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力,刘亚璇,宋 翔,刘翠华 综述 燕朋波,全金梅 审校
重症医学科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
王国力,刘亚璇,宋 翔,刘翠华 综述 燕朋波,全金梅 审校
鉴于病情的复杂性、严重性、病情迅速转归性及极强的变化性,重症医学科患者需集中式统一专护,以便于统一监测及根据病情展开各种治疗护理措施。重症医学科通常集中了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实施最前沿的危重症救治技术和方法。笔者旨在探讨我国医院重症医学科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
急危重症患者;探访制度;重症医学科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监护和救治的专业科室,关于重症医学科的探视制度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合理的探视制度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从而改善其健康结局,同时能使患者家属直观了解其病情变化及生活现状。此外,合理的探视制度还有助于护士通过家属获得更多患者临床资料,便于开展心理指导、健康教育。因此,笔者结合限制性、预约式和开放性三种探视管理制度对急危重症患者依从性、探视时长、家属健康教育需求三个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1.1 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重症医学科实施限制性探视制度,导致家属陪伴的时间有限,患者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对病情感到绝望;同时,病房各类仪器的报警声及护理操作杂音,也容易使患者焦虑或情绪激动,不利于其病情的治疗与恢复[1]。另一方面,由于治疗需要留置各类导管,以及监护仪器、呼吸机、微量泵等液体管道,严格限制了其自主活动[2];部分患者使用的仪器还会发出噪音,这种噪音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刺激交感神经,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3]。上述方面均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1.2 对探视时长的影响 重症医学科工作量大,为保证急重症患者的特殊治疗及护理,限制性探视的确限定了家属的探视时长,由于患者家属知识文化、精神信仰、生活条件及对疾病的了解情况都不均衡,多数家属希望能延长探视时间[4]。文献[5-7]显示,相较于限制性探视制度,实行外走廊探视制度能有效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焦虑情绪,并有利于患者康复。由此可见,限制性探视制度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不够人性化。其实目前国内关于重症医学科探视时间限制的调查少见报道,家属可按照意愿留在患者身边[8]。有研究指出只有当患者处于濒死状态时,考虑到家属无法接受悲痛,才会实施限制性探视制度[9]。
1.3 对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 家属作为患者主要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其病情康复及治疗配合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10]。重症医学科限制性探视制度减少了家属的探视时长,当患者家属迫切希望知晓其病情变化时,仅是通过医护的语音沟通很难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相关学者将重症医学科患者家属的探视心理需求分为以下5个方面:对患者病情基本信息的需求、被医护理人员重视及关心支持的需求、与医疗护理人员充分交流的需求、对重症医学科内部工作环境及患者生活环境知晓的需求、对患者每日病情及个人心理情况变化知晓的需求[11,12]。其中,对患者病情基本信息的需求排第一位,而对重症医学科内部工作环境及患者生活环境知晓的需求排在最后。所以,临床工作中应主动在心理和情感上对探视家属给予人性化的照顾,及时与其进行有效、诚实的深入交流,这对满足家属健康教育需求及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非常重要[13]。
2.1 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重症医学科是以抢救各类危重症患者为主题的治疗体系,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协作配合。预约式探访制度是在患者治疗情况下,推行医护一体化责任制,责任护士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意愿安排探视时间。在实践中,护士及时观察病情,选择最佳时间预约家属探视,理想的探视时间是在基本检查治疗完成后,此时,患者益于接受家属的关心,坦露内心真实的想法。这种探视可增进患者的心理依存性,极大地提高其配合医护工作人员实施有效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积极性[14]。
2.2 对探视时长的影响 有报道称家属对预约式探访与限制性探视相结合的探视制度的满意度为90%,并且结合后的探视制度符合家属的心理需求,同时对临床工作影响较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探视制度[15];这种探视制度使家属投诉和滞留明显减少,点名表扬显著增加[16]。患者在病情转归良好、意识完全清楚的情况下,探视时长可以从10 min/次延长到30 min/次,甚至更长,这是医务人员增加与家属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
2.3 对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 预约式探视制度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楚时,重症医学科护士提前与家属沟通,在不影响治疗和护理的前提下,提前预约进行探视,这种方式也可通过视频聊天进行,此种探视制度可实现患属之间的沟通了解,减少双方的心理焦虑和不安。王文茹等[16]应用“危重患者家庭需要量表”对5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发现“确保患者安全”和“了解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是其首要的。国外学者提出患者病情信息是家属最迫切的健康教育。在预约式探访制度下,护士可积极讲解患者的治疗情况,掌握家属的心理活动和健康需求[17]。
3.1 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开放性探视对患者来说最人性化,家属在身边可使其感到舒适、安全,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任何护理措施都替代不了的[17]。在开放性探视制度中医护人员充分意识到患者家属扮演的角色对其病情治疗康复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是单独的探视者,而逐渐成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重要的合作伙伴[18]。开放性探视制度是发挥患者及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途径,也是重症医学科探视制度观念性转变,加强了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态势,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2 对探视时长的影响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19],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的人性化和社会化越来越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在重症医学科实施开放性探视制度,虽然无时间限制,但家属也必须遵守探视制度。
3.3 对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 从开放性探访制度对患者家属的辅导和宣教需求来看,近80%的家属希望重症医学科能够在患者入院后开展探视辅导和宣教,希望能更好地了解探访管理规定,同时家属希望能与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必要的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检查项目、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等,更重要的是及时了解其治疗效果[20]。但现状是目前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对患者家属健康教育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存在定位偏差,有研究对重症医学科护士调查,发现30%临床一线护士认为患者是唯一的护理对象,护士的职责是照顾好患者,无需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21,22];二是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错位,认为向家属介绍重症医学科探视管理规定是必要的,但是仅30%被调查的临床一线护士认为应该告知家属患者病情进展等基本信息,25%护士认为应告知家属患者疾病预后情况及目前的治疗情况,而关于家属的身心健康问题,仅5%护士认为应给予相应帮助[23]。
综上所述,制定合理的重症医学科探视管理制度,是充分开展整体护理的一个观念性转变。这不仅能促进患者和家属之间的依存关系,还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有助于患者病情转归。但是,目前,我国的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内容陈旧,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可行性、专科性等评价准则[24]。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尤为重要,重症医学科护士应该充分利用探视时间给予家属合理的健康教育支持,探视期间主治医师与管床护士应该充分合作,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交流范围,护士以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及常规护理为主,避免过多的介绍患者病情变化,为主治医师介绍病情变化及治疗措施提供更多的谈话时间。重症医学科护士在探视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家属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及预后的了解程度,二是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满意度。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衡量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一部分。将重症医学科探视制度发展、患者依从性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作为重症医学科护士职责范畴,是值得研究的临床医学问题。
[1]冯素萍,宿艳琴,方慧玲,等. ICU限制性探视结合预约探视制度的实施及安全管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13-815.
