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继红
(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山东临沂 276000)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思考
管继红
(临沂市兰山区柳青街道办事处,山东临沂 276000)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更好的发展,需要抓住重点、形成合力、精准施策,并在政策的刺激下,提高农民生产建设的积极性。文章介绍了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探讨当前新农村发展受阻原因,并从6个方面对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思考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农业发展的阶段性阵痛正渐渐化解,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正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新农村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羁绊。在“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经济建设水平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为我国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1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的速度与质量难以匹配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五成,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位居世界第1位。但是,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农村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不能有效匹配的现象。城镇化的建设速度快,但建设质量较低。这种不和谐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城市膨胀过度,城市容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导致城镇化出现发育不良的状况。
1.2 农民工需求量较大,但劳动力供应结构仍然不合理
从近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来看,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大,农民工的就业形势较好,外出的农民工基本可以实现就业。但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导致农村建设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给新农村的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3 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要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要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需要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持,只有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才能扩大内需。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使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持久的根基。
2.1 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主要表现有3个方面:(1)农业生产条件不足,基础设施难与农村经济建设相匹配。我国农村中的电力供给、灌溉设施、道路建设等基础条件较为落后。(2)我国农村流出人口不断增多,人多地少,农民生产的内在驱动力不足。(3)传统农业生产更多是“靠天吃饭”,生产经营以粗放型为主,现代科技利用较少。
2.2 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础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同时,农村教育相对落后,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农村医疗和教育等事关民生方面的建设得不到发展,导致了农村经济建设难以吸引人才。在我国城市中,企业职工、城镇居民等的福利保障制度较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反观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掣肘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
2.3 农村经济建设体制不配套,发展后劲不足
长期以来,受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农业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的经济建设体制不配套。农村市场空间大,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到位,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不协调,难以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农民难以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缺少相应较为公平的待遇,导致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后劲不足。
3.1 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观能动性,从内部入手为农村发展激发活力,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基础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应继续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并提供政策支持。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体系,让每一个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参与者和享受者。
3.2 加强对农民技能的专业培训,大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村地区,互联网可以帮助农民提高整体素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持久的动力。培养人才是关键的一环。要加强对农民技能的专业培训,大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在充分了解农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积极培养专业大户,树立其先锋模范作用。
3.3 强化农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切实提供农民的个人收入
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业产业,这是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所在。外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等,只能为一时,不能长久。只有在农村中发展产业,才能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在农村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农村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调整农业产能,推动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4 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提供合理的路径
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外出劳务经济,是当前农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积极引导综合市场、民营企业向中心村、小城镇合理集聚,促进农民有序地向城镇转移。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引导措施,因地制宜的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孙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太原理工大学,2013
[2] 陈超.大丰市新农村建设发展探析.南京林业大学,2006
[3] 张贺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