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6-02-06 06:42:00张素华陈美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跌倒住院患者对策

张素华 陈美云

[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调查与分析,以探索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上报的56例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对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跌倒的患者年龄>65岁的占61.9%,原发病为后循环缺血、脑出血、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占48.1%,在病房跌倒的占55.4%,无陪护发生跌倒的占57.1%,患者跌倒的原因主要与家属及护工对识别可能发生跌倒的情况能力不足有关。结论应加强住院患者跌倒高危因素的评估,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患双方防范跌倒的宣教,最大程度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关键词]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对策

患者跌倒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并引起国际和国内医疗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何“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是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患者安全10大目标之一。据估计,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50%的8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会发生一次跌倒。42%住院跌倒患者造成了伤害,8%住院跌倒患者造成了严重伤害。在我国,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跌倒可造成软组织损伤和表皮擦伤、多器官损伤,导致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衰退,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生命。跌倒还会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伤及患者的尊严和自信,影响患者对正常生活的信心,导致害怕活动或自我封闭。因此,本研究通过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患者發生的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跌倒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探讨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保障患者住院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临床科室上报至护理部的56例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事件为研究对象,包括神经内科23例,神经外科5例,心血管内科11例,内分泌科5例,肾内科4例,血液内科3例,骨科3例,妇产科2例。其中,男34例,占60.71%;女22例,占39.28%。住院时间为11~27d,平均(17.93±5.74)d。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报的意外跌倒事件。通过医院病案系统,详细查阅上报的跌倒患者病历及护理记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跌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包括年龄、疾病诊断、跌倒地点、受伤情况等。结果一一采用描述性统计学处理,并通过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发生跌倒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2.结果

2.1跌倒患者的年龄分布

跌倒患者年龄31~85岁,平均(67.2±6.7)岁。<50岁8例,占14.3%,50~65岁13例,占23.8%,>65岁35例,占61.9%。

2.2跌倒患者的原发疾病分布

原发疾病为后循环缺血(21.4%)、冠心病及高血压(19.6%)和脑出血(7.1%)这三种原发疾病约占跌倒事件的一半。其余一半的原发疾病有肾功能不全(7.1%)、产后(3.6%)、帕金森(5.3%)、术后(8.9%)、骨折(5.3%)、糖尿病(8.9%)、贫血(5.3%)、其他(7.1%)。见表1。

2.3与跌倒相关的其他因素

相关性从高到低的跌倒相关其他因素为:无人员陪护(57.1%)、双下肢无力(37.5%)、身体虚弱(21.4%)、头晕(19.6%)、护士宣教力度不够(16.1%)、路面湿滑(14.3%)、意识不清(10.7%)、体位性低血压(8.9%)。见表2。

2.4跌倒地点

跌倒在病房内的发生率最高(54.8%),其次是卫生间(23.2%)、院外(14.3%),病区走廊(7.1%)最低。见表3。

2.5住院患者跌倒损伤情况

52例跌倒事件中,虽然一半以上的跌倒无不良后果(55.3%),但也导致皮肤擦伤(16.1%)、皮肤血肿(5.3%)、皮肤撕裂伤(3.6%)等轻中度损伤,甚至发生骨折(14.3%)、硬膜下血肿(3.6%)、意识改变(1.8%)等严重损伤。见表4。

3.讨论

3.1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3.1.1年龄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跌倒的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比例的61.9%。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在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会呈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及肌肉骨骼系统的衰退,而人体姿势与步态的稳定性决定于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功能的协调一致,因此,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损害都会影响机体的稳定性,导致跌倒的危险性增加。

3.1.2环境因素的影响 调查发现,因雨天路滑、路面不平整、病房光线较暗发生跌倒的患者有8例,占总比例的14.3%,跌倒发生在病房内的占54.8%,其次是卫生间,可见环境也是引起住院患者跌倒的因素之一。研究认为,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不熟悉、不必要的台阶、不必要的家具、老年患者不合身的病服及易滑到的鞋等均易引起患者发生跌倒。

