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冰
后危机时代文化矛盾的理论反思*
于 冰
后危机时代;文化矛盾;价值观;人的发展
金融危机不仅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矛盾,而且暴露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矛盾。在后危机时代,这些矛盾和危机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以更为复杂的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面对文化价值的冲击,要求我们思想文化教育必须结合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从内容到形式加以相应的调整,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仅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矛盾,而且暴露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矛盾。在后危机时代,这些矛盾和危机并没有完全消失,还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各种影响。对这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文化矛盾加以冷静的反思,进而明确文化价值建设的方向与思路,这是理论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作一粗浅的思考。
此次金融危机虽然爆发在金融领域,但它并非是单纯经济领域内的问题。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综合作用的产物,它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危机。这一危机的爆发,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得以释放的突破口,不过是资本主义社会总危机的“冰山”一角。从一定意义上说,此次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经济危机,更是一场严重的思想文化危机。
任何思想文化观念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同特定的社会条件或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土壤,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基础的西方新自由主义,就是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战”后,西方经济逐渐从大萧条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保持了将近三十年的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石油危机的出现,导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上的严重衰退。一向坚称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不可能并存的凯恩斯主义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样一来,“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与凯恩斯主义相反,新自由主义在思想根基上重新回到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且发展了这种自由主义,旨在将一种由市场主导的、排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推广到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当中,以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新自由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在经济上强调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和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它根本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也根本无法真正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与“新自由主义”相伴而行的,是“消费主义”的兴起。“消费主义”作为当代西方世界的一大思潮,其出现同样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在上个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逐渐步入所谓的“消费时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说道:“第一次革命在过去的400年里荡涤了统治人类大部分历史的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的传统生活方式。这次革命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工业革命以及17、18、19世纪的政治革命等。这次革命当然仍在进行中,但在最发达国家,尤其在美国,这次革命正让位于另一种形式的革命——即随着由生产时代向消费时代过渡而发生的全社会范围的变革。”[1](P6)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西方社会逐渐进入“消费时代”。消费并非简单的个体行为或经济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因为商品本身就渗透着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并被这种文化价值观念所包装,消费者所消费的不只是商品,更是商品背后所隐藏的特定价值观、特定的文化。而且,消费的方式也深深打上了文化价值观的烙印,消费什么,怎么消费,都被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所左右。因此,“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充满了消费者个性或消费者态度,而且消费文化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2](P44)这就是说,现代社会也是为某种消费文化装饰了的社会,并且这种“消费文化的兴起是以日益强化的风格化为特色的,生产、交换、以及消费品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商品的可被感知的表达或符号方面的影响”。[2](P76)消费文化正是适应了西方社会个体及社会现实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或者说,资本的发展需要刺激消费,需要消费文化与之相适应。
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出现,既是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引起的,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从其文化原因来看,与新自由主义和消费主义思潮密切相关。新自由主义影响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社会针对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这一共识所提出的贸易自由化、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等具体措施,都是以新自由主义为思想基础的,所以该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没有使拉美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政府放松对国有资源的管制,导致国外资本大量涌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分配不均,影响经济、政治体制的有效运行,激起更多的社会矛盾。这些国家付出的惨重代价,充分暴露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严重局限。此次金融危机,就是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就是政府对市场的不作为所导致的危机。不加任何约束的自由化,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
消费主义文化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次贷引发的,而次贷的产生则与消费主义的盛行有着直接的关系。伴随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所谓的“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资本扩张的空间已经由生产领域逐渐转向了消费领域。资本要增殖,只有通过刺激和扩大消费才能实现,由此形成了消费主义的滥觞。消费主义就是鼓励人们追求时尚、体面的高消费,并将其看作生活的主要目的。这种文化观念一方面强调对消费品尽可能多的占有,但这种占有并不完全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而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在消费主义信念中,占有就是幸福,就是成功。另一方面是注重对消费品的炫耀,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成了时尚,而且,消费的也主要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更主要的是商品的“符号”,并将这种“符号”作为身份的标志。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这种风气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在其影响下,消费被看成是个人自我意志的体现和实现自由的手段,“我消费故我在”成为许多人的人生信条。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直接原因就是在资本的刺激下,由过度的消费欲望造成的,消费主义文化在引导并催生此次危机的过程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金融危机虽然表现为金融领域或经济领域内的危机,但它在其更深层面上却是一场思想文化危机。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它从反面提醒我们,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思想文化的引导,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如果思想文化出了问题,其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3](P31)可以说,加强文化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后危机时代,要顺利推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形成全社会的良好文化氛围。这就是要在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鲜活的危机事例,让人们来认真辨别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以廓清思想认识上的迷雾,明确理论是非。由于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而在我国思想理论界,也不可避免地受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进而形成各种新的思潮。这些思潮的产生,既是由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冲击引起的,也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后社会阶层的变化引起的。借助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引导人们重新领会马克思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对于深刻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进而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对各种思潮更好地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这无疑会增强思想文化教育的效果。