[2]贾 琳,陈亭儒,吴 洁. 限制性探视制度在重症医学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 60-61.
[3]王钰姝,屈纪富,孙 溦. 视频探视系统在ICU的应用及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2):28-30.
[4]胡 琴, 熊文平. 定时结合预约探视制度在NICU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20): 21-23.
[5]徐 彬, 张 蕾, 朱振华, 等. 基于远程探视系统构建NICU连续性探视制度研究[J].中国医院, 2014, 18(10): 45-46.
[6]Giannini A,Miccinesi G,Prandi E,et al. Partial liberalization of visiting policies and ICU staff:a beforeand-after study [J]. Intensive Care Med,2013,39(12):2180-2187.
[7]Obringer K,Hilaenberg C,Booker K. Needs of adult family member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J]. J Clin Nurs,2012,21(11-12):1651-1658.
[8]Blom H,Gustavsson C,Sundler A J. Participation and support in intensive care as experienced by close relatives of patients: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13,29(1):1-8.
[9]AACN. Family presence: visitation in the adult ICU [J]. Crit Care Nurse, 2012, 32(4): 76-78.
[10]张丽娜,李继平.国内医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0, 17(3A):15-17.
[11]Liu V,Read J L,Scruth E,et al. Visitation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US ICUs [J]. Crit Care,2013,17(2):R71.
[12]Malacarne P,Corini M,Petri D.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and visiting policy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1,39(10):898-900.
[13]屠乐微,叶志弘. 儿童探视重症监护室内病危病人的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56-358.
[14]李 玲.重症医学科家属探视制度对病人及家属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8,14(1):44-47.
[15]Garrouste-Orgeas M,Philippart F,Timsit J F,et al. Perceptionsof a 24-hour visiting polic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J]. Crit care med,2008,36(1):30-35.
[16]王文茹,李小妹,高 睿.重症医学科护士与病人家庭需要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1,16(5): 270-272.
[17]Spreen A E,Schuurmans M J. Visiting policies in the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a complete survey of Dutch ICUs [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11,27(1):27-30.
[18]周秀花, 周灵芝, 王令花, 等. ICU限制性探视对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4(16): 4131-4133.
[19]Giannini A,Marchesi T,Miccinesi G. Andante moderato:signs of change in visiting policies for Italian ICUs [J]. Intensive Care Med,2011,37(11):1890.
[20]Soury-Lavergne A,Hauchard I,Dray S,et al. Survey of caregiver opinions on the practicalities of family-centred care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J]. J Clin Nurs,2012,21(7-8):1060-1067.
[21]杨立威, 李文涛, 郑 楠. 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7): 871-874.
[22]张小静,郭爱敏,高凤莉.重症医学科病人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2, 12(8):936-937.
[23]刘洪娟, 吴明珑, 方汉萍, 等. 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5, 30(2): 10-13.
[24]Santiago C, Lazar L, Jiang D, et al. A survey of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embers towards family presence at bedside round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Intensive Crit Care Nurs, 2014, 30(1): 13-21.
(2016-06-02 收稿 2016-09-01 修回)
(责任编辑 张亚丽)
Research progress on visit system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ANG Guoli, LIU Yaxuan, SONG Xiang, LIU Cuihua, YAN Pengbo, and QUAN Jinme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s University,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Tianjin 300162, China
YAN Pengbo, E-mail:yanpengbo520@163.com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severity, rapid outcome and strong variability of the disease, patients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need unified and specialized care in centralized pattern, in order to facilitate unified monitoring and take measures according to illness situatio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usually collects advanced precision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and conducts cutting-edge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methods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visit system of hospitals in China.
critical patients; visiting system; critical care medicine
R473
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9.015
王国力,本科学历,护师,E-mail: zdjjzx@163.com
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燕朋波,E-mail: yanpengbo5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