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微微 董明 栾冰 李威 毕鹏翔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期间,将我院肾内科入院治疗的7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西医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首先从中医角度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方法。结果经为期2周的治疗和护理后,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康复情况两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首先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护理
过敏性紫癜又称紫癜,临床上表现为皮损表面有针头至黄豆类面积范围的癜点或火瘀斑等,若病变累及到消化道或泌尿系统等部位,患者可出现呕血和尿血等。在过敏性紫癜的患病人群中,学龄前儿童占到四分之一左右,相应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成为肾内科主要治疗和护理的对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我院肾内科从改善护理工作质量角度出发,对护理工作进行了优化和改良,即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期间,选择在我院肾内科入院治疗的7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科学》中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将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为男20例,女16例。年龄4~14岁,平均(7.6±3.1)岁。病程1-11d,平均(4-2±2.0)d。患病情况为单纯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6例,5例,3例,2例和6例;观察组患者基本情况为男21例,女15例。年龄4-14岁,平均(8.0±3.5)岁。病程1~13d,平均(4.5±2.3)d。患病情况为单纯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的人数分别为17例,4例,3例,3例和5例。两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首先在接诊患者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对于已经明确的患者,立即脱离过敏原。对于未明确患者,安排患者在病房内休息,待进一步观察明确;(2)给予患者抗过敏治疗和护理,如按时为患者口服扑尔敏、西咪替丁和维生素c等药物。对于感染明确的患者,静脉滴注相应的抗生素药物。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1)皮肤护理。皮肤护理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护士每日按时多次记录患者全身皮疹的分布情况、形状和大小等,必要时可采取照相图片的形式加以准确记录;②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和干燥;③指导患者禁止使用肥皂清洁皮肤。告知患者家属为患者穿戴宽松柔软的纯棉衣裤;④若患者皮疹已经破损,及时涂抹一效膏等外用药。(2)腹痛护理。腹痛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当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腹痛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和便血等情况。尤其当患者出现便血时,记录便血量,同时测量患者血压和脉搏的情况,并告知主治医生;②遵医嘱,给予患者止血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护理。(3)关节肿痛护理。关节肿痛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每日观察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和疼痛情况,并加以记录;②护士指导患者患侧肢体呈功能位摆放,并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要减少运动,夜间使用枕头或被褥将患者患侧肢体抬高适当角度。(4)血尿护理。血尿护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①护士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留取尿液的方法,取尿后,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尿量和颜色;②指导患者每日多饮水。(5)饮食护理。饮食不当是导致患者过敏性紫癜的诱因之一。因此护士要对患者饮食加以严格的管理,如禁止食用辛辣和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流食或软食为宜,多吃水果和绿叶蔬菜,尽量少食多餐。
1.3.2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环节。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过敏性紫癜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患者分为湿热瘀阻、气虚血瘀、下焦湿热和脾虚湿盛4种,治疗方法各异,具体如下:(1)对于湿热瘀阻型患者,患者表现为尿血和口苦口干等,药物组成:黄柏和丹参各10g,炒薏苡仁和地榆各20g,石韦和土茯苓各25g等;(2)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患者表现为血尿和神疲气短等,药物组成:黄芪和益母草各25g,太子参、芡实和紫草各20g,甘草和丹参各15g等;(3)对于下焦湿热型患者,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和腹痛头疼等,药物组成:土茯苓和石韦各25g,苍术、血余炭、丹皮和黄柏各lOg等;(4)对于脾虚湿盛型患者,患者表现为舌质淡红和脉弱等,药物组成:党参、鸡内金和焦白术各15g,山药和薏苡仁各20g,土茯苓和石韦各25g等。水煎服,每日一剂,中药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的不同各异,护士每日早饭前喝晚饭后各为患者发药一次,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
1.4观察指标
我科室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量表包括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关爱患者和延伸服务4个部分,每部分分值在0~1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护理工作情况越好。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因此由患者家长代为填写。
2周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整体治疗和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种。其中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症状表现如皮肤表面瘀斑及出血完全消失,血尿镜下检测消失、大便潜血呈阴性;有效为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过敏性紫癜症状如皮肤表面瘀斑等得多改善,大便潜血呈阴性;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护理前比较无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见,患者在护理技能等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康复情况结果
患者的康复情况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中可见,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后,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群体主要以5岁以上小儿为主体。患者发病后,多数下肢周围至股部出现皮肤瘀点,面积较大,且成对称分布,颜色不一,部分患者出现腹痛、关节痛和血尿等。患者病变的原因为毛细血管的炎性反应,发病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受到影响,致使血细胞和血浆渗出血管,从而引发出血、血肿等。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上,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中医中药学的发展和进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已经被临床上所广泛采用,如李志荣对患者采取西医疗法的同时,自拟中药进行治疗,药物组成为白术、当归和党参各10g,阿胶、陈皮和茜草各6g等;段晓艳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常规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院内自拟的紫癜汤剂治疗,药物组成为生甘草5g,生地黄、防风、赤药、槐花和茜草各10g等。患者的康复效果均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
但由于患者的患病和康复情况各异,在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护理前,先从中医的角度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再根据分型结果对治疗和护理方法进行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中医角度将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湿热瘀阻、气虚血瘀、下焦湿热和脾虚湿盛4种类型,治疗和护理的原则各异,如对湿热瘀阻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从清热利湿和活血化瘀的角度进行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从益气活血角度治疗;对下焦湿热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从凉血止血和清热利湿角度治疗;对脾虚湿盛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从健脾益气角度进行治疗等。以使治疗和护理方法更具有针对性。如以本次治疗和护理实践为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以上方法后,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7.22%,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6%,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其他医院进行借鉴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