金融危机同时也是一场价值观危机。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大都与价值观有关。反思危机必须反思盛行于西方的价值观。这对于今天我们深入开展价值观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特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是直接为社会现实发展服务的。它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在历史上,西方社会所宣扬的那一套包括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就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资本主义要战胜封建主义,必须发展生产力,创建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要发展生产力,形成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给生产要素以更大的自由,给商品交换以更大的平等。资本主义生产要正常发展起来,除了需要实现资本流动的自由和交换的自由之外,还需要实现劳动者本身的自由,即自由出卖劳动力。在西方原始积累阶段,正是在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劳动力买卖的自由,才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即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阶级和拥有资本的资产者阶级之间的关系。这种雇佣劳动关系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社会关系,使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革。就像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4](P274-275)因此,资产阶级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带来价值观念上的深刻革变,这就是要求用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代替原有封建的、宗法的观念。这些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资本生产密切相关。
在资本生产的推动下,不仅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得以确立起来,而且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也不断发育和膨胀起来。资本主义社会正是从人性反对神性、人道反对神道、人权反抗神权开始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弘扬人性、人的理智为核心的理性精神逐渐被确立为资本主义精神。与此相适应,个人主义也一同生长发展起来。个人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主要从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出发来思考和行动。个人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作为与封建势力相抗衡的思想武器,曾经发挥了重要的进步作用。而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纯粹的个人主义的膨胀又给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扭曲。在经济上,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试图希望建立一套完全由市场来调控社会资源的市场机制,反对国家、政府的干预。但是,个人主义的盛行,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完全依赖市场、排斥政府的宏观调控,必然导致经济上的无政府主义,致使市场陷入混乱,严重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此次金融危机也正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的一场危机。
马克思曾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独特贡献,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包含自由、民主等在内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进步作用。但是,马克思也认为,这些价值观在其本质上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资本主义统治服务的,是“统治阶级自己为自己编造出”的“幻想”,并且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还不得不消除思想的阶级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5](P53-54)因此,“现实的个人利益往往被说成是普遍的利益”,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也“愈发下降为唯心的词句、有意识的幻想和有目的的虚伪”。[5](P331)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极力将其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今,资本生产突破了民族、地域的限制,日益走向世界。原先在一国内进行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现在越来越分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资本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内在矛盾也随之实现全球转移。后发展国家往往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来眼前利益的发展。而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大张旗鼓地实施全球掠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善于打着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用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来拯救全人类,以达到攫取最大限度利润的目的。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同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这些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种不加约束的“自由”、“个人权利”、“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的滥觞,导致了经济行为上的为所欲为,最后酿成严重危机。
在后危机时代,我们要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来凝聚社会共识,增强民族精神。而且,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强势发展的情况下,为防止其对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和不利影响,也必须积极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P31-32)应当看到,在后危机时代,虽然社会危机已趋于缓和,但各种矛盾仍然存在并交织在一起,致使社会发展的未来仍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仍不明朗。后危机时代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该时期价值观念的存在状况。在这一时期,各种价值观念错综复杂,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霸权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存,往往会迷惑人们的视线,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这对于思想文化的影响非常重大。现在,互联网、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与传统媒体、传统宣传工具相比,网络中的信息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很多国外媒体正是利用了当代文化发展的这种新趋势和新特点,试图通过新型媒体、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对其他国家实施意识形态渗透,将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神话加以传播,以影响这些国家人们的价值观并由此改变他们的日常行为。对此,我们应当直面现实,积极应对。从实际情况来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关键的问题在于通过正确途径实施有效引导,让人们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一方面,在内容上做到不断丰富、创新。通过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理论与时政热点,关注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讨论,让人们从思想观念上明辨是非,切实从内心接受和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积极利用最新的媒介技术特别是当下流行的诸多新型媒介形式如微博、微信、论坛等,并引入积极的互动形式,以更加活泼、轻松的方式传授文化价值,让人们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热点的讨论当中,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理论上的自觉。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转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化”问题。也就是说,文化及其内在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观念行为造成的,是人的活动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是纯粹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而实际上是人为的结果。正是资本集团无限制的扩张,正是人们贪婪本性的恶性膨胀,导致了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围绕着资本运行,追求利润和利益的最大化成了最高准则,这样的发展状况必然会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人们片面追求财富,进而使人的发展走向片面化。而个人扭曲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强烈作用于社会现实,导致危机的出现。因此,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人的危机。反思金融危机,必须对人的发展问题加以深刻的反思。这就需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理论,以提高我们的理论自觉。
