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惠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青岛 266590
浅析英汉数字词汇的异同
王惠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数字词汇是人类文字语言中重要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文化蕴含和功能,在人类语言交流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英汉数字词汇的差异,让我们了解到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也有利于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差异和思维差异有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数字词汇;异同
一、数字词汇与文化
词汇是一种文化符号,不同语言的词汇蕴含出不同的文化意义,体现语言的个性特征。不了解文化的差异,对数字词汇的理解便会产生歧义。在人类的语言中存在很多的数字词汇,数字词汇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数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发现世界的工具,使人们对自然在量的方面把握更加清晰与准确。随着人类文明的推进,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和成熟,不同的语言都受到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数字词汇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文化中,都有其各自的模式数字,对于数字词汇的借用方式、使用范围、融入程度,表达含义方面各有其特点。
二、英汉文化中的数字词汇
数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界的一个规律反映,在英汉民族文化中有相似,相通之处。虽然英语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汉文化受儒、佛、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且在两种文化中各自有喜爱和惯用的数字,但是在使用方面,它们有很多相通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过程中的共识文化而产生的。
(一)英汉语中意义相通的数字词汇
在含有数字词汇的一些英汉习语中,数字词汇只在其中起着点缀、修饰的作用。例如:
汉语英语
一箭双雕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而再once and again
千里挑一one in thousand
一个巴掌拍不响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
一朵花做不成花环one flower makes no garland
一见钟情fall in love at the first sight
(二)英汉语中语用和语义模糊的数字词汇
当代模糊语言学始祖札德指出:形象思维必须是模糊性的。因而模糊性的数词多用于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之中,以实代虚,增加气势,渲染气氛,突出形象,增加感染力。汉语中人们常用“百”“千”“万”来表示数目极其之多。
如:百废俱兴,百家争鸣,百川归海,千疮百孔,大千世界,千钧一发,千里迢迢等。
英语中人们同样用“hundred”,“thousand”来泛指“多”之意。
例如:I have a hundred and one things to do.(我有一大堆事情要做。)
Every lover sees a thousand graces in the beloved object.(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英语中,用and 或or 连用一些数词,或者是数词复数形式的叠用都会引起语义的模糊。如:by ones and twos(三三两两),one or two(几个)。
汉语中相邻的两个数词的连用可以产生模糊的意义。如:
一望两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一望两三里》
这样,数词的模糊表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有时确切的指定可能束缚了人们的想象,不确定的表达则增加了幻想和图画感。汉英数词的这种模糊的用法就能展现这种效果。
(三)英汉语中重合的模式数字3、9
1.在中国和西方大部分国家中,数字“三”都被视为神性,尊贵和吉祥的象征。汉语中的数字“三”表示满数,《说文》释“三”曰:“三,天地人之道。”“三”就成为了天地人的代名词,将整个宇宙都包括进去了。《易经》的整个符号体系也是建立在“三”及其倍数的基础上。自古以来的事物以“三”命名的很多“三皇,三代,三公,三纲”等。古罗马人认为数字“三“体现了“开始、中期和终了”,因此把它称为完美的数字,并且赋予它神性。古罗马神话中,以“三”象征神性比比皆是。如:三神一体的女神,美惠三女神,命运三女神,复仇三女神。“三”的完美性也体现在民间俗语中,例如:
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s.(一切好事以三为准)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
与数字“三”有关的成语及谚语在汉语中大都表示“多”的意思,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思而行,举一反三
同样地,英语中有带 three的谚语大多也表示“许多”(many)的意思。例如:
A wicked woman and an evil is three half-pence worse than the evil.
(一个坏老婆和一件坏事情比坏事情还要坏。)
When three know it,all know it.(三人知,天下晓。)
To him that does everything in its proper time,one day is worth three.
(事事及时做,一日胜三日。)
“三”还可以表示一种极限,但在英汉语中有差异。英语谚语表示最低极限(minimum),即“至少”(at least),而汉语中表示最高极限(maximum),即“最多”(at most)。
例如:
It takes three generations to make a gentleman.
三句话不离本行,富不过三代,事不过三
2.汉语奇数里最大的单数字是“九”,中国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因此认为“九”可以代表阳气最盛,为至尊之数,继而演化出“神圣”之意,成为了历代帝王的专用数字。此外数字“九”还与“久”谐音,因此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在西方文化中,英语数字“nine”也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可用作极数,表示完美的意义。例如习语:
be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特殊的场合穿着、打扮得很华丽)
crack up to the nine(十全十美)
“九”在汉语数字中是最大的一个单数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以九作虚数,比喻“多”。
如: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十有八九,九行八业,九故十亲
英语中的“nine”也可以用作虚数,表示数量多。
如:nine times out of ten (总是)
be on cloud nine(得意洋洋、高兴万分)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3.英汉数字词汇中的禁忌数字
西方文化中人们把数字“13”看成是头号大忌,“13”象征着 “不吉利,倒霉”,我们都知道的说法是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的第13个弟子犹大出卖了耶稣,于是信仰基督教的西方人对“13”心生厌恶。因此西方人就餐时一桌不坐13个人,不能上13道菜。在日常生活中,重大的事情不在13号那天去做,门牌楼层,影院座椅等编号均无“13”。英语中会把号码“13”更改为“12A”。在美国的俚语中“thirteen”是“小心点儿”的意思。
由于宗教的影响,在英语中“six”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这从以下习语中也可见,如:
at sixes and sevens(乱七八糟;糊涂的;迷茫的)
hit sb.for six(给敌人/某人以毁灭性打击)
six penny(不值钱)
在汉语文化中,数字“四”与“七”是被人们常忌讳的数字。由于“四”和“七”分与汉字“死”和“气”音,被人们视为不吉利的数字。数字“七”在汉语中,构成的成语常含有杂乱之意,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拼八凑,七歪八扭
4.英汉数字词汇中的吉利数字
英语中“seven”是一个被赋予神奇色彩的数字,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Seven”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上帝用7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在西方,人们看重“seven”,崇尚“seven”,常用“seven”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如:seven virtues(七大美德),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英语国家人把“seven” 看做吉数,与之有关的习语如:
lucky seven (幸运之七)
seven gifts (天赋)
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用场)
数字“六”在汉语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幸福安康,中国人喜欢用“六”构词。“六”在中国人看来是个最吉祥的数字,民间有“六六大顺”的吉语。
数字“八”是“二”和“四”的倍数,也是成双成对的偶数,一般被认为具有周到、圆满、祥和、尊贵的意思。比如:八仙桌,才高八斗,八抬大轿,八面威风,八面玲珑,八拜之交。而且在汉语中,数字“8”和“发”谐音,因此“8”成了人们喜欢的吉利数字。
三、结论
掌握数字词在汉英语言中的不同意义和作用对认识中西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词在语用中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目字,由于受到文化的影响,使一些数字词除了本身的含义外又带上了各自民族文化所赋予内涵含义,因此在学习英语时需仔细体会,对比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所包涵的文化传统、思维观念、以及对数字的感知和取向,这样才会使我们更好更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戴卫平,裴文斌.汉英文化词汇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8.
[3]胡建华.中西文化数字的性质、涵义之比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86.
[4]刘文红.论数字里的中西文化[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5]王红旗.生活中的神妙数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3.
[6]吴慧颖.中国数文化[M].岳麓出版社,1990.
中图分类号:H136;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1-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