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 平
以钉钉子精神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 纪 平
11月10日,水利部召开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深化水利改革工作总体进展情况汇报,对下阶段水利改革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目前中央明确由水利部承担及水利部部署开展的126项水利改革任务,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11项,任务完成率接近90%。这一数据背后,映射出几年来水利改革蹄疾步稳,深化改革脚步铿锵。
2016年是水利改革举措数量多、力度大、范围广、触及深的一年。
在政策层面,《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实施办法(试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特别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为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实践层面,5月,云南省水利厅和省财政厅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了云南省农田水利投资基金,为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6月,中国水权交易所正式营业,揭牌当天就有3单交易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签约,这是水资源管理和资源要素市场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7月,贵州省马岭水利枢纽工程PPP项目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保护首都水资源,北京市对密云水库上游河北丰宁、滦平两县的20个乡镇7万多亩“退稻还旱”每年给予经济补偿,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建立……一系列改革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不断涌现,全系统、全行业处处洋溢着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
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也是深化水利改革的关键期,只有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以真抓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才能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深化水利改革,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推进水利改革的主体责任。改革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复杂程度和困难程度越大,必须明确目标,拿出勇气,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打破坚冰,解开疙瘩,从而让改革进程更加顺利,让改革任务更快更好地完成。
深化水利改革,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改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对于已经出台的措施,跟踪督促改革进展,及时评估改革成效,深入挖掘改革经验,研究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对于仍在探索阶段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关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最大限度符合实际、符合改革要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只要把水利改革的“钉子”抓在手上,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步往前推,一层一层往下落,领会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牵住“牛鼻子”,凝心聚力,合力攻坚,相信随着水利改革的深入推进,必定激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释放出更多的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