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中国寻求新角色?

2016-02-04 03:08林民旺
世界知识 2016年2期
关键词:和谈塔利班阿富汗

林民旺

2015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拉希勒访问阿富汗。随后,12月31日,阿富汗总统加尼宣布,将于2016年1月11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召开由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高官组成的“四方对话”,为阿政府与塔利班(阿塔)的和谈制定路线图。如果顺利,第二轮对话将会在喀布尔举行。

过去几十年,阿富汗一直在制造“大新闻”。自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以来,阿富汗未来局势的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决定阿富汗走向的关键是阿政府与塔利班的和谈,对此各方存在基本共识。这也是2013年美国明确支持阿塔在卡塔尔设立办事处并与阿富汗政府展开和谈的原因所在。和谈进程一波三折,最终夭折,不仅源于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的分歧,也源于美国、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外部力量之间的利益分歧。

即将举行的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和美国“四方对话”,彰显中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阿富汗问题解决进程的政策变化。2014年10月,阿富汗新总统加尼上台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而非美国。随后在天津召开的“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更加表明中国要在阿问题上扮演积极协调人的角色。对于国际媒体报道塔利班领导人曾秘访北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回答是不置可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去,西方媒体曾批评中国利用美国(北约)提供的“安全保障”在阿富汗“搭顺风车”谋求经济利益。未来,美国是不是也有可能“搭中国的顺风车”在阿谋求安全利益呢?

中国积极参与阿富汗事务,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由于一贯以来在阿问题上较为超脱,未曾深度卷入其内部政治之中,中国得以同时与阿各方保持友好关系,这是一个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同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劝服力也是美国、印度、俄罗斯等国无法比拟的。美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问题的直接相关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关系变化,都可能引发区域性的连锁反应。最近的例子就是,1月3日晚印度驻阿富汗的领事馆遭袭,加上2日印度旁遮普邦的空军基地遇袭,恰恰发生在印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关系改善之际(2015年12月底印度总理莫迪访问阿富汗后,突然造访拉合尔与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会晤)。

中国对阿富汗问题的积极参与同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进一步提升,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要“经略周边”、“塑造周边”。换言之,对未来的周边环境,中国要有自己的规划,思考的不仅是如何适应变化,也要积极塑造今后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对阿富汗问题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中国打击“三股势力”、毒品输入等问题,也有助于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的大方向是朝着西南方位,而中巴经济走廊则被定位为“一带一路”的旗舰,辐射范围涵盖了中亚、南亚、西亚。中国在阿富汗拥有巨大的资源类投资,比如埃娜克铜矿项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项目,但近年皆因阿内部安全形势危急而难以顺利推进。因此,推动阿富汗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将中国在阿富汗的大型项目、工业园与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将会助力“一带一路”的长期发展。

中国的积极参与,是要为美国在阿富汗的窘境“解套”吗?显然不是。中美在阿富汗问题上存在利益交汇的合作空间。辩证地看,保持美国在阿富汗的适当存在也有利于阿局势稳定,预防未来局势可能发生的严重恶化,同时有利于遏制南亚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滋长。

中国的积极参与并非是要取代任何国家,也不存在所谓的“过度扩张”。中方主张的仍是“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换言之,中国是要鼓励和支持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展开和谈,鼓励巴基斯坦为推进和谈发挥重要作用。中方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像是一个“掮客”,利用自己在各方的“人脉”,搭建和谈的平台,提供对话的便利。历史上,英俄曾在阿富汗“大博弈”,冷战时期美苏也在阿激烈较量,人们因此喜欢把阿富汗形容为“帝国的坟场”,但中国不是去阿富汗与谁竞争的,这种所谓的历史规律与当下的中国不相干。

猜你喜欢
和谈塔利班阿富汗
美国正在窃取阿富汗的钱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降低标准 ——帕特里克(美国)
阿自杀袭击频发
阿富汗让美国走开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