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柳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心小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王 柳
(江西省乐平市礼林中心小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数学课程标准中,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应从以下几点做起: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坚持长期训练。
新课程;小学生;计算能力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在各学段,安排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等。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数学计算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甚至终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时,并不是单纯的出现一个计算题,为计算而计算,而是在生活情境中引出计算。计算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如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同桌两个学生现场进行创设情境:小明有5支笔,小红有3支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笔?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支笔?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也有了直观学具,能很快的计算出小明和小红共有8支笔,小明比小红多2支笔。接着可以让同桌两人拿出自己的笔,编出类似的题目,这样全班就可以衍生出很多计算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计算量。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折纸》时,就用了这种方法。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了一张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纸。课前复习完进入新课阶段,我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先折纸,再涂出你想要表示的一个分数。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很高,接着拿出两同桌涂的纸贴在黑板上,小张涂了一张纸的,小丽涂了一张纸的,他们一共涂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小张比小丽多涂了一张纸的几分之几?因为有直观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并且积极的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同桌两人又编了类似的题进行计算,再让学生算其他学生编的题,整个一节课,学生在开心的计算着。对课本上的情境图及练习题,在巩固练习中完成,完成不了的布置成作业题,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作为教师,创设和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整数加法、减法掌握的较好,但对整数乘除,小数乘除掌握的不是很好。我长期从事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每次五年级接手一个新班,总要从乘法口诀补起,总有那么七八个学生乘法口诀掌握的不够熟练。计算整数乘法时,一般的计算题学生都知道怎么计算,如203×31,学生知道列竖式时先用203乘以1,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203乘以3,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在把两个积加起来。但对于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学生总是用一般的整数乘法列竖式导致竖式中经常出现很多0乘一个数的现象。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先从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个数补起,如250×3,给学生讲清算理250表示25个十,25个十乘以3共有75个十,75个十就是750.再引申到2500×3就是7500,让学生总结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是,只需把“0”前的数和一位数相乘,然后乘数里有几个0,就在积里添几个0,进而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150×80,只需用15×8,然后再积里添两个“0”。这样学生也能理解小数乘整十、整百数、整千数只需移动小数点了。如1.5×10,1.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1.5×100,1.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等。小数加减中,学生容易出错的是一个小数加减一个整数,如 2.5+2,很多学生列竖式时对位对错,把整数2和小数部分的 5对齐,导致计算错误,要告诉学生整数的小数点在它的末尾,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学生就能很正确的列出竖式。在分数加减法中,学生最容易错的是一个分数加减整数,如6-,在教授学生计算时,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先从整数6中取出1变成,整数部分只有5了,分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和起来结果就是5,另一种方法就是把6化成分母是7的分数,6=,-=,5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结果一样。教学中,学生用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但可以向学生推荐第二钟算法,因为学生学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减出的结果是的话,可以和后面乘的分数直接约分,就不必要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约分,简化了计算步骤。在计算教学中,虽然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也应该向学生推荐一种最优的算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小学阶段,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分数、小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学生升入初中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要做到长期训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从五年级开始,每天的作业第一题就是计算,从整数的加减乘除,再到小数的加减乘除,最后到分数的加减乘除,题目数字都不大,采用以前小学数学课本后面的口算题。每天6道小题,这样学生六年级毕业时,可以训练两个轮回。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总之,要提高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做到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让他们在巧中学,巧中算。最后,要坚持长期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