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涩的文字安妥灵魂
——关于丁伯刚作品

2016-02-06 06:54张淑芸
星火 2016年6期
关键词:盏灯灵魂文字

○张淑芸

苦涩的文字安妥灵魂
——关于丁伯刚作品

○张淑芸

张淑芸,九江市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散见报纸、杂志、网络,有作品被文集收录。

把能够找得到的丁伯刚老师的作品一口气一一读了个遍,那是半年前的事情。包括他那时刚出的新书《内心的命令》。印象最深刻,至今仍旧挥之不去的是《宝莲这盏灯》和《那年的苍穹》。

丁伯刚的小说读起来很压抑,很破坏心情。和时下愉悦心情的心灵鸡汤文字完全相反。读后,也想挖一个洞穴,把自己藏起来,只要这个洞穴是文字砌成的就别无他求。说彻底点,就是让人看穿人生的悲苦,及至让你感到悲哀。读着读着会让人从脑凉到心,然后再凉到脊背——看不见人生的些许希望,绝望得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而活。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绝望不至萌生自杀的念头。但是,没有一定阅历,只知花前月下的人是难以坚持读下去的。

然而又不得不承认,丁伯刚的文字对人性对人的灵魂挖掘得非常深刻,让你在对生活恐慌之余,依旧想偷偷地接着读完。想了解清楚真正的现实到底是如何残酷,想明了生命的真相。如飕飕的凉风吹过,让人警醒。

读完丁伯刚的作品,突然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都不过是正常的生命现象而已,又有什么值得大张旗鼓,呕心沥血来描写的呢?宝黛爱情怎么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又有何了不得?美好的爱情本该如此,仅此而已。

恰是,又有谁真正关心过血肉之躯内心深处的幽微变化?又有谁尊重一个无论是在温饱线上挣扎,还是酒足饭饱后极空虚的灵魂?是的,每个人脑子里每一天都会有些不便与人叙说的精细思维,有些是自己都会感到惊讶甚至恐惧的念头,有的也许可以被岁月忽略,之后烟消云散。可是,那些阴魂不可散去的东西怎么办?如果没有出口,自己便要被自己打死!

《宝莲这盏灯》里,陈宝莲极力维护,直至疯狂痴癫,光明做出了人性至善的付出,得以心安,也得以安生。《唱安魂》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何尝不在随时随地地唱着?多少人多少魂为了生存只能在异乡游荡。《那年的苍穹》中,对生命的胆怯,对生死的恐惧,谁又不曾有过?《夜雨》里,心里的忐忑,惊慌,几乎梦呓般的复杂心理活动,可与谁人说?只是坚信:“但结果总是有的。”来一场心灵的自言自语,自我疗伤又何妨?丁伯刚的作品便是为这些心灵寻找出口,他也是为这些灵魂深处的文字而生。

早就听人讲过丁伯刚写作写得很苦,融进了他自己的生命。其实,我读他的作品也读得很苦,苦不堪言。脑子苦,嘴巴苦,心里苦,连骨髓都是苦的,精神更苦。苦得畏惧人生原来会是这样苦,苦得有一种恐惧读不下去。苦得萌生一种怨恨,怨恨文字原来有如此魔力,怨恨丁伯刚可以如此洞察、分析灵魂。然而,这苦只要挺过去,便正如苦口的良药。苦后生津,回味甘甜。又仿佛自己的苦胆被自己咬破了,胆汁恣意流淌开来,充斥着每一个味蕾。之后,自己又和着唾液果敢地吞了。正是这样苦涩的文字,让我明白了人人都可以有无法诉说的心灵自语。于是,又让自己心安了,安妥了灵魂。

丁伯刚用心灵,用生命写作,孤注一掷,却不是为名利,而是“内心的命令”。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听从内心的命令,为内心而活,夫复何求?在这灵魂荒芜却又喧闹非凡的现世里,静下心来,细读丁伯刚,是对人类灵魂的呵护和尊重。丁伯刚的文字值得尊重!

猜你喜欢
盏灯灵魂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选择一盏灯
选择一盏灯
选择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