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芬
(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邵通 657400)
大关县玉米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及对策
郑德芬
(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邵通 657400)
大关县通过实施玉米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玉米高产创建的发展对策。
玉米高产创建成效做法问题对策
玉米是大关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2015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1.413万hm2,占全县总播种面积4.523万hm2的41.1%,玉米产量5.599万t,占总产量11.202万t的49.7%。生产存在发展不平衡﹑产量差异大﹑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粗放﹑整体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大关县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等,使全县玉米高产创建取得了一定成效。
2.1产量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全县共建设玉米高产创建5片,达0.47万hm2,涉及6个乡镇1.3053万农户。经昭通市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现场测产,其测产结果:大春玉米高产创建平均产量651.9kg比非示范区每667m2增产70kg,增幅达14%。
2.2社会效益
(1)通过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对核心区和展示片加大了种子﹑农药﹑肥料﹑地膜的扶持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民的生产投入,农户得到了真正实惠,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玉米高产创建的集成技术推广,对提高玉米生产的总量和质量取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为大关县玉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1科学选择示范区
综合考虑种植面积﹑生产条件﹑产业体系等因素,兼顾区域平衡,合理确定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按照农业部统一的标牌式样要求,在每个示范区设立1块标牌,注明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生产目标﹑品种名称﹑技术要点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3.2选择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根据玉米高产创建的总体要求,结合创建“万亩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明确参加高产创建示范区的主导品种,每点确定2~3个主导抗旱品种,通过统一供种﹑加强宣传和市场监管等方式,确保了“万亩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3.3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大关县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汇总﹑检查指导﹑组织验收及总结等工作。积极争取安排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专项资金,支持有关部门抓好高产示范区技术培训﹑农资补贴﹑现场观摩交流﹑总结表彰等活动,确保高产创建活动的持续推进与顺利开展。
3.4狠抓组织落实,促进科技措施推广
按照省﹑市﹑县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由大关县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成立了高产创建活动和粮食作物间套作技术推广工作的行政领导组﹑实施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高产示范和间套作技术的典型带动和辐射示范作用。
4.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大关县多为“V”字型山势,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利化程度仅为29.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5%,常常是冬春大旱﹑夏秋水灾,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4.2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短缺
务农种粮不如打工。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燃油等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而且,从事农业种植的大都是老年人,文化程度总体偏低,接受新知识﹑适用新技术能力低。
5.1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渠改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症结在于“水”。应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必须实现农田水利化。因此,必须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同时,应搞好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粮食高产﹑稳产。
5.2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培养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步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培养和掌握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的新型农民,才能使农业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三增”目标。
5.3加快中低产田改造,促进粮食高产稳产
针对不同土壤的障碍因素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低产田的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当年产量,而且利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耕地的基础地力等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