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机电类创新人才途径探索

2016-02-05 07:47李晓红陈炳森
装备制造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机电类校企创新能力

 李晓红,陈炳森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校企协同培养机电类创新人才途径探索

李晓红,陈炳森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1)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但是,学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不够,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软肋”。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状况下,校企合作、深层互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创新径途。学院坚持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创新人才,探索出一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对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校企协同;机电类;创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从纵向历史发展来看,整个人类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光辉的发明创造史,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无一不与发明创造有关。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的文明和高科技时代,而发明创造的基础则是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以培养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正符合我国现阶段产业变革时期需要大量具有创造力的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分析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探讨创新教育的特征与内涵,研究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不断对传统培养模式进行突破,探索创新之路,建立符合国情和高职院校特点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构建激励创新意识,提高创造力的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创新能力,才能使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而面临招生困难、就业困难的残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出台专利激励政策和提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更应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力度。

2 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

要培养创新人才,高职院校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能力[1]。但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学校单薄的力量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需要通过深度整合政府、学校、行业资源,寻求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共赢点,开发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合力推动技术研发和利用,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新发展、新突破。

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因此,必须让机电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创新技术的学习和实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形成历史、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2],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从这一点出发,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对创新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3 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各院校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经验可知,开展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展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工学结合的要求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真正达到“理论实用够用,实践可行贴切”的目标。为此,需要围绕着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3.1探索校企融合“导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一支由校内专家、企业老总、工程师等构成的一流“导师型”队伍团队,聘请一批富有创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专家担任导师,通过“导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独特的管理模式,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的学院、系部、教学团队三级管理体制,由“导师型”教学团队负责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使专业核心课程一线贯穿,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师资匮乏、知识断线等问题。而且,学生自始至终地跟随一个专业导师,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能力的理解更加到位。

3.2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以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机电类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为依托,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下,从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教育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建立便于校企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创新教育课程、创新实践环节和创新理论研究两部分,从注重工程实际、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创新实践环节由创新认识、创新实验与实训以及创新活动三个部分组成,主要由企业专家完成教学;创新教育课程包括人类发展系列讲座、科学技术类系列课程,创新理论与方法系列课程等,主要由校内教师完成教学,开设“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系统创新设计”、“设计方法学”、“CAD技术”、“人机工程学与优化设计”、“数字化产品建模”等课程,给学生传授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创新型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产品开发、产品创新、企业实践三种经历,培养机电领域的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三种能力”。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情境和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使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3.3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改革教学模式

探索“载体连环”的教学组织模式,推行基于行动引导、目标产品、集中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典型的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控制、维修为教学目标,用学生在前面课程学习的成果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载体,用后续的学习去检验和巩固前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后续的学习,循环往复,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使专业能力的培养一气呵成。例如,机械零件设计与加工能力模块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加工、数控加工、CAD/CAM技术等内容连贯为一体,相互渗透,制图课程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测绘实训都围绕着减速器展开,而后续的机械设计以减速器为载体,制图课的学习就为机械设计做好了铺垫;设计的成果则为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所用,机械制造技术以加工“减速器”为综合项目展开学习,学生要加工自己设计的产品,从中发现之前设计的不足,对学生的警示作用远远超越老师的讲解;还有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气控制类的课程学习和能力培养都以同一产品为目标,做到了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连续性。

3.4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校企在校内共建集研究、设计、生产于一身的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搭建机电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成果孵化基地。通过技术合作、场地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形成相互依托的利益关系,解决了将学校与企业在科技项目合作的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深层次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合作动力缺乏的问题,企业的身份从被动接受的配角转变到积极参与的主角;解决了以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只停留在安排指导学生参观和接受实习生顶岗实习等表面合作,难以深入实质合作的问题。

3.5创办学生创新与发明的园地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和创新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带动学生长期参与创新活动,形成热爱学习、爱创新、敢于创业的一种良好态势。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使学生的创新学习有目标、有动力。由企业出资建立创新基金并组织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岗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建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设立机构创新组合、机械创新设计、机构运动分析及虚拟设计、轴系零部件创意组合等,增加创新实践环节,把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的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变为学生参与的设计型、综合型实训,实验场所实行开放式管理,为学生进行产品制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将专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4 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

从2012年开始,我院按专业类别的不同分别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并按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的不同成立相关专业协会,学生以协会为单位开展自主学习。多年来,依托专业协会的多元化管理和学习途径,各专业协会的优秀学生从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优势互补,有效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成大量能力强和技能精、特色鲜明的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通过专业协会组织的校内外竞赛、专业技能培训、作品展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爱学习、爱创新、敢创业的良好态势。近年来,机电类专业学生在校外大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奖60多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人才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亲历企业管理、研发实践,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都提供了模式借鉴和示范。创新能力的提升,坚定了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3],提高了自主创业的胆量和能力,激发和带动了毕业生的创业活力,我院2012年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中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只有2.7%,到2015年提高到了40%.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力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5 结束语

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职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建立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高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的基本设施,打造创新创业的团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推进校企联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1]陆尚平.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广西教育,2015,(8):1.

[2]李孟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1-25.

[3]段雨吟.试析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04):40-43.

Synergy Between College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Mechanicalor ElectricalWay to Exp lore

LIXiao-hong,CHEN Bing-sen
(GuangxiWater Conservancy Electric Pow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21,China)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talents,but the schoolfor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make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oft rib".Experience in teaching resources,teach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sufficient,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deep interaction is an effective innov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College adher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n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explore a way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mod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synergy between colleges;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lass;Innovative talents

G647

A

1672-545X(2016)06-0225-03

2016-03-13

李晓红(1968-),女,湖南新宁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及机电类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
机电类校企创新能力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正启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