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创作训练体系是一种认知治疗
——以李华《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为例

2016-02-05 06:17黄红英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李华工坊来访者

黄红英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非虚构创作训练体系是一种认知治疗
——以李华《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为例

黄红英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李华所著《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为教师和读者们提供了非虚构写作训练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解析李华写作工坊中隐含的完全出于自发的认知行为治疗,探索以心理疗愈为目的的写作工坊的可行性。在创意写作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创生的推动下,以非虚构创作训练的方式教给大家心理疗愈中实用且易操作的治疗方法,达到大道无形的疗愈效果,同时收获优质且具启发性的非虚构作品,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创举。

创意写作;非虚构;心理疗愈;认知治疗

广义上说,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一切秉承“诚实”原则,进行表现真实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写作。就创意写作教育系统中的非虚构而言,这三实原则对激发写作新进入者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因而创意写作的工坊教学中,通常将写传作记(回忆录写作)——这种以自我书写为主的非虚构写作训练作为入门路径。每个人对自己既了解又不了解,所以这种训练方法兼具操作的可行性与潜能激发价值的巨大性。正因如此,非虚构写作对自我书写过程的训练中,会牵涉到写作者内心最隐秘的地方,甚至是内心创伤,所以具有疗救的可能性。中国首位获创意写作终端学位的高校教师李华所著《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为教师和读者提供了非虚构写作训练的方法和途径。全书分“学会心手相连地自由写作”、“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故事和生命”三部分,以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的口吻,引导读者从自由抒发入手,到探索自己内心深处并进行创作,最后与人分享并实现自我疗救。纵观整个写作训练体系,实际上是李华引导读者通过写作进行的一场认知治疗。笔者尝试通过解析李华在操作写作工坊过程中,隐含的完全出于自发的认知行为治疗,探索以心理疗愈为目的的写作工坊的可行性。

一、非虚构创作进行认知治疗的可行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常有一些无法承受的过往经历,使人深陷于受害者的角色中无法自拔,而书写是人们有效的宣泄和自我疗救渠道之一。在各类媒介使得优质作品更易于传播的背景下,在李华所倡导的非虚构写作工坊中,写作不再是作家的专利,每位“非作家”都可以进行非虚构创作,且体裁多样化,源自生活抒写真实的日记、随笔、评论、游记……都是非虚构作品。当下社会人们普遍的自我评价过低、自我效能感欠缺,这种写作方式除了满足表达需求、释放情绪、寻求共鸣的功能,还有助于发现自己的价值、寻找认同感。非虚构创作作为自我心灵探索的写作,是以高度自传性、主观性为出发点的自我剖析、自我拯救和自我治疗的心灵成长历程。因此,也可成为一种自我疗愈的佳径。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渴望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世界,而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且还很年轻,很长时间只停留在心理学领域。非虚构创作是新生的抵达自己心灵深处、与自己灵魂进行对话的捷径,李华式写作工坊更是一场符合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①认知行为疗法(又称认知治疗),CBT: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20世纪60年代早期埃利斯提出。他关注想法和观念对心理问题的引发作用,认为人们常常因为不合理的想法而自寻烦恼,尝试教人们用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来思维而解决大量心理问题。最初目的是用来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应用范围包括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症、各种恐怖症、进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而后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小的纷扰(例如约会迟到)到大的挑战(例如失业),也都被证明很有用。由于CBT的原理较易掌握,很适合作为一种自助工具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用CBT的策略帮助自己感到快乐,更好地把握人生。的自发治疗过程。其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教师引导作者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文字带自己抵达真实内心,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许多“非作家”便能做到并乐于去做的事。而若在写作工坊训练体系的写作指导与互动中有意识地加入CBT策略,应可有效地改变作者存在的认知偏差,协助作者实现自我疗救,同时获得更有深度和启发意义的作品。尤金·奥尼尔一生的创作多来源于他生活的悲剧和创伤体验,其自传性戏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他对个人和家庭创伤性记忆的书写,是奥尼尔自我疗救的终结之作。对不幸的家庭生活的回忆与讲述,使得奥尼尔找到了家人痛苦的根源,进行自我疗救,开始原谅、理解家人,达到了灵魂的宁静,从而完成了心灵的救赎。进入创伤记忆,还原创伤事件的真实情境,是治愈创伤的先决条件与核心关键。而非虚构创作的各种文体,如随笔、回忆录等,是让作者回忆创伤事件的最佳载体。它无需作者精心虚构人物形象或谋篇布局,只需将真实抒写。如李华所说,创意写作首先是从心出发的,勇敢地写,让心底那个强烈的信息充分地表达出来[1]10。她创作的话剧《神奇的大手》便是此类成功之作。

