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黄亚萍,刘铁兵,姚文坡,郑春霞,刘超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a.医学工程科;b.肾脏科,江苏 南京 210002;
2.北京百奥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98
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吴敏1a,黄亚萍1a,刘铁兵1a,姚文坡1a,郑春霞1b,刘超2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a.医学工程科;b.肾脏科,江苏 南京 210002;
2.北京百奥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98
本文在对各科室实验设备使用率和效益评估的调研,结合我院流式细胞仪的使用情况进行讨论,并通过实验室资产维护管理系统对科研设备的集中管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设备的编号登记、权限设定、预约使用、收费管理和使用统计分析等相关内容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实现科研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解决使用中的不均衡性和管理上的难度,为医院科研提供便利。
实验设备;设备集中管理;使用率;效益评估
科研、教学、医疗和预防保健是现代医院承担的四项基本任务,尤其是综合性附属医院,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研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1]。为适应医院各专科学科发展需要、满足各类科研课题实验开展和数据获取的需求,医院非诊疗类实验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的比重日益增加,有利于解决医务人员对高水平分析测试的需求。
我院目前拥有多个全军医学研究所、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多个军区级医学研究所、军区医学专科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存在多而散的特点,基本上按各学科和专业独立设置,资源的配置与整合方面缺乏统一的部署,难以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实验设备品规多、使用者多、供应商多,放置分散,造成使用不均衡和管理上的难度,面临的问题急需解决。
综合性医院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通常涵盖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核心内容,并且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视结合临床新技术的应用[2]。为研究建立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的必要性,从设备使用率和效益评估着手进行论证调研。
1.1 设备每月使用率
实验设备每月使用率是指科室各实验设备的实际使用量与设定使用量的比值,是衡量一台设备使用频率的参数,也是考核实验设备实际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3]。
实验设备每月使用率统计方法是将科室的实验设备正常运行的使用时间定义为A;每月的使用定额量定义为B,实验设备每月使用率为X,则:X=A/B。
例如一台离心机使用定额为176 h/月,本月该离心机正常使用天数为20 d,其中有10 d每天运行8 h,有7 d每天运行6 h,有3 d每天运行5 h。则设备使用率X为:
该离心机使用率为0.778,完好天数为20 d。需要说明的是:① 设备完好天数中仅列入了设备使用时的天数,而设备没有使用的原因不代表设备不完好,因为操作人员的缺席、样本的缺乏都有可能导致设备不使用,所以说设备完好天数的表达在目前人工统计条件下并不是十分的准确。有待于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设备管理上的进一步深化应用,直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上采集数据实现;② 对于超低温冰箱、药品试剂保存箱等实验设备使用时必须24 h开机,时间使用率可用空间使用率替代,可计算一个统计周期内冰箱内样本的实际空间占用率。
1.2 设备的月完好率
实验设备完好率是指科室各设备每月完好天数与每月总天数的比值,是衡量一台设备质量好坏的一个参考量(质量分析)[4]。影响设备每月完好率的因素有使用时间、使用频率、使用环境及使用人员的操作水平等,不能简单地通过完好率来判断设备质量的好坏,在各种影响因素相差不大时,可以认为完好率越高的仪器质量越好,完好率的统计对于设备采购维护都具有一定意义,对于在同一科室使用的不同品牌的同类仪器,可以从该指标大致判断出不同品牌设备的质量差异。
1.3 实验设备的效益评估
医院实验设备的配置包括各科室高端专科实验设备和基础实验器械,部分与临床紧密结合,兼顾临床数据采集使用,检测项目可获取一定的收益,具有经济效益;部分实验设备仅具有科研用途,其作用对应各科室在研的国家、军队、省部级外源性和医院内源科研课题项目,可用来撰写各类高水平文章,获得各种科技奖励,具有社会效益。所以对实验设备的效益评估应包含上述两方面,加权获取量化数据。
实验设备的经济效益通常可通过设备的利润率计算,计算公式:
其中设备纯收益(每月)=设备总收入ˉ设备折旧ˉ耗材ˉ设备维保费用ˉ其他(人工、水电支出等) 。
实验设备的社会效益可通过经济效益或在研科研项目、所获奖项、发表文章加权计算得出,各综合医院可结合自身特点选择加权系数。
我院按上述要求近期对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效益评估情况进行调研,特别是针对33台套分布各科的100万元以上的大型实验设备,调研结果真实可靠,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以流式细胞仪为例,我院现有8台分布于5个使用科室,该设备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实验设备共性之处为价值高、通用性强、临床检测和科研兼顾。这8台设备使用情况对比差异很大,设备利润率最高的是某医技科室2004年引进的美国BD公司FASCalibur,设备价值68万元,开展临床检测的项目有10余项,每月标本量约2000人份,每人份平均收费200元,每月收入约40万元,因该设备折旧已经完毕,减去耗品和维修支出,其利润率为87%,另开放至全院,肿瘤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等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上项目依托该设备开展,涉及经费1000万余元,2013~2014年发表相关SCI文章15篇,统计源期刊20篇,因使用频繁,近期故障率高,科室申请要求再购置1台。使用情况最差的是某内科实验室2012年购置的美国贝克曼FC500MPL,设备价值189万元,临床检测项目尚未开展,相关课题1项,涉及经费70万元,2013~2014年年度发表相关文章仅有统计源期刊3篇。
真实的数据反映实验室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 不同科室间相同实验设备重复配置,利用率低;② 大部分科室仪器设备使用分散,各自为政,缺少大型、共享的尖端仪器设备,难以完成大课题、大项目,导致科室间整体协调难,学科间相互渗透难,综合实力受到影响,难以发挥大医院临床优势。
为解决上述问题,参考我院在全军率先开展的应急设备集中管理中心的模式[5],拟成立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并已在部分科室试点开展,可充分发挥闲置实验设备的作用,促进全院实验设备的合理流动,促进各科室之间实验设备的共享共用,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率。
平台核心是实验室资产维护管理系统和实验设备预约使用系统,另兼顾安全要求,内容模块化设计,互相独立而又相互渗透,以适应未来的升级发展要求。系统开发语言:C#asp.net;系统架构:基于J2EE技术,MVC的三层体系架构,支持Web访问,支持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支持Oracle、Sqlserver、Mysql等多种数据库。系统运行只需要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上,其他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即可,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服务器最低配置如下:主机:P4、1.8 GHz或以上;硬盘:500 GB或以上;内存:服务器4 G或以上;用户端2 G或以上;系统:Windows系列;浏览器:IE6.0或以上。
3.1 实验室资产维护管理系统
