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明
(贵州省湄潭县农牧局,遵义 564100)
农民培训模式探讨
卢明
(贵州省湄潭县农牧局,遵义56410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优化农村“有人耕地,有人喂猪”的良性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模式
为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项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增加农村劳动力、搞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抓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搞好农村人才培养、劳动技能培养、思想观念培养。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实质上是增加了农民产业开发的技能。这既提高了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又达到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门路,从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需求,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典型示范型培训模式是通过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基地,树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形成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进行科技学习的一种农民培训形式。科技示范园里新品种、新技术等一目了然,实例鲜活,学习直观,可以直接说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农民易于接受。
现场传导型农民培训模式是邀请熟悉“三农”,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民专家,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讲解、示范、操作和解答等活动的培训形式。
直接面对农民,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农民作为培训对象,指导人员与农民零距离交流,这样对于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学员最为适宜。直接在现场开展培训,着重解决当前实践生产和工作中的问题与推广运用新技术,针对性与操作性强。培训内容紧密围绕实践生产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诸如种植、养殖、追肥、灭草、防虫、治病等,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面临的问题。
媒体传播型培训模式是通过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和明白纸等图片图像资料,对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一种形式。充分利用农业项目进行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发挥专长参加培训授课,增强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能人培育型培训模式是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培养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能人,再通过这些能人影响和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的培训形式。要求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精英,善于抓住机遇,刻苦学习,富于创造与实干的农村青年、农业科技示范户、科技致富能手等。在培训内容上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设置相应专业课程,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的系统教育与培训,以求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项目推动型培训模式是指以高科技农业科技项目为载体,以服务于农民致富、提高农民素质和产业经营能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采用现场指导、课堂教学、参观考察等多样化的培训途径和方法进行项目培训,并提供产、供、销配套综合服务的培训模式,使农业生产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经过集中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多数都能做到活学活用,将所学到的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当听到学员说“我把原来的枝条重新修剪过了”,“这是我今年加工的红茶,请老师尝尝味道如何”,“我今年的辣椒长得很好,卖了个好价钱”,“那天那头猪医好了”……,听到这些你会感到无比自豪,充满了成就感,你会感觉到科技兴农不只是一个空口号。杂交技术、无土栽培、纯天食品这些看似抽象的名词已经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加优质、新鲜、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在正确的栽培管理下应运而生,这不仅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加可观的收入。由此可见,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勤劳朴实的农民朋友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将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付诸到实践中,而且经过他们实际操作不断创新积累了更丰富的实践经验,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这些都是进行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所取得的成果,这为探索新型农民培训模式开辟了更多的道路。今后,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富民政策下,农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精彩,乡村一定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