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琪
一言不合就斗图,表情包背后的心理写照
文|美琪
“一言不合就斗图”“没有表情包,还能不能愉快地聊天了”;“洪荒少女”傅园慧里约奥运会接受采访时的自带表情包为她圈粉无数,在引发全民关注的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其真性情的赞许。不知不觉间,“表情包文化”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无法被忽视的网络文化现象。表情包,这个不经意间便火遍整个世界的“神秘物种”,如今更是“春风吹又生”,随着网络发展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6年7月,某自媒体发起一项“24小时不用表情符号”的实验。在参与的数千名网友中,超过30%的人挑战失败。随后,大学的高校间也发起这个测试,某学生在测试后无奈地说道:“很多同学都觉得我怪怪的,都来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参加这次测试的网友文怡回忆,除了和闺蜜讲了几句“日常调戏的话”,就把手机扔一旁了。“没有感觉中的那么难完成,可能也因为本来就比较忙吧,所以短时间内还是能够适应的。”所谓“斗图”,即在网络聊天中只发表情图不打字,通过一来一往的表情,完成基本的沟通。越萌、越搞笑的表情越受欢迎,这是网络表情出现后一种常见的游戏。但文怡也承认,这样不发表情的日子不能持续太久,因为在群里和大家互相发表情也是日常交流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网友舒玲在同学眼里是一个很含蓄的姑娘,但是到了微信上,却被大家称为“斗图小公主”。近百人的交流群里,每当大家聊起一个话题,舒玲总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配上相关表情包,若是碰上故意对发表情的群友,那将是一场“表情包斗图大赛”。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资源,舒玲在手机、电脑云盘上都建了专门的文件夹,分系列存放,每一张都命了名。在她看来,年轻一代人聊天说话的很少,基本全靠表情包。一个“葛优瘫”的表情就能表现出自己的无奈和“生无可恋”。也有学生这样调侃道:“前几年也没发现表情包有这么大的用处,但是现在,没有表情包的人生是无趣的。”
表情包适用的人群也很广泛,在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90%表示会在和父母聊天时用表情包,甚至还会和父母交换表情包。“不是为此还专门开发了中老年表情包吗?虽然我爸妈不怎么用。”文怡笑道。她平日和母亲聊天时会发些卖萌的表情包,而母亲也会回一些表情包或者聊天系统自带的表情给她。
对于表情包以及两代间表情包使用的差异,网友陈佳丽戏称是“上一辈和我们年轻人的大切磋,我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可以靠表情包来缓解,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几代人的代沟问题。”
不仅在中国的高校,表情包还行走于全世界。就读于墨尔本大学的付璃也参与了这个测试。“表情包在国外也很火啊!”她笑道,“我们也会有同学群,也会把老师拉进去,所以偶尔也会在群里斗斗图。当然了,这边表情包的丰富程度和国内还是没法比的,国内的同学们真的太厉害了。”
在测试时小编还了解到,最近流行的抠图也可以和表情包相结合,让网友们能够在各式各样的表情包中看到熟悉的面孔。
网友潘虹就非常喜欢自己制作表情包,“把同学做成表情包很有意思,能调节班群里的氛围。”潘虹说。她还会制作表情包送给她的好朋友们。她觉得,各种表情包制作软件的出现,使得表情包制作越来越简单,不再需要专门学习图片处理技能。下个软件,找张图片,稍作修改,再配段文字,一个表情包就制作完成了。
随着PS技术、美图软件的普及和微信取消用户自定义表情数量上限,制图门槛大大降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表情的制作者、收藏者和传播者。“斗图”活动使群聊具有了极强的互动性,相近的表情风格也反映出使用者共同的情趣爱好,使参与互动的个体在活动中获得了身份的认同感与集体的归属感。
微信上,表情包几乎成为大家的聊天必备,晒自拍、晒萌娃、晒美食、晒感受,写下的文字中若不配上几个表情,似乎不足以表达自己发文发图时的心境了。微信好友的呼应,更是表情多多,不一而足。
80后的杨先生声称自己是个典型的“吃货”,也爱晒美食,“朋友中吃货不少,我一秀美食,一大波人会发流口水的表情呼应,还有不少朋友发‘拉仇恨’的评论并配以发怒的表情,让人看了很开心。”杨先生下载了十几个各式各样的搞怪表情,与好友私聊或在微信群里时不时地发上一个,“大家都会这样做,有时满屏一个字都没有,尽是表情。”
刚上班不久的张可是个可爱的90后姑娘,也爱有事没事刷刷朋友圈,她不仅下载了许多有趣表情,还会把朋友发的一些好表情添加或收藏下来,“没有表情怎么混微信圈?我喜欢的表情很多,最爱的是那种靠搞笑文字取胜的又萌又贱的表情包。”张可说,“有时候和好友聊天,聊着聊着竟互发起表情来,大家像比拼一样,看谁的表情更应景更搞笑,拼到最后,大家互相发个‘翻你友谊小船’的动图,表情就收场了,很有意思。”