实验室资产维护管理系统建立在医院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上[6],专项动态管理实验设备的引进、验收、使用、质控、维修和报废,执行科室为医学工程科,通过实验室资产维护管理模块实现以下功能:① 系统可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获取实验设备基础信息;② 对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所涉及的分布于各科室600余台实验设备进行统一登记在册,编号管理;③ 采用自动识别技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无线射频)进行高效管理,实时现场盘点,清楚设备状态;④ 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准确记录;⑤ 对设备质控情况进行准确记录;⑥ 对设备报损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核销;⑦ 查询、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实现对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效益进行评估。
3.2 实验设备预约使用系统
实验设备预约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类似于应急设备集中管理中心共享统一调配管理,模式主要通过院内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公示实验设备相关信息,在线公开供实验者申请预约,实验者提交使用申请到医学工程科经过审核确定实验者,按预约分配情况赴约使用,可实现对设备预约、使用、归还手续;可实现对实验设备使用情况的数据统计和查询,如设备使用时间、产生费用等;可自动对用户身份和使用时间予以监控和计费,对应扣除申请者的虚拟或实际账户资金,帮助管理者对申请者信用进行评定以确定下次申请的开放权限[7]。具体功能,见图1。
3.3 安全验证管理系统
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应用必须建立在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安全的基础上。安全验证管理系统核心由实验室门禁管理系统和实验设备使用权限系统组成,前者为实验室安防管理系统的第一道屏障,该系统根据实时实验平台上在线实验设备使用权限与各实验室的门禁读卡器相连接从而控制各实验室门的电子锁以达到防护目的,网络门禁管理优势在于只需使用一张具有可读磁卡即可打开所有获授权的实验室门,未获授权则无法进入。2套系统权限区分清晰,使用记录详细,实验室管理人员可方便地对实验人员身份和进入各类实验室及使用相关实验设备的需求清晰区分,详细记录每次刷卡进入的持卡人的身份和时间,有利于管理人员统计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使用情况及追溯不良操作等。
上述3个系统有机结合,互为支持,完整又相互独立构成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系统,实现临床公共平台与独立专科实验室之间甚至与外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与合作[8]。
图1 实验设备预约使用系统模块及功能
医学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为满足医院高水平发展的需要,建立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已成为综合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并将逐步进行开放式的管理。
医院实验设备集中管理平台中在线设备的管理无法规避有偿使用的问题,使用时需缴纳一定的占用费,这既可以改变各实验室之争经费、设备的竞争局面,也可以减少重复购置,还能促进资源的对外开放,集中管理收取的费用可用于实验设备的维修、维护和升级及耗材购买,还可用于支付实验员的加班费及工作奖励;实行有偿使用,一方面可缓解经费压力,使仪器设备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保障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可充分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
[1]郭勇辉,郝卫,余楠,等.临床公共实验室平台信息化管理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01-104.
[2]朱飞燕,熊梦辉,周增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优质资源共享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2):101-103.
[3]汤黎明,吴敏.医疗设备临床应用风险管理与评估规范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3.
[4]汤黎明.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与计量管理和技术规范[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姚文坡,唐立源,申倩,等.医疗设备集中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5):142-144,156.
[6]陈省平,吴珏珩,贾延江,等.医学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探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51-154.
[7]庄永龙.实验室信息管理一体化平台[EB/OL].北京百奥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www.bioknow.net.
[8]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实施方案[EB/OL].(2009-02-25)[2015-06-11].http://www.cas.cn/ky/kyzb/kyyq/200910/t20091016_2553075.shtml.
Research 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Laboratory Equipment in Hospital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tilization rate and benefit assessment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in different clinical departments,this paper explore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in hospitals for laboratory equipment by using the example of service condition of fow cytometry in our hospital.The discussion was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equipment management through the centralized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tform could realize management functions such as serial number registration,authority setup,reservation and appointment,charge management,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usage,which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laboratory equipment.The system could als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resources and help with optim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It would provide solution for problems such as utilization imbalance and management diffculty,which coul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scientifc research in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equipment;equipment centralized management;utilization ratio;benefit assessment
WU Min1a,HUANG Ya-ping1a,LIU Tie-bing1a,YAO Wen-po1a,ZHENG Chun-xia1b,LIU Chao2
1.a.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b.Department of Nephrology,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PLA,Nanjing Jiangsu 210002,China;2.Beijing BioKn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98,China
R197.324;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6.04.034
1674-1633(2016)04-0126-03
2015-09-25
2015-10-13
作者邮箱:njzyw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