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丽
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大美新”临沂
邵秀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市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水资源、水生态现状,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临沂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现辖9县3 区3个开发区、1个蒙山旅游区,面积1.72万km2,人口1113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临沂市属于淮河流域,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818.8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5.4 亿m3,占山东省水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临沂市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1800余条,沂河、沭河自北向南奔腾而下,城区内八条河流纵横贯通。2012年12月,临沂市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一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2013年7月,临沂市被列为45个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之一。2015年5月,中共临沂市委决定,进一步把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抓好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治理、生态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工程,将临沂打造成后发地区实现“绿色赶超、科学发展”的典范,纳入重点实施的“富民兴临”八大战略之一,提出了建设“大美新”临沂,必须守住资源消耗的上限、环境质量的底线、生态保护的红线,决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包袱。临沂全市上下进一步坚持“生态立市”,以水利风景区为依托,以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和生态功能为前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目标,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强力推进,紧抓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这个有利契机,不断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与能力。
经过全市上下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临沂市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试点涉及的119项各类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129.46亿元,目前已完成105项,完成投资124.5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沂蒙水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商城、水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三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范本。
1.水生态管理制度不断健全
先后出台《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临沂市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临沂市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运行,奠定了制度基础。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2015年共完成新、改、扩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439份,实现了水资源论证与取水许可的严把关。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成绩突出,石泉湖水库管理所成功创建国家级规范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2.水资源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蓄水层层拦蓄,合理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针对沂沭河年径流量的80%以上集中在汛期的6~9月份,非汛期水资源利用困难的实际情况。科学开展沂沭河干流拦蓄工程规划,充分考虑来水的时空分布、天然河来水量、河道特征及河道水利工程现状,在城区河道7坝8闸布局的基础上,建设了三和水源、岸堤水库扩容、龙潭湾水库等一批骨干雨洪资源利用工程,有效地满足了区域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着力实施沂沭河水资源梯级开发,于2015年先后开展了沂河河湾、袁家口子水源工程和沭水东调工程等项目建设,可增加雨洪资源利用能力1.5亿m3,切实为百姓营造良好的水域生活环境。
3.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突显
结合“上游源头水土保持,中游库坝调蓄,下游生态湿地”的治理思路,重点针对西北部低山丘陵生态功能保护区、沭东低山丘陵生态功能区、中南部两河流域生态功能区逐片开展环境生态保护、恢复和治理,维持和恢复各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完成了沭河、双月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滨河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工程,整治小流域9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0km2。实施了老城区旧管网维护改造工程,建设污水管道27.82km,新、扩建污水处理项目8个。新建沂水县生姜等4个高标准生态农业示范项目和6个污泥处理项目,完成了10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4.水安全保障建设再上台阶
在山东省率先启动病险塘坝除险加固工作,编制完成了《临沂市千塘整治规划》,对全市1051座病险程度较大的塘坝进行除险加固,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505座。对全市7301座各类农村汪塘进行拉网式调研,于2015年启动了150座塘坝的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了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建设,使临沂沂河、沭河等骨干性河道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标准。完成了列入国家规划的58座小型水库、2座大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城市防洪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开展山洪灾害监测站网与预警系统建设,新建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10个,防汛抗旱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
5.水功能区监测达标再提高
通过依照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查都必须符合水功能区划的要求,针对水功能区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强水功能区的水量、水质状况监测,初步建立与水功能区划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管理监测体系,实现了水功能区保护管理的信息化;在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按照水功能区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水功能区水量、水质要求和河流湖库的水文特征,推求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临沂市共有51个水功能区,41个水功能区单元,目前,全市水功能区合理监测率达到90%,水质达标率达到75%。
1.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倒逼机制。加快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和河库连通工程建设,保障水流畅通,提高水资源保证程度,到2020年,新增雨洪资源利用能力4.83亿m3,基本建设成配置合理、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力度,到2020年农村千人万吨规模化供水率达到8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划定实施中心城区第二水源地保护,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2.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着力增强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以防洪薄弱环节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以水库、河道架构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强河道综合治理,重要河道重点河段达到国家规定防洪标准,规划内病险水库水闸防洪隐患消除,城市、重要乡镇防洪能力提升。强化山洪灾害防治,重点易涝易洼地达到5年一遇除涝标准。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健全防汛抗旱管理体系,抗旱应急供水能力明显增强,满足特大干旱年份、连续枯水年份城乡生活、重点企业和高效农业基本用水需求。
3.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水系生态综合整治,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持续保持、涵养水资源,恢复河湖生态功能,改善城乡环境。加快推进水质保护和水系生态综合整治,城乡重要河道保有生态基流,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村汪塘综合整治,推进河湖保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持续做好上游水生态保护,以优化措施配置、控制面源污染为目标,重点投入,集中治理。健全水环境信息采集监测,形成覆盖主要河湖、水利工程、水源地和取用水户的智能化监测体系。
4.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继续按照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办法》要求,调整充实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与责任分工,制订试点验收准备工作方案。在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联动机制的促进下,举全市之力,抓好临沂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收尾工作,确保首批顺利通过国家试点验收,切实实现水生态文明之花在沂蒙大地的盛开绽放,为老区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献上一份自然和谐大礼■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水文局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