二、横向解析各种文体所能实现的治疗功能

在实践操作中,非虚构创作从自由写作开始,以回应写作(关注他人)、回忆录(爱自己)、采访报道(与世界联系)、想象力写作(自我治疗)等方式作为切入,将能力技巧的训练与自我认知的治疗整合为多种有趣的小练习,驱除对心理治疗的畏惧与抵触,达到大道无形的疗愈效果。李华倡导的各种创作方式具有不同的治疗功能。

(一)自由写作

非虚构创作不再强调技巧的运用,认为写作的感染力来自伦理、情感和理性等各方面。李华认为,在创作中,情感的力量往往比逻辑理性要强大得多,情感是主导力量。当你感性的一面能完全释放出来时,你理性的一面也会更加自然地流露出来,你会真正地成长,成为一个更加深入自己心灵,也更加洞察普遍人性的作者。[1]29自由写作首先教会作者的是爱自己,让自己得到释放的方式,实践中李华的许多学生通过自由写作得到深深的医治和释放。给自己的内心一个出口,将满腹的创伤记忆倾吐出来,对于陷入抑郁或焦虑状态的人,由内射(伤害自己)转为宣泄,就是向康复迈出了一大步。事实上,自由写作在认知治疗方面,能实现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在认知治疗中首先是收集以下基本问题的答案:来访者是如何结束这种情境的?什么样的伤害和生活事件(损伤、经历、冲突)是最重要的?来访者如何应付对他(她)的伤害?他(她)的自动思维②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试图矫正来访者存在的功能障碍性思维,这种思维反映在来访者对解释特殊体验方式上所存在的信念偏差,而且是身临其境时立刻出现的,称之为自动思维。是什么?他们涌现出什么信念?而这些问题,通过作者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自由写作,几乎能完全地呈现出来。那些表面上逻辑混乱的自由写作,其实展示的是作者内心最强烈的声音。作为人,我们都有阴暗面,但我们也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中有更多阳光。我们的自我防卫本能会让我们掩盖自己的阴暗面,假装它们都不存在,时间久了我们似乎真的忘记了这些阴暗面,自由写作却使得它们浮出水面。揭开自己的伤疤很痛苦,但是这也是生命医治的开始[1]32。人的自动思维常常是具有伪装性的,一般人能觉察到情绪,如焦虑、忧伤、愤怒或尴尬,却看不到思维本身。而通过自由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理清自己的思路,并看见自己的自动思维,为成为自己的治疗师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二)回应写作

回应写作是一种爱他人的方式,愿意和他人一起哭泣、一起欢乐,愿意被他们感染、鼓励、激发,以生命去影响生命。同时也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与社会支持系统的途径,消除与人的淡漠感。在认知治疗中,治疗能否进行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建立起“治疗联盟”,形成良性的情感协调。爱的能量通常是在付出爱的同时获得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爱的触摸,当我们的心灵被爱触摸时,它会苏醒,会感受到我们内在的生命。人作为社会性物种,社会交往是内心的自然需求。许多心理障碍是因社交不良引起的,而来访者的社交恐惧又常常是心理障碍造成的。促进来访者社会化,是认知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协助来访者建立一个良性的社交系统,是认知治疗中重要的现实辅助。通过回应写作,作者能感受到与另一个心灵产生的灵魂共振,建立起更深层的社会支持系统。李华说,我们的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我们心灵深处的故事都是相通的,如书中关于小狗冰冰故事的回应写作,故事作者与回应作者通过相互回应与分享,完成了各自的心灵补偿,并在共鸣中同时得到了疗愈。所以,当你用你的心灵回应朋友们写的故事时,你也会更深地发现你自己心灵深处的故事。[1]63在许多治愈案例中,常看到来访者治愈的引发点是因为人们在抱怨自己没有鞋时发现对方没有脚。别人的苦难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消极思维,用积极的信念去看问题;自己的苦难通过书写得以升华,并在别人的抚慰中得到医治,这便是回应写作中以爱的流动所起到的治愈作用。

