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6-02-04 21:00:06李红梅
山西青年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教育者微信

李红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220100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李红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220100

微信已经成为当下非常受大学生欢迎的一种网络交流平台,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微信带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环体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高校

一、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不能有效的应用微信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微信已成为现今高校大学生的“宠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展开工作,就要了解微信的功能及特点。目前并不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熟练的应用微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1]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掌握必备的微信功能,就无法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块有效阵地。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不能熟练的应用微信甚至有的工作者还没有开通微信。一部分教育者从思想上排斥微信这种新事物,还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缺乏认识,而现今大学生喜欢在微信发表个人观点,这就导致他们无法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知偏差和价值偏差

微信与互联网紧密相连,每天都会产出大量的信息。由于微信“信息过滤网”等监管手段的不完善,各种思想观念大量涌入。微信上信息泛滥,出现了大量的黄色、暴力、浮夸等为噱头的负面消息及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论。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形式单一,比较枯燥,这就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果。教育者又无法再控制微信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也就导致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引导难度加大。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政治信仰。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一些有害信息的分辨能力不高,难免会受到一些消极反动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微信的这些负面影响会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认知偏差和价值偏差,可能会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从而失去正确的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难以控制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信传播信息的速度遥遥领先。微信消息庞杂,任何人和团体都可以在微信上发布信息和传播思想,从而就导致了微信信息泛滥、信息污染等现象。微信上的信息可以不断的被复制且传播速度极快,如果微信上出现一些极具煽动性的负面信息,就会造成舆情难以控制,而这些负面消息很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共鸣,这就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的难度。另外,大学生的微信中认识的朋友或者同学居多,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都比较接近,在学习生活中他们接触的比较多,互相之间比较了解和信任,所以说,他们对大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老师。如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出现偏差就会对大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念,并会在微信中进行传播,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环境的控制难度。

二、利用微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微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与大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微信的掌握,不能有效地发挥微信这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自身的“微能力”。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微信具有的优势,从内心深处接受微信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平台,自觉的去使用微信,了解微信,把微信运用到工作中,转变工作模式。利用好微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其次,学校应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素质展开相关的培训,从而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育者通过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和关心他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便在利用微信展开工作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这样在引导学生时才更受学生的尊重和欢迎,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创立“网上针对性沟通”和“网下普遍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当今大学生都普遍使用微信,对微信持比较认可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这一现象,但“网上沟通”又缺乏了面对面教育的效果,因此不仅要进行“网上沟通”还要进行“网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网上沟通”,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另外,要在网下教育,即面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的大课堂,因此老师不能顾忌到每位学生,只能根据学生的普遍性特点教授给他们应该学到的知识,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因此,为能实现教师对学生有更加针对性的教育及更多频次的沟通,应大力发展“网上针对性沟通”与“网下普遍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三)建立微信平台监督管理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做好微信正面信息的引导和有害信息的过滤,阻止负面信息冲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就须建立合理的微信平台监督机制。首先,高校要健全对舆论传播的监管机制,在微信平台建立舆论监测点,捕捉舆论信息以提高分析舆论的分析能力。大学生接收到的微信信息大多来自微信公众号和熟人发布的信息,要将这两方面重点加入监管范围,进行监测分析,更快的发现舆论热点,从总体上把握舆论导向,保障微信舆论安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对大学生如何运用微信进行监管。根据学生使用微信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大学生在使用微信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任其发展,要进行监督管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微信。在微信的背景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00-108.

[2]张明明.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4):104-110.

[3]全永丽.以微信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李士宝.试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J].法治与社会,2008(03):6-7.

李红梅(1990-),女,辽宁朝阳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006-0049-(2016)17-0133-01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教育者微信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微信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微信
微信
微信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