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智能制造视域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姚 钢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及相关产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环节发展迅猛,但目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供给相对滞后,人才培养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工作岗位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成为职业院校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以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为导向,阐述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体系构建思路。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当前,工业机器人作为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已经成为支撑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器制造、医药食品、冶金重工、物流运输等各个行业作业模式变革、升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用量不断增长[1],特别是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工业机器人列为实现智能制造,推进工业强国进程的核心关键领域,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但由于相关从业人员供给相对不足,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2]。企业工业机器人相关岗位人员主要由机械、电气类等相关人员通过短期培训转岗而来,有的工作岗位甚至需要大幅度跨专业培训,效果十分有限。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开展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如何准确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职业岗位需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适应性,需要有效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
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领域按照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中游工业机器人集成、下游工业机器人应用等环节,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市场各环节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型工作岗位的设置以及相关专业技能要求。
表1 工业机器人人才专业技能需求调查表
表1显示,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技术应用型相关工作岗位主要涉及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及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业机器人专业能力主要涉及机电类基础作业能力,如:识图能力、电气控制、PLC控制等;专业基础技能,如:工业机器人的编程、操作等;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如:工业机器人装调与检修、自动化生产线的装调与维护维修等。
另外,在企业调研中发现,除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成为企业考量的重要因素。智能制造涉及的工业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领域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视觉传感技术、工业网络技术、机械设计、液压气动技术等专业知识,项目任务复杂程度较高、技术革新较快、团队合作默契度高。因此,刻苦钻研的职业态度、敢于担当的责任精神、沟通协作的团队意识,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职业素养,也成为支撑技能人才持续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通过工业机器人产业调研,形成以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装调、编程与维护、工业机器人营销技术支持等典型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以大学生基础素质培养课程为主体,从思想政治、身心健康、创业就业等多方面开展教育教学。
2.基本技能课程模块
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育两方面着手设计课程。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机、电、液(气)相结合的智能机电装备,专业基础课程以机电类课程内容为主,突出工业机器人导向性,并结合职业素养培育,将传统课程内容与工业机器人特点充分融合,形成针对性强的知识、技能体系,为后续深入学习提供支撑。
(1)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工业机器人涉及的知识门类不同分为机械类、电气类、控制类及程序类,基本涵盖机电专业基础课程,但在内容设计上围绕工业机器人展开。通过该环节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及其工作站的机械结构、电气原理及控制方式,夯实专业基础。
(2)职业素养培育。职业素养培育要贯穿整个专业技能学习过程,并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方面,开设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经营管理、沟通技巧等素质养成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逐步建立职业意识、掌握工作基本守则;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术属于典型的工科专业,工作岗位的规范性强,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融入岗位作业规范、6S管理制度等企业常见规程,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缩短学生初入职场的“磨合期”有良好效果。
表2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构建
3.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课程将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基础、进阶、综合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构建,实现专业技能逐步提升。
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工业机器人作业的重要载体,涵盖了从工业机器人基础操作编程、现场总线到生产线装调等一些列专业技术。专业方向课程在构建过程中以工业机器人为中心展开,首先夯实机器人本体的作业技能,然后通过总线技术、组态技术与视觉及生产线进行关联,最终掌握自动化生产线的装调与维护。
表3 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构建
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是机器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工业机器人实际工作岗位技能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构建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共育的对接工作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先以专业基础课程支撑工业机器人认知,再以专业方向课程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并注重将企业规范及制度嵌入其中,形成了较为可行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牛祥永.高职“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课程开发和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4):86-90.
[2] 陈小燕,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1-22.
2016-09-10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5-2016年科研规划课题(XHB2015095);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度科学研究课题(XDK2015-C-24)
姚钢(1981-),男,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