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一个人的城市

2016-02-04 05:16李蕊娟
旅游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迪巴塞罗那海鲜

李蕊娟

地中海畔的“文艺之都”

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岸,是一座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的美丽城市,堪称“地中海明珠”。第一次听到这个富有节奏感好像唱歌似的名字是在90年代,只懵懂地明白这是一个跟奥运会有关的地方,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后来知道了西甲,电视里经常看到的诺坎普球场,还有尊敬的萨马兰奇先生。印象中的巴塞罗那就是一个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激情城市。身处其中之后才发现,它还是一个与众多天才的名字紧密相连的现代主义文艺之都!

毕加索曾在这儿度过了青涩的少年时光,达利的故乡距此不过百余里之遥,米罗则是地地道道的巴塞罗那人。而无一例外地,他们从这片土地汲取灵感,从这片大海领略激情,在这片天空遨游思想,他们用超越现实的风格展示着西班牙人最奔放的活力和最幽默的幻想,也让西班牙以艺术的方式完成了伟大的复兴。

飞机落地时间是晚上,从机舱中俯视整个城市,灯火通明。作为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巴塞罗那从不缺殊荣。有人说它是“欧洲之花”,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混血美女,既看到罗马风格的痕迹,又融合了极美的现代主义风格;可以看到保留完整的中世纪老城区,又接纳了“新艺术运动”的前卫。在各具特色的欧洲城市中,巴塞罗那以新鲜的气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一觉睡到自然醒,出门就可以尽情享受地中海的明媚阳光,唤醒了每一寸肌肤也唤醒了美丽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心驰神往的圣家族教堂,寻找停车位时抬眼一望就已激动不已。由高迪反复研究设计,并从1883年开始亲自主持工程的伟大建筑,已足以震撼世界。这座充满了想象力的圣殿,倾注了一位天才的心血和灵魂,高迪留下这还有万千可能的未完成礼物,离开了人间。

教堂设计共有十八座高塔,诞生、复活和荣耀三个立面,远远超越了为上帝建造房子的教堂建造理念。教堂内外的墙壁上布满了繁复精致的装饰和雕刻,栩栩如生地描述着《圣经》里的场景和故事。大量光线的应用和象征手法让教堂内的琉璃窗透着灵气,绚丽并赋予内涵。几何形柔美线条搭配着花岗岩和红石,如万花筒般美丽的穹顶忙坏了双眼,终于可以用上小学语文课上学的两个成语——目不暇接和美不胜收。

一座属于高迪的城

巴塞罗那从来不缺乏顶尖的艺术家,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像高迪一样无处不在地代表着这座热情的城市。他给巴塞罗那留下了18件不朽的建筑杰作,其中的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人说,这是座一个人创造的城市,没有了高迪,巴塞罗那便将不再是巴塞罗那。

从古至今的建筑师们,设计建造的大多是规矩方正、四平八稳的“火柴盒”,人们在这种诗意全无的住宅里重复着生老病死的宿命。高迪则与众不同,是他将对自然万物生灵的崇拜充盈到建筑物的每个细节,是他将压抑于心的婉约柔情凝结为流动的固态,是他将所有对建筑的传统理解统统颠覆。漫步在巴塞罗那街头,高迪那些造型大胆、色彩独特、装饰元素新奇的作品,会毫无距离地如精灵般出现,以巨大的魔力引人驻足不前,连连惊叹。

精品购物街格拉西亚大道位于新兴区,那儿集中了巴塞罗那最奢华的建筑,许多设计优雅、装饰别致的建筑常常会在不经意间闯入人们的眼帘。20世纪初,西班牙国王一声号令,工商界富豪们纷纷在巴塞罗那投下巨资,他们互相攀比,追求别出心裁的设计,创造出一件件建筑精品。高迪生逢其时,在纺织航业巨子吉埃尔的全力支持下,那些在常人看来疯狂十足的想法一一得以实现,他只需如鱼得水地全力表现,而全无财力之虞。