(三)回忆录

弗洛伊德认为,一切心理疾病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认知治疗也注重通过收集来访者有关童年的资料发现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核心信念。而回忆录,无疑是发现童年创伤的最直接文体。作者通过对创伤性事件的回顾,直面自己过去的伤痛,再现情感与心灵的震憾,并在写作过程中使记忆得到抚慰,完成理解、原谅及放下的内心解放,让心灵像凤凰般涅槃重生,从而达到精神的自我救赎。李华在回忆录创作引导中说,我们需要尽早从过去的伤痛中得到医治,我们需要尽早告诉人们我们心里依然有爱,而且,我们爱的能力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棵嫩芽的光景了,我们经过痛苦、忍耐、怀疑,终于长成了一棵成年的树,可以为人们遮挡风雨,送去安慰[1]80。依据荣格的“心理自愈理论”,心灵可以自然而然地趋向治愈,不断地成长和整合。在所有人的潜意识中都存有努力追求完美的倾向,不管人们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都将不断地被推向理解力的更高层次,当人们反复体验事件的同时,内在实体和外在行为都已经发生变化[2]。李华的回忆录创作训练中,学生高山终于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伤心、愤怒和困惑,让当年那颗受伤的心得到安慰和医治。Martin写出因父母离婚所受伤害的真实故事而自由,不再去恨,而是诚实地从心里决定去原谅,并由此去寻找自己人生的真理。由此可见,回忆录创作是童年创伤的最佳治愈方式,是尊重生命本身。

(四)采访报道

采访报道所隐含的最大治疗功能是引导作者用自己的核心信念与别人碰撞、融合,触发作者去审视并修正自己的信念偏差。进入别人的故事能更理智地思考信念问题,利用其他人作为参考点帮助来访者矫正中间或核心信念是认知治疗的一种有效技巧。其操作方法是:让他(她)确认明显似乎有同样功能障碍性信念的其他某个人,来访者往往能发现其他某人信念中的歪曲,并且将此洞察力运用于他(她)自己[3]180。人们会怀着更多的爱心来看身边的人,会觉察到每一个人心头都有伤痕,并相信伤痕是可以医治的,产生去尽力医治对方的意愿。回应写作便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实现治疗。当我们选择感兴趣的采访对象时,一定是因为他(她)身上的某种特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触动了我们的思维,我们想要了解、想要倾听。我们耐心地倾听,与他们一起悲伤一起欢乐,这便是给他们带来医治。同时,作者通过与对方的核心信念碰撞和对比,审视自己,使自我得以完善,而且采访人、写报道还是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渠道。写报道能让人以一种更深的方式彼此相连,并由此开始关注身边的世界,与世界建立紧密而良性的关系。

