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文化在中国的盛行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2-05 00:34
山西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韩流文化建设文化

郑 雨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韩流”文化在中国的盛行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郑雨*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从文化自身的特性来讲,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近年来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要想在飞速发展的环境中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动力和拥有他国不可匹及的实力,借鉴韩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经验,对自身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

关键词:韩流;文化;文化建设

“鸟叔”的江南style引领的全球文化娱乐盛宴刚落下帷幕,长腿欧巴便紧随其后,大放异彩,而真正把这股“韩流”文化推向极致的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其热播掀起了一股如火如荼的“星星热”,该剧播出后被议论为“中国拥有社交媒体最被热议的韩剧”,“韩流”文化的影响力在我国娱乐版图中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就在刚刚结束的《太阳的后裔》,其受追捧程度较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韩流”文化在我国会如此盛行呢?国人对此现象或羡慕记恨或淡然漠视,这些态度皆不可取,我们要冷静思考分析,从中吸取借鉴韩国文化发展的优秀经验,同时思考我们中国的文化建设之路该走向何方。

一、“韩流”文化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所谓“韩流”,是中国媒体提出来的,指韩国的大众文化商品在以中国、日本等东亚地区被部分阶层所接受并成为一股流行趋势的现象。我认为“韩流“文化盛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韩流文化的迅速崛起及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韩国政府的积极推进。从20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的“汉江奇迹”的开始,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韩国历届政府都推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1972年韩国政府制定《文化艺术振兴法》标志着韩国文化政策的起点;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再到现在朴槿惠政府(2013-)的“文化隆盛”目标。虽然历届政府的文化政策侧重点略有不同,但是总体推动韩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方向是没有变的,由此其文化的发展越来越繁荣。

(二)现代社会已由生产社会过渡到消费社会,消费成为社会的中心。而在消费社会中,商品除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有符号价值。消费社会的文化中心由知识精英型转向大众消费型,大众成了马尔库塞所谓的“单向度的人”。韩国娱乐公司在消费型社会中极力制造形形色色以身体幻象为核心的形象符号,被打造成为娱乐界的男神女神成为大众膜拜的偶像。这时身体连同时尚被纳入符号逻辑之中,形成了符号拜物教,大众被这种符号所吸引,明星“被按照符号政治经济学的方式组建起来,成为时尚与消费的对象”。

(三)文化的同源性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两国同处东亚文化圈,文化上具有同源性,所以在两国的文化交流具有天然优势,而韩国正好利用这种优势,使其文化产品更具亲和力,更易被中国人接受。除此之外,韩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也为其文化的发展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二、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韩流”阵阵来袭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种文化或者经济现象,它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政治现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中产业文化的流动虽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更为深远的连接和互动,有助于对权威的怀疑和对压制传统的质疑,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比如在不经意间一定程度上侵害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等。

(一)“一种文化对于它所属的群体成员的行为往往具有预知和导向功能。”在进行中国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守我国文化主体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民族的根,是魂,文化的力量在国家综合实力的衡量中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文化产品是文化借以传播的载体。而影视剧及综艺节目等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本质特征在于它带有精神文化的符号意义,还具备某些特殊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属性,能对观看的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下以韩国文化精神为标杆的崇韩媚外思想的萌芽,以及我们自身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坚守中国主流文化的主体性,坚持和坚守道德文化传播的正确方向,警惕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损害到中国主流文化所构建的文化价值观。

(二)历史告诉我们,在文化发展中要吸收借鉴别国的优秀文化,但也不能忽视对本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青少年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希望,如果他们忽视了自己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总是一味地去追求外来流行文化,这将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建设。因此,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进行积极引导,增强其辨别对错的能力,更好的由知到行。另一方面,青少年接触韩剧、韩国流行音乐以及其他相关附属产品大多都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依据英国文化理论家丹尼斯·麦奎尔提出的“媒体效果理论”来看,“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个人,而且还影响文化、知识的贮存、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媒体提供了一系列的形象、观念和评价以让受众成员们从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向”。由此看来,大众媒介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媒介,传媒的引导可以使青少年的价值观悄然发生改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使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遭到破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对建设网络这个平台给予很大重视,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趋利避害,使大众传媒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生茂.“韩流”的文化现代性再审视[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2).

[2]刘飞,姜红.“韩流”文化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6(2)(总第601期).

[3]吴飙,王爽.从韩剧看“韩流”面向中国的传播路径及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02).

[4]孙梨梨,刘兴全,郑基银.韩国文化内容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2).

[5]尹京子,杨柳青.韩国文化外交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启示[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6]史玉洁.韩剧在中国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原因探析——以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5(23).

作者简介:郑雨(1994-),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7-0197-01

猜你喜欢
韩流文化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韩流”粉丝全球9000万
谁远谁近?
“反韩流”排名:中印泰列前三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韩流消退之后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