被称为“石头屋”的米拉之家是高迪最自鸣得意的,“用自然主义手法在建筑上体现浪漫主义和反传统精神的最有说服力的作品”。它的外立面采用了打破常规的曲线设计,墙面凹凸不平,如波涛汹涌,充满了起伏不定的动感。大大小小的窗户如洞穴随意开启,阳台栏杆如荆棘纠结缠绕,屋顶上林立的雕塑实际上是形态各异的烟囱和通风管道,它们有的形如头戴面罩的鬼怪,有的形如寺院的大钟,有的干脆就什么也不像,将十足的想像空间留与后人。从屋顶俯视,又发觉整个建筑还如同一根巨骨,三个天井构成了中空的骨腔。加之这个庞然大物全部以立柱为支撑,因此所有墙壁都不承重,内部的房间可以随意隔断,并都能得到绝佳的双面采光。当然,建筑内部也几乎都是采用了曲线设计,无论天花板、窗户还是走廊,都很少使用方正的矩形。据说,高迪在设计建造米拉之家时完全处于天马行空的状态,没有预算,没有方案,草图也不过画在一张皱皱巴巴的纸片上。正当投资人心疼地捂着钱包,坐立不安时,高迪却胸有成竹地说“这房子的奇特造型将与巴塞罗那四周千姿百态的群山交相呼应。”

古埃尔是高迪一生的挚友、保护者和赞助人,也同样是一位幻想家。1900年,他突发奇想地在巴塞罗那郊区买下了一片光秃秃的山头,打算在这里建设古埃尔公园——富人居住区。

古埃尔公园为高迪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正是在这里,他成功地将大自然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儿拥有只有在童话王国里才能看到的奇妙景象:镶嵌着碎瓷片的彩色长椅如游蛇般蜿蜒,巨大的马赛克蜥蜴伏在喷泉上畅饮,石块修砌成的柱廊如棕榈在海风中成排倾斜,巧克力蛋糕般的小屋顶端竟然长出了剑龙骨板……高迪像个孩子般肆意地构建着他的空中花园。然而,由于古埃尔公园距离市区太远,地势过高,在交通条件有限的20世纪初,这一项目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商业上的彻底失败,园内规划的16块私人住宅用地仅售出了一块。然而,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个伟大的建筑作品久存于世。而今,百多年过去,当笑靥如花的西班牙少男少女徜徉嬉戏于此,与依旧时尚十足的古埃尔公园相映成趣,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新鲜色彩和盎然生机。

从古埃尔公园居高而望,整个巴塞罗那都可尽收眼底,圣家族大教堂引人注目地矗立在城市正中央。

格拉西亚大街从Gran Via大道到Diagonal之间的一段短短的路上,则汇集了梦幻的巴特洛之家、端庄的阿马特耶之家和柔美的叶奥·莫雷拉之家。风格迥异的三座建筑比邻而居,巨大的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里就是有名的“不和谐街区”(Mancana de la Discordia)。加上风格华丽的铁艺街灯,使得整条大街充满了艺术气息。即便是大师作品在此处云集,高迪的设计依旧能放出万丈光芒,力压群芳。

夕阳余晖洒满了整个城市,从加泰罗尼亚广场开始沿着“流浪者大街”Las Ramblas漫步,走到尽头,可以看到哥伦布青铜塑像直指美洲方向,在哥伦布纪念塔的顶端意气风发。也就是从这个港口开始,这位探险家为西班牙开启了海上霸权。天色渐暗,坐在有“黄金海岸”之称的小巴塞罗那海滩吹吹海风,当然也不能错过路边海鲜大排档的美味。热情的侍者招呼我们坐下,介绍着最具传统特色的美食。