作为一种图形符号,表情包既是人们进行文字交流时的辅助工具,更在语言、文字之外开辟了一片表情达意的新天地。相较纯文字而言,丰富、细腻的面部表情往往更能传递出人们复杂微妙的心绪。在视觉文化时代,简洁明了的图片能够负载大量信息,更易为受众所识记,天生具备文字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动一动手指就能发出大量有趣、讨喜的表情图,在线上交流时打破冷场、拉近距离,可谓方便、快捷和高效。表情包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日常交流的成本,适应了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需求。
体坛健将傅园慧走红后她的表情包也成了微信中的爆款,在调查中不少人认为,表情包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它能够很好地传情达意,收到意想不到的社交效果。
网友张彦认为表情包有时比文字更形象、直观,“有时用文字也许会产生歧义,倒不如用表情来确切地表达喜怒哀乐。”与她持相同观点的刘玉定说,表情可以承载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这是干巴巴的文字所达不到的效果,“有时回应朋友发的东西,啰啰嗦嗦地说上一堆后,还不如发个表情更简洁明了。”
在短信文字的时代,很多人都有过“言不表意”的困惑,因为在终端另一头的人,不知道发送者是怎样的语气,所以往往会想当然一些可能有悖于原意的语气或者情绪,也造成了很多困扰。“有时候我发那段文字明明不是那个意思,但是接收的人却总是会误会,要是碰到有事喜欢自己藏着掖着的,那就有点头痛了。”大学生刘慧表示。而表情包由于含有丰富的表情内容,往往省掉很多解释情绪的力气。“现在的表情包方便快捷,很多时候丢个表情过去,对方反而能比文字更懂你要表达的意思。”有网友说。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李媛坦称爱用表情是因为既可表达心声又及时省事,“点个表情就发出去了,不像斟酌文字那么麻烦。”她说,早在文字未发明前,古人就采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事件、表达感情,现在的表情包其实是在科技的发展下,把图画转移到了屏幕上,“表情包文化让网络社交更便捷和丰富多彩,还为人们增添了乐趣,让人们借此来释放压力、表达更丰富的情绪。对于一些不擅长或不爱用语言表达感情的人来说,表情绝对有助于传递情绪和想法。比如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不会送朋友玫瑰,也不会说我爱你,但你可以发送玫瑰或者亲吻的表情,这对于你的社交和联络朋友情感都有帮助。”
“在表情包上看到同学们的面孔,也能在网络上拉进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很多人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慢慢开始打招呼。”学生祝佳慧说。
虽然表情包文化备受人们喜爱,但有利就会有弊,并不是所有的表情都发得合适,也不是所有的表情都受人欢迎。“什么事都有两面性,必须适时适当,才能避免表情包文化对人们正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网友李媛说。
加了几个微信群后,李媛发现大家没聊几句就大发表情包,有时以为群里聊什么聊得很开心,结果点开发现大家在疯狂地斗图,“各种类型的表情包,满屏是图,有的还可以,有的却充满猥琐恶俗。”看到那些猥琐的表情,李媛总是马上删掉,避免让上小学的孩子看到。此外,有时群里有人发布一些事,也会被淹没在一个又一个表情里,让人深感无奈。对此,90后郭俊豪也深有同感,“最痛恨那些接二连三发表情的人了,不停地刷屏、霸屏,让人没法好好看群里重要的信息。”
关于表情包,中学语文教师康青春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她认为不可否认表情包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滥用,因为习惯使用表情包的人们可能忽略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妥当地处理现实社交场合的交际,“聊天还是要好好说话,不能没了表情包就词不达意了,不能因为泛滥地使用表情包而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匮乏和文字组织能力的下降。”
总而言之,以碎片化、戏谑化、热点化为特征,网络空间里飞扬的表情图片不计其数,令人脑洞大开。一方面,“表情包文化”是互联网时代进程中一种自然的文化现象,短短几年间我们已经见证了它从边缘亚文化向主流文化演进的迅猛态势。从文化成品到文化产品,表情包的IP价值不可小觑。日本的即时通讯软件LINE单凭销售表情包贴纸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周边产品的开发同样潜力巨大。它所代表的“注意力经济”也成为天使投资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当高亢的情绪逐渐平复,狂欢过后的人们怅然若失:一片喧嚣热闹终究掩盖不了内心的孤独与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这样的表达方式究竟能走多远?很多时候,人们也会更为怀念那个用语言文字认真交流、踏实生活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