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廷华:从泾县走出去的按察使

2016-02-04 22:01叶彩霞查从俭
志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泾县嘉庆朝廷

●叶彩霞查从俭/文

查廷华:从泾县走出去的按察使

●叶彩霞查从俭/文

查廷华,字九峰,号实庵,安徽泾县查济人,族谱名为查崇华。查廷华科场屡试不售,转事幕宾,即所谓师爷,曾先后为浙闽总督和福建巡抚衙署执掌往来章奏,颇受倚重。清嘉庆初,由友人出资代捐通判。嘉庆十三年(1808)补授福州府通判,旋署理海防同知。嘉庆十五年(1812)署理台湾府淡水厅同知。后又由亲友借贷资金加捐道员,嘉庆二十二年(1817)选授河南南汝光道。任官未久,丁母忧回籍。道光二年(1822)入都起复授职京兆。道光五年(1825),奉调兰州,襄理西北军务。

作为一名靠自己实力打拼、从底层进入仕途的官员,查廷华身上体现了一名封建官员上为朝廷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可贵品质。

为民请命

查廷华少时,因家贫不能完成学业。乾隆五十四年(1789)弱冠之年,徒步5000里投亲到福建。到其地之后没有什么事能糊口,就以做师爷作为自己的生活来源。因为他好问好观察,渐渐通晓世事。担任书记小吏数年后,为福州将军魁伦所赏识,延入府中作为心腹。乾隆六十年(1795),从浙江至福建刮起了一股治理官场之风。作为福建一地的负责人,魁伦派他负责刑狱之事。因为福建下属的州县向来自然收入少,历年的地方官吏都是罗织罪名,对大户竭力搜刮,完成上缴任务,民众苦不堪言。他借魁伦之力将这种风气扭转过来,官吏因贪婪而伏法,勒索民众之风逐渐平息。受此恩惠,有钱的大户纷纷出钱按照朝廷的通例为他捐官,又经布政使景敏会同按察使刘大懿呈请,朝廷下旨:“福州府粮补通判查廷华由监生捐县丞,加捐布政司理问递,捐通判分发闽省,尽忠闽疆,留用于当地。”

嘉庆十九年(1814)查崇华离开福建后,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选任河南汝光道。嘉庆二十四年(1819),皇帝六旬大寿,普施恩惠,免除民间历年的拖欠。因河南离黄河近,历年有河工料价的摊派征收,民间拖欠的数目巨大,邻省山东就因为拖欠过久过多,官吏被奉旨查办。所以,河南的官吏不知如何减免,惴惴不安。当时查崇华已在河南主事,力持损上益下之议,主张借此大好时机大力减免民众的欠款。下级官僚向来尊重他,着力施行。事后仅此减免赋税一事,河南一省民众所得到的实惠为当时清政府十八省之首。

敢于担当

嘉庆十四年(1809),查廷华在福建署理海防的同时,连续收降了海匪张治、张然,后又捕获剿灭了巨盗蔡牵,被赏五品顶戴及花翎,“通判查廷华在洋随缉,攻沉匪船,尚为勤奋,著加恩赏加同知衔,仍赏戴花翎。”此两次海贼平定后,又有南洋的朱渥,生性狡猾,想归降但是找不到居中传递消息的人。此时清政府并不主张招降,据《清实录》记载,当时嘉庆帝连颁谕旨,认定朱渥声称投降,决无诚意,实为缓兵之计,必须加紧剿捕。查廷华因为有历次对付海盗的经验,大大增强了他对降服海盗的自信。不过出面招降,与朝廷旨意相违,若有所不测,只能自负其咎。在这种情况下他仅带两名仆从,大胆走上海盗船,招降了匪首朱渥,清政府未费一箭一弹,仅支出了三四万元的安置遣散费用,就成功地降伏了闽浙沿海多年的万余名海盗。查廷华此举使他名声大振。但是因与清政府预期不符,上面未做任何的奖赏,反倒流露出不满,在嘉庆十四年(1809)十二月的谕旨中说:前此闽省奏到朱渥帮船投首一事,只将船只炮位呈缴,未能擒杀盗伙。查廷华在自著的《家居自述》中记录了这件事,并无后悔之意。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因钦慕其胆识而撰写了一首诗,名为《题查九峰观察廷华〈海上受降纪事〉后》:“楼舰重洋破浪豪,受降城倚海门高。书生独秉筹戎笔,诸将长闲杀贼刀。事定方知身是胆,官清哪有盗如毛。衣披绣豸冠彩翠,永识恩纶异数叨。”称赞他的胆识豪情。清咸丰年间的政治人物汤金钊在其《寸心知室存稿》内的《题朱芝圃前辈海上受降图》中也拿海上战事与前朝的查廷华相比:“见说查司马,亲登朱渥船。功成不与赏,劳苦实无前。”