(五)想象力写作

在认知治疗中,通常用“意象”表示内心的图像、白日梦、幻想、想象和回忆等,治疗师可以通过意象矫正来访者的痛苦和恐惧感,而想象力写作便隐含了其中的几种手法。“如果我能拥有完美的一天”,老师的引导语是:无论这一天是怎样的,这都是你心里一个深深的愿望,在你的写作中,这个愿望得到了满足。也许这完美的一天能医治你心里的伤痕,让你更加坚强,更加智慧。[1]166案例中,雯雯的《如果我能拥有完美的一天》与认知治疗中的连接完成意象原理相同,作者通过想象完成对爷爷的临终陪伴,治愈因爷爷突然离世给作者留下的心灵创伤。《我最喜欢扮演的角色》的想象写作,与认知治疗通过角色扮演重建早期记忆原理相同,是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通过形象中的应付、改变形象和检验意象的现实达到治疗效果。角色扮演或再扮演某一事件,帮助来访者重新解释早期的、创伤性的经历,揭示自动思维,发展理性反应,修改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或通过想象自己期盼的角色的生活,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关于一百年之后的想象写作,在认知治疗技术中称为跳跃时光技术。在Alexis的作品中,促使人和她一样开始想这个问题:一百年之后什么是我真正的价值?别人的评价真的那么重要吗?什么是我真正在意的?我们的心灵真正渴望的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导作者和读者思考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从而达到认识自我的目的。而《我想写信告诉你》针对的是人际关系的治疗。老师的引导语是,曾经令我们纠结的人际关系,自己的失败,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还有一颗诚实的心,我就可以活得坦坦荡荡。[1]174通过写信的方式来疏通人际关系过程中遭遇到的创伤,通过书写,达到放下或原谅,解放自己内心的效果。

三、纵向解析整个写作训练体系的整体治疗功能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里曾说,文学艺术可以让创作主体的幻想得到补偿,释放会导致精神疾病的紧张和压抑。通过文学创作,作家被抑制的心理需求得到升华,从而使文学创作具有了心理治疗的作用。李华说,学习创意写作就像是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最好的朋友,而且这位朋友会一直在心灵深处激励你[1]4。在认知治疗中,治疗师便是这位火车上遇到的朋友。有经验的认知治疗师需完成的任务包括:建立亲密的关系;对病例形成一定概念;使来访者社会化并教育来访者;识别问题,收集资料,检验假设并概括它们。而这些都需要来访者将治疗师当成“火车上遇见”的心灵友人进行倾诉、回忆和书写来实现。认知治疗的过程是通过收集来访者有关童年的资料或特殊情境,特别是那些影响其核心信念维系和发展的经历,发现有关他(她)的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并识别哪一个积极的假设帮助他(她)应付核心信念及该假设中的消极假设是什么,指出来访者的这种有偏见的解释,是哪一种行为帮助他在应付信念,提议他们采用较为可能的解释,以使症状改善或减少。而非虚构创作除了将内心冲突诉诸笔端达到平静,还可以使自己走入内心深处观察并认识自己,是标示出自己的自动思维的第一步。非虚构创作过程通常是书写重大生活事件、经历或生活中的焦虑、悲伤等情绪,回忆特殊情境。若能稍加训练,便可进一步发现自己的自动思维,探索到心理障碍源头(核心信念),这也符合弗洛伊德精神动力学的将潜意识意识化。以Martin的回忆录写作为例,其认知概念化如图1所示。

通过对Martin的回忆录各稿中所呈现的思维进行认知概念化图表解析,我们便能轻易标示出他的自动思维,进而找到他的核心信念——所有人都是充满恶意的,“我”是被大家所嫌弃的。这便是阻止Martin获得幸福的心理障碍源头。自动思维并不仅仅见于有精神痛苦的人,对我们大家都是很平常的,它也许有一点真实性,但它们经常在某些方面被扭曲,突然跳进脑中,通常人们意识不到它们,更多地意识到的是它们引起的焦虑或悲伤。可能即使意识到了它们,也没有评估它们是否正确,仅仅是很自然地接受了它们[3]83。但是若能在写作指导过程中稍加训练,便能轻易地将这些思维引入意识之中,让作者在修改自己的自由写作稿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并自行做现实检验,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自己制作认知概念图表,及时排解消除生活中出现的不愉快情绪。

