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鑫 张天红
(北京市怀柔测绘所 北京101400)
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黄金鑫 张天红
(北京市怀柔测绘所 北京101400)
测量放线工作是指建筑物在施工前对一些具体数据的掌握,其主要包括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测量、标高以及建筑物的垂直角度等等。测量放线工作是房建工程施工的前提,只要做好相应的测量工作才能够为之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才能够保证之后的工作顺利有效地完成,也是之后施工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要点,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技术
(1)施工基础测量。基础施工中,由于施工地形比较复杂、施工量比较大,所以测量人员面临较大困难。为了保证施工测量队伍的高质量,在开工之前,就要在施工场地设置控制网。为了保证控制桩的完整性,还要对控制桩安装基岩,并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必要时,还要对暴露的控制桩进行保护。
(2)主体施工测量。房屋建筑基础施工完成后,基于稳定、可靠的基坑底部,对于房屋建筑标高控制点、外围轴线进行准确复核,确定准确无误以后,通过水准仪(型号LeicaZNL)和集装经纬仪(型号ET-02)在地下室底板上施放轴线和标高控制点,利用高精度激光经纬仪(型号JBJ2)对内控轴线准确进行测设,楼层板垂直向上交汇点预留测量孔,采用激光经纬仪在上层孔洞位置和轴线交汇点垂直向上进行投射,将四点转角使用经纬仪进行交汇复核,合理设计房屋建筑平面控制体系。
(3)主楼垂直度和施工控制。放线房屋建筑基础施工完成以后,结合主楼施工放线控制点,通过主楼平面放线对原始点进行垂直引升,利用钢尺、经纬仪或者全站仪对各个控制点之间夹角、距离等进行检查和复核,其测量精度应满足房屋建筑施工设计要求,按照相关施工规定做好各个位置的测量放线记录,准确填写表样和表格编号,利用激光经纬仪从各个控制点向上投测到另一楼层。
(4)沉降观测。在沉降观测中,首先,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与实施形式对沉降观测点数量进行确定。然后施工建设中的相关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确定该方案能够对沉降点进行有效实施。基础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观测量位置进行设置,并了解沉降的实际情况。一般在施工结束后,都要实施观测行为,但主体结构完成期限一般比较晚,所以对它实施观测期间,要定期并分层实施观测。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四层,基坑面积43684m2,开挖深度23.5m,地上由裙楼和塔楼组成,塔楼为28层、40层的办公楼以及28层的酒店;由混凝土核心筒、刭性钢柱等组成。刭性钢柱通过混凝土梁与核心筒连接。
2.2 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1)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
(2)轴线控制点的布设。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网测量的精度要求,在±0.000m楼面(第1控制基准点层)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见图1--2),控制点所对应的各楼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图1
图2
(3)楼层测量:①直接获取观测点三维绝对位置,不需要通视,有利于在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②实时计算并显示三维位移;③不受天气影响,可全天候、24h连续进行高采样率(10Hz)观测;④对原有测量控制系统进行独立检核。应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采用载波相位定位和静态定位技术对每次传递的高程、平面控制点进行检查复测。
(4)高程测量:①标高基准点的建立。在每栋塔楼首层建立3个标高测量基准点,共计9个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②标高传递。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激光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所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激光反射片的高程传递到核心筒外壁上。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方法是: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
总而言之,质量是建筑施工的根本保障,是工程应用的可靠基础。而工程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测量放线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工作之一,科学有效地进行测量放线工作是房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保证整体工程的顺利开展及质量安全。
[1]石磊.浅谈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J].中华民居 (下旬刊),2013,06:278-279.
[2]赵华宁.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探究 [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94.
TU74[文献码]A
1000-405X(2016)-1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