嘉庆十七年(1812),查廷华署理台湾淡水同知。在此期间,他设立了淡水厅学和修筑淡水厅城池。因为淡水处于台湾的极北处,开辟未久,此二事为台湾建设的肇始之举,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其任后不久捕得妖言惑众的传教匪徒高妈达,审讯后得知其伙刘林(即林清)、况现二人将在次年的闰八月在京城举事、四方接应的大事。他随即将其情详奏。但是朝廷据报后认为他的结论荒诞不经,不加重视。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十四日,朝廷又接到芦沟桥巡检飞报 “祝现等奉林清命,定十五日午时进宫滋事,党羽本日已入城。”可是署尹尚书并不布置防卫,只是以“事宜委婉劝谕,不可冒昧声张、酿巨变”为答。九月十五日,教匪林清夜乱京师宫院,幸得头等侍卫、振武将军马殿甲与御林军将刺客全部擒获。朝廷如果能及早听信查廷华等人之语,也可防微杜渐,不致险酿大祸。

勤政廉政

道光二年(1822),查廷华守丧期满后赴吏部应选,得陕西凤邠道衔。道光五年(1825),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张格尔发动叛乱,侵扰新疆南路。为保证内地和北疆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前线,道光帝于七月十四日即谕令鄂山,可于“陕甘两省拣派明干道府大员,专司其事,随时妥速拨运,务须源源接济,不可稍有短拙迟误”。并于七月二十七日批准鄂山请调陕西盐道查廷华、宁陕厅同知朱绍颖、山东兖沂扬翼武等人俱赴甘肃,帮办军务,总理粮饷、军火、制办军装、锅帐及车辆驮脚一切事宜。清中后期自从四川、湖南湖北的军事兴起之后,军务开支巨增,参与军务的官员大多借机中饱私囊。这次进剿张格尔叛乱,各级官吏又想故伎重演,想援引西川、湖南湖北的老办法,以反复报销军务开支而大赚一笔。查廷华不避抱怨嫌恶,将各军营的将士名单、人数、出征日期等项开支实数一一清查详细核实,将各省各路调拨的军需粮饷银400万两快速稳妥解交,“一切更臻安协”。在大军入嘉裕关时,众人都说要雇佣马匹来驮送军粮军装。查廷华独排众异,他认为内地战马不适应于关外的寒冷天气,必将大多死亡;况且关外十八台站都分驻有车马,以资更替,所以关内长时期调遣马匹到关外用,只会增加军费重复开支而于军需给补无益。没有人能说服他。战事结束后,共节省财帑200余万两。因其功绩,鄂山等人奏称他“自到局以来帮同筹办,颇为得力”,按事论功,朝廷加按察使衔。

在按察使衔上的查廷华,遇有疑案,与下属认真研划、悉心指导,不仅使案件限期完结而且免于反复。查廷华于道光十一年(1831)九月十三日卒,年 74岁。泾县籍书法家包世臣为其作 《按察使衔西凤邠道查公神道碑》,评其:“惟公通人情、达事变,与赵(指赵青藜,泾县人,御史)、叶(叶居仁,泾县人,广东知县)两先生前后鼎立,为吾乡之伟人矣。”◆

(摄影/孙平)

猜你喜欢
泾县嘉庆朝廷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再也不怕了
三国鼎立之黄巾大起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