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洪昌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畜牧兽医站,文山 663709)
浅谈农村仔猪黄白痢综合防治措施
单洪昌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八寨镇畜牧兽医站,文山 663709)
文章针对农村仔猪黄白痢发病情况、主要症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农户养殖提供一定的指导。
仔猪 黄白痢 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白痢的简称,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多发于初产和二产母猪所产的仔猪,高胎次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较低。一般在生后7 d龄内发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 h发病。子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10~21 d龄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文章将工作中总结的防治经验及防治措施进行浅述,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同时为促进生猪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散养母猪产仔发此病较多,每个村里农户的母猪产下仔猪几乎都有发生黄白痢疾现象,且该病具有传染性,若管理不当,易造成1头母猪新产发病导致每窝仔猪连续发病的特点。
仔猪黄白痢是初生仔猪1~20 d龄内高发的一种细菌传染性痢疾。1~5 d龄属仔猪黄痢高发期,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大。白痢多发于5~20 d龄内的仔猪,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早春、炎夏时较多。该病主要集中在饲养管理差、卫生条件差的散养农户中。在调查的100户散养农户中,就有76户农户饲养的仔猪发生黄白痢疾病,发病率占76%,死亡率为60.3%~60.4%。
3.1 仔猪黄痢
黄痢是出生1~5 d龄仔猪的一种泻痢。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由一定类型的大肠杆菌所引起。病初主要是拉黄色稀粪,随着病势发展为严重时,粪便成为半透明的腥、臭、黄色液体。
3.2 仔猪白痢
患白痢的仔猪体温一般正常,少数体温升高到40.5 ℃。病初即下痢,排便次数增多,偶然有呕吐。粪便呈乳白色或灰白色,常混有粘液而呈糊状,有特殊的腥臭味,偶带血丝。粪便检查可见有消化不良的脂肪和被破坏的上皮细胞。
4.1 饲养管理不当
怀孕母猪营养标准不合理,初生仔猪体质差,缺乏母源抗体。
4.2 气温及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人无厕所猪无圈的现象极为普遍。部分农村虽然母猪有圈舍,但也是相当简陋,90%以上的圈舍无产床、户仔栏和保温室等基本的设施。
4.3 大肠杆菌感染
在生产实际中,极大部分农户在母猪产前,均未能及时对圈舍环境卫生和母猪乳头及躯体进行彻底清洗消毒;仔猪出生吮吸了被大肠杆菌污染了的母猪乳头和吃了腐败变质的酸乳后,大肠杆菌进入仔猪的消化道,造成感染。
5.1 预防
5.1.1 加强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的管理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怀孕后,应加强饲养管理。母猪不能够喂得过肥或过瘦,要合理供给营养(限饲),以提高仔猪初生重量和健壮程度,以增强仔猪出生后对痢疾的抵抗力。
5.1.2 精心选喂饲料
怀孕母猪禁喂发霉变质饲料。母猪产前7 d开始减料,同时喂给“仔母康”或者氟哌酸或链霉素,连喂3 d。
5.1.3 增强母猪抵抗能力
要保证母猪在哺乳期间健康无病。加强母猪的运动量,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
5.1.4 搞好圈舍卫生并消毒
为母猪营造一个宽敞、卫生、舒适的生产环境。母猪临产当天,把母猪转入已清洗并消好毒的产舍内,同时应把母猪乳房、乳头及腹部洗干净,用0.1%高锰酸钾液或者0.1%新洁尔灭消毒,并把每个乳头的乳汁挤弃几滴,以免仔猪吸入变质带污的酸乳。每隔10~15 d消毒1次。
5.1.5 加强仔猪护理
仔猪产出后要及时用消好毒的干净布片将其全身擦干净。断脐后送入保温室进行保温,以预防仔猪受凉下痢。
5.1.6 及时给新生仔猪补铁
初生仔猪生长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大,而母乳中铁的含量无法满足仔猪的生理要求。如果不及时补充铁剂会造成仔猪缺铁性贫血而死亡。因此,应在仔猪出生1~3 d内注射1 ml/头牲血素或硫酸亚铁等铁制剂,同时注射1 ml/头庆大霉素,以防止误入的大肠杆菌在体内的大量繁殖。10 d龄再注射1次,能有效提高仔猪免疫抗病力。
5.1.7 提早开食,适时补饲
仔猪生后3周后,母猪泌乳量逐渐下降而仔猪又逐日长大,发育迅速,母猪的泌乳量无法满足仔猪的生长要求,若不提前开食,适时补饲,仔猪无法顺利过渡,饥饱不均将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因此,一般仔猪应在出生后第7 d开始补饲。补饲方法主要有自由采食法、母猪教仔法、饥饿法、诱导法、强制诱食法。
5.2 治疗
发生该病时,要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并严格消毒,并对仔猪进行预防性投药。常用药物有金霉素、氟哌酸、硫酸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药、呋喃类药、乳酸菌制剂等,也可用中草药予以治疗。
[1] 黎永贵,覃先浩.仔猪黄白痢的病因与防治.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