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希冉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6)
小学音乐唱歌课《白兰鸽》的钢琴伴奏辅助性实施案例
蒋希冉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6)
本文采用研究教材、结合钢琴伴奏特点,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积累了一些资料没有形成系统的操作模式,仅是作个案探讨。操作策略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如何有效的设计个别歌曲的伴奏以求更好的服务于歌曲教学是一个在进一步研究中思考的课题。
小学音乐;唱歌课;《白兰鸽》;钢琴伴奏
本文通过“钢琴伴奏对于歌唱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对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易忽略的休止符问题、长音时值问题、歌曲演唱情绪问题及如何使学生“动情”唱歌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如何使钢琴伴奏更好的服务于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在合理的编排钢琴伴奏已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上作一些有益有效的尝试。
在歌曲教学的导入阶段,我通过对歌曲中两段旋律编配不同节奏性的伴奏,使学生体会白兰鸽不同的飞行状态,请学生用双臂表现白兰鸽飞翔的动作。有的学生挥动着双臂,也有学生模仿了鸽子展翅翱翔的情景,双臂平举,身体舒展的左右摆动。
根据学生的动作,我弹奏了两段旋律,请学生听到旋律后用动作回答:旋律表达的是鸽子的哪种飞行状态?全速前进挥动翅膀的情景还是展翅翱翔的情景。
在弹奏《白兰鸽》的第一段旋律时右手突出每句重音,左手用节奏律动的音型烘托旋律的动感。几乎所有学生在听到旋律后很快举起了双臂快速的上下挥动有个别学生还激动的大声喊“全速前进”。之后,弹奏歌曲的第二段,我配以流动性较强的分解和弦并且利用延音踏板营造流动舒展的音乐形象,学生都作出了鸽子翱翔的姿态。
在歌曲的第一段的教唱环节,我首先解决歌曲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节奏。
(一)带符点的切分节奏问题
a.范唱了第一段旋律并请学生仔细聆听后回答:“在开始唱每句歌词之前,你听到老师的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一个学生回答:“总是有一个很响的重音出现”;也有学生说:“我似乎听到的是2个声音”。其实两个学生说的都对,歌曲每一句的开头都会有空拍,但是有一拍和半拍之分,所以我用一个重音和弦来代替半拍休止:两个轻巧的单音代替一拍休止。
b.我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了半拍和一拍休止符做了基本音乐常识的介绍:告诉学生在第一段中老师会弹奏一个和弦来代替半拍休止符,用两个单音来代替一拍休止符。在唱每句旋律之前首先要注意看出现的是哪种休止符再注意听钢琴所给的提示。
c.我再次示范唱。请学生注意看歌谱在心里跟琴默唱。
d.学生跟钢琴独立演唱 1至2遍。
带符点的切分节奏较为复杂,教师无法用语言教会准确掌握。但是我在钢琴伴奏时设计了附加音代替休止符,学生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分清楚是半拍或一拍休止符,听清琴声给予的提示,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的唱好带休止符的切分音了。
(二)句尾长音问题。
a.提问学生:“第一段中有没有发现需要延长的音?”学生回答:“最后一句‘在
自由飞翔’的‘翔’要延长”,还有学过乐器的同学准确说出“翔”字要唱7拍半。
b.我随即弹奏一个7拍旋律,要求学生记住这个旋律。
1=C
∣ #4 5 5 #4 5 5 ∣#4 5 5 #4 4 3 0 ∣∣
用这个旋律作为指令,唱到“翔”字长音保持,同时听我弹这句旋律。旋律结束听到一个重音和弦则 “翔”字已唱足7拍半,保持音结束。
c.示范演唱且提示学生演唱延长音时要注意气息的控制。
d.学生试唱句尾长音句,教师做简要评价。
我在设计钢琴伴奏旋律时,力求旋律简单明了,可以让学生很快记住,不用在心里刻板的默数节拍,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7拍半的演唱。
(一)歌曲第一段学生歌唱情绪不足
a.请学生唱歌曲开头几句“当那曙光,渐渐明朗,这是一个新希望。”
b.教师弹奏歌曲前奏的提示性节奏并提问“我们的歌声节奏和老师钢琴所给出的节奏提示表达的节奏感觉一致么?”有学生提出“老师钢琴发出的旋律似乎节奏感很强,但是我们的声音有点拖”。
c.教师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第一段并请学生总结声音及情绪特点。学生回答“声音是轻快的、有弹性的、而情绪上是积极向上的”。
d.教师再次给予提示性节奏,请学生根据所听到的节奏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学生在听到钢琴所给出的节奏提示后,歌唱情绪积极、声音饱满,达到了歌曲第一段所需要的演唱效果。
(二)歌曲第二段
学生在演唱第二段时,将第一段的“节奏感”演唱延续到第二段,演唱声音过大并且失去了歌曲中“翱翔”的轻盈感。
a.教师弹奏第二段旋律:“琴声有没有强弱的变化?”学生回答:老师弹奏“哦他是一只白兰鸽”“爱在那长空自由飞翔”也是强的。“
b.教师弹唱示范由弱到强的声音变化。
c.学生听伴奏唱“哦他是一只白兰鸽,爱在那长空空自由飞翔”。教师弹伴奏琴声采用较弱的音效,在渐强时左手用震音和弦突出音效。
d.教师要求学生用相同的强弱变化方法演唱第二段,在琴声的辅助性提示下,全体学生有意识的倾听伴奏并给予强弱变化的演唱,演唱情绪上较以往有了一些进步。
实践证明,钢琴伴奏对于歌唱教学的辅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操作的。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是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理念的。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合理的钢琴伴奏可以使学生直接性的感受歌曲的动听、较快融入歌曲情境、解决歌曲中的节奏节拍难点并且对于歌曲完整演唱时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细化歌曲旋律的强弱变化有着很好的辅助性。学生也从最初的跟不上钢琴伴奏到现在听到我的钢琴伴奏,不需要语言的叙述能够迅速明白我给他们提出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们对于我的钢琴伴奏的变化十分敏感,可以很轻松的根据琴声给予的提示调整他们的演唱声音及情绪,充分说明钢琴伴奏的不同对于学生歌曲演唱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本文采用研究教材、结合钢琴伴奏特点,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积累了一些资料没有形成系统的操作模式,仅是作个案探讨。操作策略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如何有效的设计个别歌曲的伴奏以求更好的服务于歌曲教学是一个在进一步研究中思考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