学院培养的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她肩负着历史责任,不得不放弃了很多的发展机遇,毅然留校任教,当了一名声乐老师。她忘不了母校多年的悉心栽培,忘不了父母、恩师的教诲,一转眼,从教已经30年。

袁东艳教授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经常对学生们说要注重思维和耳朵,其实也就是要求学生上课时要多想、多听、多感受。在教学方法上,她以科学发声为前提,建立人声乐器,又结合中国民族唱法的美学原则和技巧,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积极运用唱中多思、唱中多解、唱中多变等教学技法,有效促进了学生歌唱个性的发展。袁东艳教授还注重中西多种风格、多重质感、多元音乐文化教学的融合,是多种唱法、多重理念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袁东艳教授从演唱示范到各种声音现象的分析和理论剖析,亲历亲为,从抓基础到出特色,培养了很多民族声乐的全方位高层次人材,在声乐界得到了广泛的赞肯。

袁东艳教授在南粤这片沃土,荣获“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粤木棉”风采人物,“南粤名家”,“全国民族声乐比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袁东艳以科学发声为前提,建立人声乐器,又结合中国民族唱法的美学原则和技巧,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积极运用唱中多思、唱中多解、唱中多变等教学技法,有效促进了学生歌唱个性的发展。

(三)岭南音乐的艰苦探索者

袁东艳教授致力于中国歌种、剧种音声样态的研究,尤其是岭南歌种、剧种的研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她参与了许多重大的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及地域歌种的歌唱辅导与评比;发表了多篇有独特价值的学术论文;圆满完成了《客粤民系歌种与剧种音声样态研究》省级课题。做为广东省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袁东艳教授更是倾注了对广东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非遗工作的热情与付出。

袁东艳教授对岭南歌种的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经常深入民间田野、稀有剧团,不惜花费时间与精力跟那些原生态民间歌者们、县城戏曲演员们在一起,向他们了解地方音乐的生活背景、歌的来源,向他们请教。她受邀约撰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唱响山原》,三个月除了每周20多节课上班,所有的夜晚和周末,赶写出了20多万字;通过多年的努力,编著出版了《岭南风情歌曲集》。这两本书和她同样旨在宣传岭南音乐文化、自创自唱的《珠玑》CD专辑一样,一出版便获得各方的好评。

袁教授还组织了多场生动的岭南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和大型讲座,例如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岭南八郎音乐会》,分别由八位男生来演唱不同风格的岭南歌曲,如客家山歌、潮汕渔歌、咸水歌、瑶歌、粤剧选段等等,这“岭南八少”都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她不遗余力地在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熏染,尤其对岭南地区的学生坚定地注入他们热爱自己民系、传承地方文化的信念!

总之,袁东艳教授从教30周年系列活动影响广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系列活动吸引了政界、艺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高端人士和爱音乐爱文化的群体的积极参与。

系列活动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袁东艳教授的声乐艺术才情与执着。本次活动体现了袁东艳教授30年的艺术与育人成就,也体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民族声乐(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发展变化。袁东艳教授不仅是一位让人尊重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一位对工作尽责,对社会乐于奉献的资深艺术家,集声乐教育、演唱、研究、创作于一身。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教育家而骄傲。

猜你喜欢
岭南音乐会声乐
忆岭南
搞砸的音乐会
雨岭南
失败的音乐会
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