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实施混联驱动管理模式
——以“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例

2016-02-05 17:02冷元宝姚文艺时明立
中国水利 2016年12期
关键词:混联科研项目砂岩

冷元宝,姚文艺,时明立,伍 艳,2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450003,郑州;2.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0003,郑州;3.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450003,郑州;4.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450003,郑州)

科研项目实施混联驱动管理模式
——以“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例

冷元宝1,2,3,姚文艺1,3,4,时明立1,伍 艳1,2

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450003,郑州;2.水利部堤防安全与病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0003,郑州;3.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450003,郑州;4.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450003,郑州)

目前,科研管理方法论和管理实践等都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随着管理理论的支撑而建立起来的科研项目管理体系虽然形成了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具体执行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为有效解决科研项目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需要将科研项目管理模式规范化、人性化,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不失灵活性。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为例,探索建立并实施了一种以项目任务书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为牵引、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核心、项目办公室为督导驱动源、课题自动与联动响应为主线、成果信息同步共享为基本原则的项目混联驱动管理模式,可为我国其他类似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研项目管理;混联驱动;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具有专业技术领域广、参与单位多、空间覆盖范围大、沟通协调复杂等特点。目前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实施管理中仍存在着课题间协调难度大、进度不协调和质量差异大的问题,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协调课题间的协同运行管理模式尤为重要,这需要在充分考虑上述特点与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符合科研项目实际情况的项目管理模式,保证高质量实现项目设定目标,让科研项目运行有序可控充满活力。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黄河中游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集成与示范”,是揭示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砒砂岩侵蚀动力机理与侵蚀岩性机理,研发抗蚀促生和原岩改性技术,利用生物—材料—工程抗蚀促生措施,构建坡面—沟道二元结构的立体配置模式,通过示范研究和监测评估,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共设置4个课题,承担和参加单位有10个,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政府业务管理部门等,参加人员多,单位类型多,野外调查示范任务重,室内试验科目多,协调难度大。4个课题联系密切、相互制约,尤其是样本采集、固结材料示范工程建设、改性材料淤地坝建设和治理模式研发与实施等,要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做好协调和相互配合。本文以此为例探讨科研项目管理。

一、混联驱动管理模式

科研项目课题间既相互连贯又相互依存,但在时间尺度上难于衔接,如项目最后的课题往往是收官课题,要以其他课题成果为基础才能完成目标,但当其他课题完成后,最后的收官课题已没有时间完成,大多草草收场,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的成果质量。针对此类“通病”,探索建立以项目任务书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为牵引、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核心、项目办公室为督导驱动源、课题自动与联动响应为主线、成果信息同步共享为基本原则的项目混联驱动管理模式。

二、混联驱动管理措施

本项目通过7项措施将各课题单位整合成为一个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自动与联动响应的混联机制的有机团队。

1.建立有效运行的项目办公室

本项目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亚盟达新型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杰成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内蒙古水土保持相关单位等力量雄厚的科研、高校、企业与管理单位组成研究团队,形成“产学研管用”相结合的研究与示范应用队伍,研究成员具有材料、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泥沙、岩体力学、土壤侵蚀及模拟技术、“3S”技术、自然地理、水文地质等广泛的学科背景,并重点吸收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有一定科研经历的年青科技人员。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课题间的协调,成立了以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核心的项目办公室,为形成课题间的良好沟通协同机制和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与支持。项目办公室由主任、副主任、秘书及各课题联系人组成,均为项目组成员,负责课题跟踪检查和中期检查,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课题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组织协调,报告课题进展动态、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信息,协助项目负责人组织专题研讨会。对研究所需的各类基础资料、档案进行统一收集、管理、共享,建立项目资料与档案数据库,避免各课题对资料的重复收集。各课题收集的资料及时向项目办公室通报,项目办公室根据资料收集情况发布目录,实现信息共享。

2.开好具有强力督导作用的项目年会与课题工作会

为保证项目总体目标与各课题目标的统一,增强课题间工作任务的协同实施,实现项目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控,既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进度和经费使用的严格性和纠偏的及时性,同时又兼顾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和科研攻关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各课题建立例会制度。不定期组织各课题负责人进行学术研讨,定期检查各课题的进展情况,开展学术交流并实现成果共享,各课题定期汇报课题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主导和协调作用,营造学术氛围。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高度重视课题内部和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有机结合,本课题召开工作会时,邀请其他课题相关人员参加,起到了指导和协调课题整体进展的作用,及时跟踪科研过程,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科研项目能达到预期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加强对关键环节、技术、设备等的质量验证和把控,对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对科研项目成果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

