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10月16—18日,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16年(首届)中国国际肥料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召开,本次展会以“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为主题,着力帮助农资生产企业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建设。会议得到全行业的广泛支持,聚集了国内众多知名肥料企业,通过聚焦氮肥产业升级之路,助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展会阵容强大,国内化肥行业巨头云天化、金正大、河南心连心、晋煤集团、湖北三宁化工、鲁西集团、秦皇岛五弦维爱、湖北宜化等行业内骨干企业都踊跃参展,展会吸引了尿素、尿素硝酸铵溶液、增效氮肥、硝基类肥料、水溶肥等生产商,贸易商、种植大户、肥料相关机械设备、包装设备等企业在内的近万人参会,为企业展示形象,产品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览会期间召开了“2016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化肥市场论坛”和“2016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水溶肥发展论坛”。会议期间,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对山西晋煤、山西阳泉、中海石油、湖北宜化等2015年中国氮肥出口10强进行了表彰。另外,为规范中国水溶肥行业发展,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牵头,中国化肥信息中心在内的多家媒体参与,从9月
份开始启动的“诚信水溶肥企业”和“中国水溶肥十大品牌”也最终出炉,鲁西化工、四川金象、金正大、施可丰、云天化、北京绿色农华、湖北三宁、烟台众德、天脊集团、广西喷施宝10家企业胜出。
近日,全国化肥工业信息总站在山东潍坊召开全国第38次复混肥技术年会。会议指出,近年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环境、改善作物品质等为目标的复混肥料和各种专用肥料稳步增长,助推我国实现复混肥料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态环保的发展目标。复混肥行业已进入大整合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其技术进步与发展符合国家肥料行业发展战略,也是磷复肥行业从红海走向蓝海转型的根本出路。
临沂市环保复合肥研究所所长曹广峰指出,目前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靠高强度集约利用耕地和大量化学品投入,导致化肥有效养分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亚硝酸盐超标等一系列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另外,我国长期养成了只重视氮磷钾,不重视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的施肥习惯,致使地力下降、养分失衡,导致土壤退化、酸化、盐化,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发挥,出现了高投入低产出现象,给农民朋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复混肥料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追求高含量,忽视高利用率;二是养分平均配制,不针对土壤、作物;三是重视外在质量,忽视内在质量;四是盲目听从“上帝”,不去引导“上帝”。
针对复混肥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全国化肥工业信息总站站长郑伟中提出,工业生产应该满足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元素综合化是降低加工能源消耗的有效路径,我国复混肥应用占比与国际占比仍有差距,也是磷肥行业的转型出路之一。他希望各企业抓住时机,主动作为,争取主动。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骆洪义认为,新型肥料是社会和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要瞄向高效化、复合化、长效化、多元化、功能化、低碳化。
“农业发展已经步入生态农业的时代,肥料生产已经步入分级的时代,复混肥行业进入整合的时代,农业生产进入物联网(非互联网+)时代,复混肥行业应该调整产品方向,如减物理量但不减功效的思路开发功能性肥料;向有机—无机—微生物肥一体化的方向,推动改善土壤环境;扩大生产混配肥和开发低品位矿源利用技术,以降低能源与矿源的消耗;依据主粮和经济作物全生长过程开发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系列专用肥;大力发展水溶肥、缓释肥,响应用肥精细化。”郑伟中说。
对于复混肥行业的发展趋势,郑伟中建议:调整产品结构,在添加剂和调理剂上下功夫,生产出有真实附加功效的新产品,摆脱炒概念的“初级阶段”;积极参与肥料的微生物有机化,生态农业要求无机-有机-微生物肥联合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响应绿色制造,主动调整包衣材料的选用使之养分化;主动退出肥料颗粒的染色,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杜绝土壤的再污染;坚持科技创新,强调工艺设备的改进向自动化控制和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方向转变,建成被社会认可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在土地流转大潮中主动调整和定位源头用户,以源头用户的目标种植为中心,不仅推销产品,更要产品定制,目标销售,结果分享,责任共担;建立以目标土地为服务中心的新的流通体系,填补近年来由于流通领域塌陷造成的资金池和货物缓冲区空缺。(陈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