图1 Martin的认知概念图

李华式非虚构创作训练体系的流程为:激发(自由写作)→一稿→评论→二、三稿→分享。以回忆录创作为例,第一次自由写作可以是放一张小时候的照片,给那时候的自己写一封信。第二次自由写作以“我小的时候……”开头,第三次自由写作描述自己小时候第一次旅行的经历,后三次写小学毕业后到两年前的任何事。自由写作可以更直接地打开回忆,让作者的生命故事流淌出来,将作者所经历的特殊情境、自动思维、情感及行为反应真实地描写出来。而之后的修改过程中作者将不断审视自己。在谋篇布局过程中,更是用理智及高于自己的视角在重新审视并成长。这个过程如同认知治疗中,学会不接受功能障碍性信念,学习和发展更现实的功能和新信念。在评论与分享环节,作者可以通过老师和同伴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偏差,进行修正。在Martin写作回忆录的过程中,老师首先通过自由写作让作者真实地再现自己特殊情境中的自动思维,后经由老师和同伴的倾听与评语,建立起“治疗联盟”,并在老师真诚点拨与作者积极修改的过程中,作者成为了自己的治疗师,完成心灵的自我拯救,并获得具有更深层次的作品。在作品朗读会上,通过关注与被关注、倾听与被倾听,作者能直接感受到读者的回应,获得鼓舞。同时通过战胜对朗读的恐惧,让自己心灵的释放出来,并以此鼓励在场的听众能够勇敢地、诚实地面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抱团取暖,分担痛苦,共享幸福。作者在不懂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情况下,不自觉中完美地对自己实施了一次。而通过多次写作与分享,最终将改变作者的核心信念,完善其人格。

非虚构创作训练体系作为认知治疗的一种特殊手段,重点在于合作与积极参与,目的在于教会来访者成为其自己的治疗师,且治疗过程具有结构性,有固定的议程,并通过学习不同写作技巧来改变思维、情绪和行为。不断地通过自由写作标示出自己消极的自动思维,并在修改过程中改变认知偏差,完成生命的成长,这样的写作训练每操作一次就如同进行了一次认知治疗性会谈。

四、结语

在寻求真正幸福的道路上,除了不断学习与认知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捷径,而进行非虚构创作与实现一场认知治疗在出发点、原理和操作方式上都有着高契合度。在创意写作全球化态势与本土化创生的推动下,以非虚构创作训练进行认知治疗的工作坊可深入社会各角落。组织形式上,可以社区、开发商、物业或特殊群体为主导成立公益性工坊。存在形式也可多样化:内部杂志、读书分享会、写作工坊、朗诵团体、晨读会……使作者经由创作与分享的过程,体验到内心世界最为隐秘甚至不为自己察觉的动机、欲望、情感和创伤。伴随着对自我潜意识的洞察与外化,人们可扩充对自我的认知领域,得到情感的抚慰与精神的升华,实现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审美体验与心理治疗。通过非虚构创作训练,教给大家心理疗愈中最为实用又易操作的治疗方法,有意识、有步骤地帮助他们改变认知偏差,并建立互助取暖的社交团体,同时收获更为优质且具启发性的非虚构文学作品,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创举。

[1]李华.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创作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芭芭拉·博伊科.沙游治疗完全指导手册[M].田宝国,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90

[3](美)贝克(Beck.J.S).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翟书涛,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a Cognitive Therapy——Based on Lihua’s Writing Stories in Deep Heart:the Non-fiction Composition Guidance

HUANG Hongy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1 China)

Lihua’s writing stories in deep heart:the non-fiction composition guidance provides a method and path to guide teachers and readers about 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By analyzing the spontaneous cognitive therapy method in Lihua’s creative writ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writing for psychological healing.With the promoting of global creative composition and local writing,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 will be used to be one of special cognitive therapy methods in the world.Non-fiction composition train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treatment tools and will invisibly achieve large healing effect and gain the more excellent and more heuristic non-fiction composition.

creative writing;non-fiction;psychological healing;cognitive therapy

C193.6

: A

: 2096-2126(2016)06-0019-05

(责任编辑:雷凯)

2016-10-15

黄红英(1982—),女,湖南永州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李华工坊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星月工坊
诸葛亮喂鸡求学
星月工坊
敢为当先
一封家书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星月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