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新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庆 166200)
水稻稻瘟的综合防治对策
何宏新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庆 166200)
文章介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稻民的经济收益提供参考。
水稻稻瘟病 综合防治 对策
水稻稻瘟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和分蘖期,稻瘟病出现后,水稻植株往往会出现白穗,并逐渐地枯死。为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稻民的经济收益,文章分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1.1 水稻稻苗的抗性降低或丧失
导致水稻稻瘟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就是水稻稻苗的抗瘟性降低或者丧失。有专家认为,如果大面积推广抗病品种,由于寄主的定向选择,常常会使病原菌的群体发生新的生理小种和治病类型,这给抗病育种工作增添了不少的困难。由此可见,增加对稻苗抗瘟性的研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近20年内的水稻主栽品种的连续调查和研究发现,“优系列”、“Y两优系列”等常见的主栽水稻的抗瘟性能呈逐年递减状态。这说明稻苗的抗病能力对稻瘟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关系和影响,同时也说明稻苗的质量成为防治稻瘟病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
1.2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
水稻稻瘟病的菌种寄生在水稻植株上,且存在变异行为。稻瘟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变异,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相关组织和科研单位试验显示,2013与2014年,稻瘟病原菌的生理小种的优势种群为ZB类种群,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7%和61%,都分别较上年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仍然处于强毒性范围内。在2014年,ZA种群成为优势种群,毒性更强,毒性较2006年增加5个百分点,发生的危害更大。
1.3 气象因素与病情的关系
水稻稻瘟病菌的最适温度与水稻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而水稻稻瘟病菌更喜欢阴雨寡照的天气,由此一些环境特殊的地区更容易发生水稻的稻瘟病。气象资料表明,水稻稻瘟病危害较重的1997~2015年间的各年的4~8月份平均温度为18.2~27.7℃,相较历年高出0.1~0.4℃,均在水稻稻瘟病菌发育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内。由此可见,天气原因是影响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1 选择抗病品种,注重高产栽培技术
稻苗的抗瘟能力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因此水稻品种选择是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关键。应选择早熟抗病品种和耐病品种,如内香优、宜香优2115等抗病品种,最大程度地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可能。另外,注重高产的栽培技术也可以有效地防止稻瘟病的发生,其中注意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磷肥的用量。同时,适时搁田、灌水干湿交替以促进根系深扎,可最大程度提高水稻的抗瘟能力。
2.2 选准药品,防治适期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其发病时间早、传播速度快,一旦出现急性病斑,一定要及时地进行防治,刻不容缓。如发生的是慢性病斑,需要依据天气情况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发生穗颈瘟,需要在水稻的破口时进行用药,应进行2~3次防治。一般情况下,第2次用药需要在第1次用药的7 d后进行。在药剂选择方面应慎重,可选择稻瘟灵、三环唑、咪鲜胺等药剂为主,并注意合理配置药剂。
2.3 合理布局品种
每个品种的抗瘟性存在较大差异。有专家结合品种抗性研究发现,在稻瘟病的早发区,可以推广种植Q优系列、冈优系列等抗性优良品种;与此同时,可适当配合栽植香优系列等优良品种。
在稻瘟病的轻发区,可以选择香优系列和D优系列等品种。合理利用种间差异,优化种植技术,避免种植高感品种,可有效降低当地大面积区域发生稻瘟病的风险。
水稻稻瘟病发病较早、传播速度极快,一旦发生将带来较大损失。特别是南方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农户,特别要注意综合防治稻瘟病,以免给稻农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何永坤,阳园燕,罗孳孳.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气象,2014,3(14):325~326
[2]王建忠,郑文静,张燕之,等.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农业科技通讯,2014,2(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