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斌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张大斌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0)
在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都有受到巨大影响。同样,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教育范围、教育内容及教学目标,这就使其教育活动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大挑战。因此,只有大胆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才能切实满足新时期的教育需求,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效果。本文就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其影响有了新的技术环境、文化环境及社会环境。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面了解新时期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核心因素,并大胆创新当前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尽可能确保所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较好地满足新的教育需求,从而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发展与成才。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想在大数据这种全新的教育背景下真正提高教育实效,就需要大胆创新与主动学习,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高效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新时期,教育者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具有很高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主动学习大数学的原则方法与基本原理,能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与处理错综复杂的学生思政信息,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信息综合分析、归纳、处理及辨别能力,并可灵活运动各种大数据方法与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快速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网络系统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关联点与契合点,尽可能做到调研、分析与解决问题动态的一致性。为快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供条件,比如常态化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会,使得教育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学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到校为他们开办“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途径”等专题讲座,使得教育者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自身综合素质的大幅增强。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及新特点的教育主客体都需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大胆创新当前的工作方法,以努力探究出更为高效的工作形式,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的预警与教育。从而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核心工作是预测。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各种自媒体及社交网站中的各种正负面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归纳,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学生在新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思想与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进而设计与分层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对特定特点的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最终有效预防极端事件及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方法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大数据技术成为传统工作方法的有力补充,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恰当结合,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并且,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主动和社会中的第三方进行合作,利用有关组织在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更为全面、精确地获得当前大学生的各种数据信息,使其成为制定思政教育方案的有效依据。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是“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在这种被动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教师抛过来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自主选择与亲自参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需要教育者大胆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大数据时代特有而暂新的教育形式“云课堂”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尽可能提高教育形式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从而显著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计算机及智能手机早已普及,这就为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条件,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出题材广泛、主题明确的学生可自主接受、自主学习的思政教育新课堂,即“云课堂”。把寓意深刻、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集聚到一起,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不仅可大大拓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还可为学生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教育质量的大幅优化。
总之,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育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因此,在全新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全面了解新时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1]梁爽.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02:80-84.
[2]胡小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周慧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张大斌,男,1971年出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为 2016年度辽宁经济社科发展立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为 2016lslktmks—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