3.1.3疾病因素的影响 跌倒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居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头晕、眼花、乏力症状,后循环缺血的患者又可有偏瘫、肢体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等症状。同时本研究中伴有双下肢无力、虚弱、头晕及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的跌倒患者较多,因降压药可致体位性低血压,降糖药使用过量可产生低血糖,上述症状还可能与服用这些药物有关。

3.1.4陪护人员跌倒防范意识差 调查发现,有57.1%的患者跌倒时无人员陪护,与家属及护工对识别可能发生跌倒的情况能力不足有关。王锦玲等[16]的研究显示,陪护人员对患者跌倒的风险存在认知的缺陷,尤其在疾病情况、服药、心理及精神状况三个方面对跌倒影响的了解程度较低,从而未能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此外,有些护工未尽起职责,擅自离岗或在病床旁睡着。以上都可导致跌倒的发生率增加。

3.1.5护士安全意识薄弱 调查发现,在56个跌倒案例中,有3个案例的护士没挂防跌倒、坠床标示,6个案例中护士宣教力度不够,没有加强巡视病房,说明部分护士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使陪护人员和患者忽视加强防护的重要性。

3.2对策

3.2.1评估跌倒的风险 入院或转科后,护士应根据“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跌倒的危险程度,确定跌倒的高危人群。>45分为跌倒高风险,每周应至少评估1~2次。<25分为低风险,25~45分为中度风险。此外,但凡发生病情变化或使用易发生跌倒的药物时,需再次评估。

3.2.2提供安全的环境设施 对刚入院的患者,做好环境介绍,使患者熟悉病區布局,教会其使用床头和卫生间的呼叫铃;定期检查病床、轮椅、地灯等设备性能,发现问题时及时维修,保证设备正常使用。吸引器、氧气筒、监护仪等仪器应摆放在指定的位置,保持路面通畅,走廊、卫生间应有扶手;保持病房、卫生间、开水房地面干燥,当进行地板擦洗或打蜡时,应放置地面防滑警示牌,患者应穿合适的防滑鞋子,必要时使用助行器;保证病区走廊及病房光线充足,告知陪护人员及患者夜间起床如厕时应打开地灯,若老年人单独在卫生间不要关门,发生意外应及时按呼叫铃。

3.2.3强化护士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专业培训 调查中,因护士宣教力度不够、防范措施未落实导致患者跌倒占到的16.1%,可能是由于护士对患者评估不足、安全意识淡漠,或防跌倒知识缺乏引起的。对此,医院可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将预防患者跌倒纳入安全管理目标,制定完善的预防跌倒流程、防范措施,对全院护理队伍进行防跌倒的知识培训。此外,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交流,持续强化健康宣教,加强巡视病房,及时发现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3.2.4加强健康教育 护士应告知陪护人员及患者跌倒的不良后果、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使其对防范跌倒产生高度重视,对评估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在入院时即对病区环境、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跌倒、主要危险因素、可能发生跌倒的常见时间和地点等进行个体化宣教,并反复强化,帮助患者克服心理漠视、畏惧等因素。在适当的时候与跌倒风险患者的主要照顾者、家人、朋友沟通,鼓励他们多陪伴患者,尤其在患者活动的时候陪同,并及时将患者的需求报告护士。此外,还应强调不可随意使用降压、降糖、镇静等增加跌倒危险的药物,并告知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当发生头晕、心悸、步态不稳等症状时,立即停用,对症处理。

总之,跌倒不仅会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伤害,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和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会使家属产生悲观情绪。跌倒的发生是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器官老化、功能衰退及疾病因素的影响虽不可逆转,但跌倒仍然可控可防。健康教育是公认的回报率最高的健康投资通过健康教育,强化陪护人员安全意识,鼓励其多陪伴患者,并协助掌握正确的防范措施,是减少发生跌倒关键而有效的措施。

猜你喜欢
跌倒住院患者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上海医药(2016年24期)2017-01-03 00:00:00
某综合医院18例住院患者自杀行为特征分析
我院2015年肛肠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16:01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护理技巧分析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06:13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