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乔仪,赵家英,鲁菊芬,王洪丽,张凤梅,武云华(云南省楚雄技师学院,楚雄 675000)
珠子参根茎繁殖初步研究
郭乔仪,赵家英,鲁菊芬,王洪丽,张凤梅,武云华
(云南省楚雄技师学院,楚雄 675000)
摘 要:采用珠子参独根茎作为繁殖材料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珠子参潜伏芽萌发具有固定位置和明显的顶端优势;采用不同生长年限的独根茎作为繁殖材料,其潜伏芽萌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GA对独根茎潜伏芽的萌动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时间播种根茎对潜伏芽萌发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珠子参;根茎;繁殖;潜伏芽
珠子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 A. Mey. var. major(Burk.)C. Y. Wu et K. M. Feng)的干燥根茎,具补肺,养阴,活络,止血的功效。 珠子参是云南相对名贵而较常用中药,垂直分布于1 800~3 900 m的林下,野外自然分布集中于2 600~3 000 m高海拔地区。2006年,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在玉龙县鲁甸乡拉美容村进行种植试验,当地海拔2 800 m左右,种植获得成功[1]。目前,对珠子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繁殖及生物学特性观察方面,对无性繁殖研究较少。
1.1 材料
珠子参来源于永仁县中和乡,GA来源于上海同瑞75%赤霉酸结晶粉。
1.2 方法
1.2.1 珠子参潜伏芽萌动(能看到芽的明显形态)与不定根产生特点试验方法
播种珠子参根茎后,每隔30 d随机挖掘5个根茎进行观察。
1.2.2 不同生长年限独根茎潜伏芽萌动特性试验方法
2013年11月24日,将1~4年生不同年限的根茎分别进行播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0个样本。于每个月观察1次出苗情况,2014年5月24日挖出根茎进行全面观察分析。
1.2.3 GA对根茎潜伏芽萌动、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2013年11月24日,采用一年生根茎作为试验材料,用100 ppm赤霉素浸独根茎30 min,晾干表面水分后播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30个样本,以未经处理的一年生独根茎作对照。每月观察1次,2014年5月24日挖出根茎进行全面观察分析。
1.2.4 根茎不同播种时间试验方法
于2013年8月、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分别播种一年生独根茎30个,每月定期观察1次出苗情况。
1.3 地点
试验在楚雄技师学院彝药科技园内进行,当地海拔1 820 m。
2.1 珠子参潜伏芽萌动特点
经过对珠子参根茎萌芽状况进行观察,根茎上首先萌动的芽都处于倒苗后所留下的芽痕同侧的第一个节上,若有双芽现象发生,第二个芽生于第一个芽的对面。
根据潜伏芽的定义分析,珠子参根茎上的芽属于潜伏芽,并非是不定芽。每个节上只有1个潜伏芽,并且珠子参根茎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另外,在所有观察的根茎上,潜伏芽萌动与不定根形成有显明的时间顺序,一般在在潜伏芽萌动后7~10 d才产生不定根。
2.2 珠子参不定根产生及生长特点
通过切片观察,以及根据不定根起源论述,珠子参不定根起源于根茎的中柱鞘细胞。在1~3年生的根茎上不定根产生的数量及生长差异不大,不定根产生数量、生长速度与根茎年龄不成正比关系,只与根茎直径有关,不定根产生数量、生长速度与根茎直径呈正相关。
2.3 珠子参不同生长年限独根茎潜伏芽生长状况
经试验统计,不同年龄的根茎潜伏芽萌芽有着明显的差异。一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芽率为83%,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3 mm;二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芽率为52%,潜伏芽平均长度为4.3 mm;三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芽率为31%,潜伏芽平均长度为4.7 mm;四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芽率为20%,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7 mm。4种不同生长年限的根茎中只有一年生和二年生的根茎有高于50%的萌芽率。
2.4 GA对珠子参独根茎潜伏芽萌动的影响
GA能显著提高珠子参根茎潜伏芽的萌芽率。2013年11月24日,种植的一年生独根茎,经GA处理30 min的一年生独根茎其潜伏芽萌芽率达97%,双芽率达35%,次年出苗率达到23%。而未经处理的一年生独根茎潜伏芽萌芽率只有83%,双芽率只有5%,次年未见出苗。结果表明:GA作为一种外援激素一个方面能提高萌芽率;另一方面能加速芽分化的进程从而提早出苗时间。
2.5 珠子参根茎不同播种时间对潜伏芽萌动及发芽的影响
通过观察,2013年8月16日播种的独根茎于2014 年4月19日开始萌发出土,出苗率达到了86%,这与西安植物园郭生桢研究结果有差异,其试验中根茎繁殖第二年才能出苗,可能是由于地区间气候差异造成。2013年11月27日和2014年3月4日播种的均未出苗,但潜伏芽正在生长,大的潜伏芽已长度已超过0.8 cm。珠子参独根茎繁殖,出苗后只能形成1个复叶,每个复叶具5小叶,个别出现3小叶或4小叶,均无花芽形成。
此次试验只使用了100 μl、L的浓度进行处理,无法确定最佳使用浓度,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士平,薛艳红,寿惠霞.植物不定根发育研究进展.湖北农业技,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