令人留恋的海鲜饭

西班牙的美食和意大利一样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胃口,浓郁的海鲜烩饭中米粒颗颗分明有嚼劲儿,配上刚从大西洋打捞上来的新鲜海味让人口水直流。清蒸的海鲜拼盘贝类清爽无沙,小龙虾肉紧嫩鲜美,最为惊艳的是最普通的对虾,那种味道彻底改变了脑中对海虾味道的存储数据,难以形容。

西班牙海鲜饭也是西餐三大名菜之一,与法国蜗牛、意大利面齐名。它源于西班牙鱼米之都——瓦伦西亚,是以西班牙产艮米为原料的一种饭类食品,用深度通常不超过5厘米的平底浅口大圆双耳锅烹制而成。海鲜饭卖相绝佳,黄澄澄的饭粒出自名贵的香料藏红花,饭中点缀着无数虾子、螃蟹、黑蚬、蛤、牡蛎、鱿鱼……热气腾腾,令人垂涎。

我们在巴塞罗那不过待了几天,却吃了好多版本的海鲜饭。第一次点海鲜饭时,那位帅气的餐厅经理笑着调侃说,“就像西班牙人只知道中国的长城,许多游客只知道西班牙有海鲜饭和火腿。”我尴尬地点头默认。

过了不多会儿,送上来一份墨鱼汁儿海鲜饭,一份带着零星一点儿虾仁和贝壳的海鲜饭。每一样东西都鲜美可口,尤其是海鲜饭,汁液浓郁,饭又软又整粒,咬到嘴里真是爽口。

第二天中午,我们居然又在一家温州人的餐馆里点了海鲜饭。在圣家族教堂斜对面,眼看着基督耶稣以一个现代雕塑之体,高高地悬挂在十字架上,迷离、古怪,送上来的海鲜饭嚼起来略显硬朗,但还是那样鲜香。

第三天,我们去一家菜市场附近的酒吧式餐馆吃了点东西,烤虾烤鱼烤淡菜,没有点海鲜饭。可到了晚上就忍不住开始想念海鲜饭的味道,于是就去了一家超大规模的海边大排档式馆子,大模大样地坐下,对着说西班牙式英语的服务员,又点了一堆海鲜和一份海鲜饭……吃着吃着,我起心动念,回国后一定要学做味道鲜美的海鲜饭!也许我可以用寿司米来做,配合虾、鱿鱼圈、干贝等物,味道一定可口无比。

除了海鲜饭,在巴塞罗那许多餐厅的木质屋顶上,还整齐地悬吊着一排排已成熟的火腿,煞是吸引眼球。提起伊比利亚火腿也是大有讲究,作为欧洲九大传统食材之一,它由血统纯度高达75%的特有黑种猪为原料,并严格根据填喂蔬菜谷物、复合饲料,或者自然放养。经过简单、原始和自然的手法,再加上长时间的流程和等待,让它在质朴中透着高贵。高蛋白质的肉质在高温风干过程中降低了脂肪含量,片成薄到几乎透明的淡粉色肉片,将整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海盐的咸味和肉质带有植物气味的自然芳香绝美地融合在一起,久久留香于口齿之间。

巴塞罗那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处处是风情,处处是情味。这里注定是一个吸引和孕育艺术家的灵气宝地,达利、毕加索、乔安·米洛、高迪……

巴塞罗那的美食诱人,美景醉人,美女可人,但徜徉其间,从一幢幢不期而遇的绝美建筑,到游客与当地人的街谈巷议,大家始终绕不开“高迪”这个天才的名字。无疑。这是一座属于高迪的城。如果说历史和不同的艺术赐予了巴塞罗那血和肉,那么高迪必然是点亮它双眼的魔法师!

猜你喜欢
高迪巴塞罗那海鲜
小学生迪克比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小学生迪克比
为什么浅海海鲜比深海多呢?
安东尼奥·高迪
海鲜马拉松
海鲜馆
“地图”
纸盒垃圾箱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