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关注语文卷 提升学生知识积累

2016-02-05 06:07江红波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名句社科试卷

江红波



多角度关注语文卷 提升学生知识积累

江红波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歙县 315012)

高中的很多学生考完试后,便将试卷丢弃,形成知识的隐性浪费.对师生而言,恰当利用考试卷,在备考迎考上,均可发挥更大的作用.要真正实现试卷的价值,要多观察,多总结,多积累.本文以2016年的高考全国卷为例,试图从各方面发掘试卷的新价值.

语文试卷 拓展视野 积累素材 提高能力

很多学生考完试之后,就将试卷弃之如敝屣.一张张的语文试卷,在很多人看来,它只是训练题,学生考试完毕,教师批阅讲评结束,可以被随意丢弃.其实,语文试卷从学科角度而言,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价值.广大的师生没有认真地研究试卷,没有合理地运用试卷,十分遗憾.

语文学科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收集,宽泛的阅读面对提高语文水平也有较大的益处.学生忙于准备各科的复习、考试,鲜有时间看新闻,读课外书.但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设题范围就有多广.及时、恰当地关注语文试卷,对阅读面狭窄、生活单调的学生而言,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试卷来增强学生的考试能力?这是笔者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探索思考的问题.下文以2016年的语文高考全国卷为例,讲述如何从试卷中补充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细读社科文,拓展知识视野

社科文是高中语文试卷的一个大题,一般是围绕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展开的.比如全国Ⅰ卷的《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全国Ⅲ卷的《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都是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与探讨,全国Ⅱ卷《塞壬的歌声》是围绕“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展开,分析小说与故事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做题时,结合题干分析文本的内容,可拓展阅读的视野,更能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很多命题人在选择社科文文本时,都要考虑文章是否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否符合时代标准.社科文的文本,都有一定的可读性.学生平时埋首于教材、试题,很少有时间去关注传统的文化与文学.学生在做题时,如果能多加关注语文卷上提供的社科文,把它作为课外知识去补充,便能做到做题与阅读两不误.尤其在分析题干内容的正误时,学生更能通过细读进而理解文章的内涵.用欣赏的方式去熟悉试卷的文本,感受其中的魅力.读百道题,走万里路,这对高中学生而言,是获益匪浅的.

二、赏读古诗文,品古代文人情怀

文言文是历史留给后人的财富.古人虽然在生活上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在精神上离我们很近.2016年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全部选自《二十四史》.全国Ⅰ卷的选文出自《宋史》,全国Ⅱ卷、全国Ⅲ卷的选文出自《明史》.高考卷的文言文,多数选择人物传记来命题.在提倡为官清廉、一心为民的今天,社会需要正能量,选文也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考卷中所选用的古代人物多是有代表性的正面人物.全国Ⅰ卷的曾公亮为民兴利除弊,做事防患于未然;全国Ⅱ卷的陈登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救助百姓;全国Ⅲ卷的傅珪守正不阿,劝谏讲究策略.他们无一不折射着官员身上本该有的人民公仆的情怀,是当今官员学习的楷模.这些人物在不知不觉间便能影响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这些官员或刚正不阿,或服务民众,也可以作为作文素材来积累.

诗歌的选用,也多是如此.全国Ⅰ卷是李白的《金陵望汉江》,全国Ⅱ卷是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全国Ⅲ卷是曹翰的《内宴奉诏作》,诗作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和建功立业的志向.学生读后,可以从感悟古人的道德情怀中,思考社会,反省人生.对诗歌名句的吟咏,也能在以后的考试中,引入作文,提升文采.

三、熟读名句名篇,揣摩文章引用

近些年的高考全国卷考查名句名篇,都是结合语境来拟题的,不再是单一的上下句填空.把必背的古诗文放到特定的情境里,虚拟一段场景,然后填入合适的诗文.如全国Ⅰ卷的第10题(1)小题,“《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划线处填的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样的题型,看似考查名言名句,其实与学生的日常写作是相通的.我们在写作中,当看到某些事件,引发人生感触时,熟读的名言名句,便会情不自禁地流诸笔端.古诗文中的句子既能增强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又能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性.全国Ⅰ卷《荀子·劝学》中的名句,可以引入这样的文段,来抒发情感.比如:“学习要用心,要专注,你们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何故?它‘用心一也’.我们青年学生,是不是要学蚯蚓的专一精神呢?”

作文课上,老师多次引导,多次强调要借助名家名言,不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背诵过的诗文名句运用到写作中来吗?学生对名篇名句进行思考、揣摩,能把得到的感悟运用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从而提升考场作文的文学性、思想性.

四、关注实用类文本,提炼作文素材

2016年全国卷的选考题,是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二选一.文学类文本是小说、散文类的设题,实用类文本则多是人物传记.

2016年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全国Ⅰ卷是怀念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全国Ⅱ卷是赞美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数学家吴文俊的《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全国Ⅲ卷是《一代通儒顾炎武》.这三个人物,都是时代的名人,无论是成就,还是人品,都是令人敬佩的.

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成就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解答问题,还要学会归纳总结他们的人生境遇、成长历程.每个人成名的背后,都有不懈的坚持和付出,也会遭受各种磨难与不幸.这些信息归纳、梳理之后,可以当作将来作文的素材.名人的成长历程,往往适用于“命运”“拼搏”“坚持”“正视自我”之类的话题.

很多时候,考生苦于写作时没有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却忘记了试卷上时常出现的人物传记.这些传记的传主不是科学家、文学家,就是艺术家、社会名流,个个都是行业领军人物,他们的事迹都可以作为鲜活的写作素材.高考有明确要求,不能抄袭、引用本张试卷的材料入文,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每一张语文试卷的人物传记进行梳理总结,把它作为下一场考试作文的素材.

面对一张用过的语文卷,要懂得从不同方面去分析总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择需要的东西,对学生而言,试卷不再是一张试卷,而是财富.一张张语文试卷的积攒,就是人生阅历、写作素材的积累.善待每一张语文试卷,相信学生会在不断的回望和总结中,找到语文学习积累的另外一种方式,从而提升成绩,实现大学梦.

(责任编辑:赵继莹 鄢林敢)

猜你喜欢
名句社科试卷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一)
名句默写专项训练(二)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