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陆清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生产与管理·
加强事业单位设备报废管理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和环境污染
张陆清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阶段,管理不善会带来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本文从设备报废的意义、条件和程序,提出了事业单位在设备报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设备;报废;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
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可能引发安全、环保、资源等诸多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忽视对设备报废工作的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设备报废是指设备经长期运行使用,由于磨损、老化或其它原因,生产效率、安全性、可靠性不断下降不能继续使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产权注销的行为。凡属报废的设备,均属于无修理价值或无技术改造的可能,或即使可以修理或改造,但在经济上不合算的。
设备本身有使用寿命。一方面,设备的各个部件经长期使用会出现磨损、老化,设备的性能会退化,虽然维修可以延长其使用时间,但是为此支出的维修费用越来越高,而且设备的技术状况也会越来越下降。因此,无限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不合理也是不合乎规律的。所以,当设备的性能下降到极限时,设备的寿命应该终止即报废。
另一方面,设备从购置后开始使用,也有可能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目前新技术的出现,制造出了具有更高效率的新设备,要求原有设备的性能必须满足新设备的最低要求水平,因此必须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如果改造费用过高,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可避免,旧设备会因此而报废。设备报废不仅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现在,国家相关的环保、节能法律法规的落实,对不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设备强制实行淘汰报废。
设备报废是设备从规划、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设备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1.设备报废的条件
设备报废的条件或标准,根据不同种类的设备有差别,大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超过经济寿命和规定的使用年限,由于严重磨损,已达不到最低的工艺要求,且无修理或技术改造价值者。(2)设备虽然没有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但由于严重损坏,不具备使用条件,而又无修复价值者。(3)影响安全,严重污染环境,虽然通过采取一定措施能够得到解决,但在经济上很不合算。(4)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或由于新设备的出现,若继续使用可能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设备。(5)国家强制淘汰的高耗能设备。(6)因为其它原因而不能继续使用,不宜转让又无保留价值的设备。
2.设备报废的程序
规范化、程序化的操作是做好设备报废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它既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的规范化,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有利于设备合理更新换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根据《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第9条、第18条规定,中央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或批量价值价值8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一次性处置或批量价值低于800万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报财政部备案。
该暂行办法第11条规定,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1)单位申报。单位填写《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报。 (2)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3)财政部审批。财政部对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批复。(4)评估备案与核准。中央级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的批复,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财政部或主管部门备案或经财政部核准。(5)公开处置。中央级事业单位对申报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
中央级事业单位处置规定限额以下的国有资产,按照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评估备案与核准—公开处置的程序,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报财政部备案。
1.对报废工作不够重视,对报废的设备管理不善
有些事业单位对于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不及时做报废处理,造成单位财务账面价值资产虚增,妨碍新设备的购置,降低资产效率。对于具备报废条件的设备,有些单位没有专人管理,随意堆放,使原本调剂后可以使用的设备彻底损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报废审批手续不规范,设备报废工作脱离监管
按照有关规定,报废工作要经过从单位申请、主管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评估机构鉴定等一系列程序,有的评估结果还需要财政部核准,整个程序完成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事业单位嫌麻烦报废时未办理报批手续,仅凭领导一句话,就可以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国有资产,使报废工作脱离了财政部门的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报废设备处理不规范,环保意识差,环境污染严重
履行完所有报废的手续后,就要对这些报废的设备进行处理。这些报废的设备,特别是一些电子设备,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无论焚烧还是被拆解后填埋,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即使有些设备送到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利用,也存在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的问题,污染环境和对作业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1.重视对报废工作的管理,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妥善保管报废设备
财政部门和设备主管部门要重视设备报废的监督工作,把设备报废工作做的好坏作为对单位考核的一个指标。同时要加大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事业单位要组织设备管理人员学习有关设备报废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管理水平,把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单位考核事项。要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报废工作责任人和相关职责范围,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对报废设备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给予惩罚。对于可移动的设备和有可利用价值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要集中保管。对于大型设备,拆解较困难或拆解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可以派专人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设备主管部门履行监管的职责,确保设备不受损、不流失。
2.规范设备报废的审批手续,实现设备报废工作的全过程监管
设备报废要严格执行“先报批后处置”的原则,按照设备报废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报废工作的全过程要置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监管之下。对于未经报批手续擅自处置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办法。在办理审批手续时,设备管理单位应认真填写报废申请表等资料,如实反应报废设备的历史和现实状况以及报废设备的处置情况,对于在设备报废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依法规范处理报废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处理报废设备过程中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将报废设备交给没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应与有资质的信誉好、专业性强的的回收企业建立稳定的报废设备回收合作关系,避免小作坊不规范处理造成污染环境的现象。
设备报废是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报废的条件和程序,以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资源浪费。
[1]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
[2]孙新华.论事业单位特种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
[3]许帆,王国梁.电子废弃物的污染及其回收利用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11.
[4]李金起.如何做好设备报废管理[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7,11.
F273
B
1671-0711(2016)04-0038-03
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