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社会发展的状况充分体现了人的发展状况。为此,马克思依据人的发展状况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形态”。它与人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相适应,人的社会交往也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6](P104)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很难依凭自身的力量生存下来,不得不依赖于共同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对他人的依赖逐渐降低,尤其是分工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扩大了社会交往,使人们逐渐脱离了原始共同体的限制与束缚。但是到了以资本生产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即马克思所说的第二大阶段之后,人的发展既得到了快速推进,又产生了严重扭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但是它又给人的发展带来重大的灾难。由于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被迫依附于资本,并且“随着资本的积累,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7](P52)这就使工人的劳动发生了严重异化,即“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7](P91)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产品同劳动者相异化的状况也得到了发展。在机器大工业时代,不是人控制机器,而是机器控制人。这样,工人越来越同自己的本质相分离。“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使工人受劳动的折磨,从而使劳动失去内容,并且随着科学作为独立的力量被并入劳动过程而使劳动过程的智力与工人相异化。”[8](P708)可见,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状况的根源就在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人的片面发展就不可避免。
要消除人的发展的异化状态,必须使人的“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实现。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发展第三大阶段,即“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6](P104)的阶段。 “自由个性”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因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不再屈从于旧式分工,而是成为可以随意支配自己劳动的主人,成为可以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从前曾经“统治我们的、不受我们控制的、与我们愿望背道而驰的并抹煞我们的打算的物质力量”[5](P37)及一切有碍于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条件都将被克服。与此同时,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也会摆脱个体的狭隘观念,用升华了的社会或集体意识来参与历史进程,用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结成人类共同体,实现社会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上的重大提升,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人的发展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发展。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是纯客体的运动过程,而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竞相追逐利润,甚至为获取利益不择手段,这就必然会严重扭曲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发展,乃至酿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物质欲望极度膨胀,致使经济正常运行的规则受到极大破坏,以致爆发经济危机。因此,金融危机正是人的盲目活动的结果,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人的危机。事实一再表明,当人的发展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时,它就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当人的发展发生扭曲,人的价值追求发生偏移,社会发展就会受到严重挫折。因此,推进人的正常发展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发展的合理推进,需要造就适应其发展的一代新人。对于每个社会成员来讲,就是要加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现代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文化的教育,更重要的思想观念的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这就是要使每个社会成员不论是在学校期间还是在工作岗位上,不仅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文化,而且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起健康的人格;不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
在后危机时代,思想文化教育必须关注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帮助人们校正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从存在的问题来看,一是不少人越来越习惯于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工作与生活,相比之下,价值理性在其思想观念中面临着不断被弱化的危险。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一些人往往习惯于用功利来评判事物和现象,而文化价值和道德准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欲望被过度渲染,因而西方盛行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也开始在社会中找到了市场。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一些奢侈消费、超前消费、比穿戴、比阔气等奢靡之风在社会中也流行起来,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所有这些,都会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残缺不全的人才,依靠这样的人才很难真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应当引导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年学生紧密结合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反思人的发展中的各种观念、行为,以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促进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们反思后危机时代文化矛盾的要旨所在。
[1] 大卫·理斯曼等.孤独的人群[M].王崑,朱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卢瑞.消费文化[M].张萍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 孔 伟]
Theoretical Reflections on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Post Crisis Era
Yu Bing
(School of Marxism,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School of Marxism,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post crisis era; cultural conflict; values; human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reflects the profound contradictions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 but also exposes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the post crisis era,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crises have not completely disappeared, but st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people’s ideas. In the face of the impact of cultural value, we must adjust our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education from the content to the form by facing squarely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the crisis. We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ople and guide people’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生态意识的反思与重建”(项目号:2015M570898)和教育部课题“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中现代生态意识构建研究”(项目号:13YJC710060)的阶段性成果。
于冰,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北京100871),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