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聪聪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
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李聪聪
(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2)
我国在近年来在环境政策系统中首次提出了“第三方治理”的概念,这也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上的新的创新高度,背后的政策选择与价值判断也要求了环境治理的理念步骤从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发展。对于管制、互动、环境污染来说,应在研究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以理论为依据,对实际的方案进行必要研究与制定路径。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进行思考探究,以此完善我国在此方面的体系构建,加强我国整体的环境污染管理水平。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管制与互动
从我国实行环境管理措施至今,已陆续出台了大量的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的单行法。随着我国的环境法治建设的速度加快,单行法在具体的内容上也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建设在体系上越来越完善,但目前我国的整体生态现状却不容乐观,污染以多种形式出现,极大危害了我国的整体发展建设。如近些年来的太湖蓝藻污染、渤海溢油事件等等,并且我国的雾霾覆盖程度越来越严重,范围越来越广。针对各种环境污染想象,我国的相关部门不能只局限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从各方面考虑入手,制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解决此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应考虑权衡好我国的国情,满足环境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第三方治理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1.1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制度逻辑依据
我国目前的环境治理体系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制定的。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思路以环境要素为标准,其中的多样性也决定了环境防治单行法的数量存在较多。在各种要素的影响下,环境治理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确立实际上也是决定如何将环境法基本制度实际应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的过程。其环境污染防治模式的基本逻辑也就可以定位围绕对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的确权与授权,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规划对象而开展的实际工作。
1.2环境污染防治模式的不足之处
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地方还需要我国相关管理机构的加强。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体制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环境资源属于社会中的公共产品,是服务于社会的资源。但目前的法制模式中针对此方面的管理存在薄弱环境,具体手段与约束机制并不明确,惩罚力度较弱。因此,在环境污染的防治模式上还需我国的相关部门大力完善。
2.1制度结构的单向性与封闭性
通常来说,法律想要达到使社会企业自觉治理污染的目的,一般是推动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加大在此方面的处罚力度,并且提高环境监管的效率。降低成本主要依靠的是市场,使其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并且通过立法建立起环境保护的利益维护机制。处罚力度以及环境管理效率来说则主要是依靠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掌控。目前我国的主要管理措施仍以法律手段为主,并赋予了相关部门极大的职权。从目前出台的法律制度上来看,其中有很大的单向性与封闭性。整体结构上过于简单,使得在过程中存在很大薄弱环节。当前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过于依赖制度,并且制度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总的来说,实际的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且要打破制度上的局限,才可以使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展顺利。
2.2制度缺乏人性化
环境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存在单向性与封闭性等局限,但总的来说来源于制度整体的不科学合理,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制度僵硬。环境的治理效果主要来自于行政管理制度手段的完善与丰富程度,并且与治理的绩效也有紧密的关联。在环境出现明显的问题时,通常是考虑制度上的更新,却忽略了本身的内容的不严谨。从这一现象来看,第三方治理也就有一定的必要。
3.1法律依据
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推行了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方案,并非是纯粹的人为构想。通过体系的解释与目的的解释对现有的环境防治体系进行实际考察,根据相关的法律原则也为第三方治理方案进行了一定的完善。在此方案中,我国的社会也对基本的原则与表述进行了一定的改变,按照治理的原则,对实际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规划,并积极治理。
3.2互动模式下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制度的构建
对于第三方治理制度的构建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思考。由此可以总结出,当前因管理制度模式所导致,使得环境污染防治存在较大的缺陷。为改善以上的情况,应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系统工程的建设,充分掌握其主体的立场。互动模式下的环境污染防治体制应通过利益相关方式采取措施,并寻找新型防治策略,以实际的情况出发,制定治理目标,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在制度类型上,污染治理不能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注重集体参与;其次,应在制度特征上,改善相应的管理模式,兼顾社会的互动性。
综上所述,管制、互动与环境第三方治理对于我国的整体生态环境来说有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应加强此方面的建设,保证我国环境的平衡。
[1]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2:96-104.
[2]黄钾涵.关于搭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化平台的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1)[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hinese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2015:4.
[3]张学刚,钟茂初.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