3.发挥示范基地平台的多重作用

为使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项目组采取科研单位与示范研究水土保持管理及生产单位合作攻关的方式,将生产、科研密切地捆绑在一起,不仅将示范基地作为项目成果应用的研究平台,而且在示范基地建设等每一个重要环节,都由项目办公室召集所有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共同参与现场的工作,在协同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协调研究,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示范基地作为推动课题间协同进展的平台。

精准选择一个可以发挥多重作用的示范基地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项目组选定暖水砒砂岩风景区作为项目示范基地,该景区总面积40 km2,核心区面积7 km2,以建设科学基地为中心,兼具普及砒砂岩基础知识的功能。项目组通过与内蒙古水土保持有关管理部门和景区建设单位沟通协商,达成合作意见,结合景区科学中心的建设,建立抗蚀促生与改性材料筑坝技术的示范工程,形成项目的科学示范基地。

通过项目示范研究区建设,为项目研究提供必要的野外试验观测条件,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及资料数据,同时将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应用改进完善成果,提高研发技术水平,从而实现“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协调。

4.强化信息共享与工作进展通报

为能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数据与信息、重要会议内容和研究进展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共享并保存下来,项目组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和一份信息通讯,包括数据库信息和会议纪要及简报。以数据库信息形式把项目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及时录入数据库共享,以会议纪要及简报的形式把各次会议研究讨论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和看法、会议决定的事项及完成的时间节点等进行综合整理,并作出必要的阐述和说明。以简报的形式将课题、专题最新研究动态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时发布共享,并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及有关专家。 数据库信息的共享让各课题不做重复无用功,及时推动和加快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5.做好微信平台

项目组建立了微信平台,及时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反馈和沟通交流野外现场试验进展实况及存在问题,为项目提供了一种新的信息传递模式和信息及时共享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

6.主动利用媒体正面导向

项目组特邀1名宣传专员和1名业务报刊记者参与到研究团队中,跟踪项目进展,宣传课题成果。他们与科研人员在野外试验现场同吃同住同劳动,跟踪科研进程,写出了鲜活的报道,起到了如实宣传治黄科研、树立治黄科研人员良好形象的积极作用。

7.建立心灵交流的深厚情感

该项目针对黄河母亲河下游地上悬河的主要成因、被称为“地球生态癌症”的砒砂岩“开刀”,使命感和责任感让项目团队紧紧围绕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周围,不畏艰险,知难而上,分工不分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结下的深厚情谊是超额完成项目各项指标的动力之源。

三、初步实施效果

本项目通过探索和实施运用混联驱动管理模式,对实现项目良好运行发挥了显著作用,项目研究初步揭示了砒砂岩无水坚如硬石、遇水软如烂泥的机制,研发出了环保型抗蚀促生高新复合材料和砒砂岩改性筑坝材料,用改性砒砂岩建设了一座示范淤地坝,初步构建了抗蚀促生生物—材料—工程措施立体配置模式,初步编制了任务书指标之外的示范区植物志、地形地貌图谱和砒砂岩科普知识读本,超额完成了阶段任务书各项指标,实践证明该管理模式行之有效。

四、结 语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是保证项目成功率的必要条件,建立有效、可行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是提高科研院所科研绩效的必由之路。项目管理不能一味照搬,而应该根据项目的具体类型和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科研管理的套路,以项目管理的计划性和执行过程标准化为主线,兼顾科研工作严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弹性化需求,立足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形式灵活多变,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管理建设效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撑和保障。

责任编辑 杨 轶

Management mode of integration and pushing forward approach in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a case study on technology and pilot area of erosion control for plant growing inarsenic sandstone zone of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Leng Yuanbao,Yao Wenyi,Shi Mingli,Wu Yan

A series of challenges has been emerged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and managerial practic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Although a systematic mode has been formed alo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oryb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some uncertainties are also existed in the specific execution process.In order to meet these challenges,the management mode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and human-based with more flexibility.Pilot area of erosion control for plant growing in arsenic sandstone zone of Middle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is selected as typical case for exploring an integration and pushing forward approach that driven by bounded targets,led by chief scientists and supervised by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under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integration and response of each project by sharing and synchronization of results and dat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management;integration and pushing forward approach;management mode

C36+S157

B

1000-1123(2016)12-0035-02

2016-04-14

冷元宝,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资源利用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研究。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5B01—B04)。

猜你喜欢
混联科研项目砂岩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分布式调相机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配置研究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结构散热分析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砂岩:黏结在一起的沙子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基于凯恩法的大摆角混联机床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
含分段下垂控制的柔性交直混联系统潮流计算统一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