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利厅
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谱写安徽水利新的篇章
安徽省水利厅
2016年,安徽省水利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水利改革发展延续了良好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保障。
盯紧节水供水重大工程,制定重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清单,采取“一市一单”方式,逐项工程落实建设方案,明确建设进度节点。在节水供水重大工程方面:列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江巷水库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工程即将开工。淮干蚌埠-浮山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长江崩岸应急治理、下浒山水库、月潭水库等工程全面开工,淮水北调工程建成试通水,淮干一般堤防加固工程施工准备工程启动建设,淮河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居民迁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按年度计划顺利实施。在其他重点水利工程方面: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工程、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新汴河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淠河、史河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水阳江近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水阳江下游当涂段防洪治理、青弋江分洪道、滁河治理有序实施。268项中小河流治理已实施266项,列入国家后续增补计划的18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已全部实施,列入新出险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计划的158座小水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在规划和前期工作方面:编制完成或基本完成“十三五”全省水利发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17个规划。印发《2016年全省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责任表》,省、市、县三级联动,统筹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引江济淮、江巷水库、淮河干流一般堤防加固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汛期,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团结带领全省人民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奋力迎战洪涝灾害。省防指相继启动Ⅳ级、Ⅲ级和Ⅱ级响应,点对点指导重点区域防汛抗洪工作。坚持蓄泄兼筹,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干流和支流、江河与湖泊,统筹防汛与排涝,科学调度运用水利工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奋斗和军民同心并肩拼搏,长江、淮河干堤及重要支流堤防无重大险情,大中小型水库无一垮坝,县城以上城市基本安全,铁路、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保持畅通,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防汛抗洪抢险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大灾促大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灾后水利建设工作,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原则,加快推进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及时提出了加快编制新一轮水利建设规划,着力补齐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排涝设施建设、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四个短板”“一规四补”的目标任务。省水利厅科学谋划,抢时间保质量编制完成《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上报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省水利厅抽调专门力量组建综合协调办公室,制定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确保灾后水利工程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任务精准高效落地。截至11月底,已修复水毁工程5.85万处,占损坏处数的81%;投入修复经费54.98亿元,约占估算修复总经费的73%。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前期工作全面展开,下达冬春重点项目投资计划33亿元,省财政落实5亿元启动资金,建设性治理项目陆续开工。
坚决落实脱贫攻坚精准方略,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帮扶实效,着力改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水利建设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编制完成《安徽省水利厅 2016年水利扶贫开发工作方案》,落实水利扶贫倾斜支持政策。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小型水利工程精准扶贫台账管理制度,把贫困地区水利建设任务单独呈列,做到扶持目标精准、项目安排精准、扶贫效果精准。继续实施“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加快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等工程进度,截至11月底完成总投资64.3亿元,完成工程量3.7亿m3,均占计划的85%。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年安排投资7.45亿元,建设851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和项目县年度建设,安排66万亩(1亩=1/15hm2,下同)旱涝保收农田、1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任务。出台《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6—2017年度安排意见》,全面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热潮。
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将全省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市级行政区和主要用水行业。制定“十三五”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方案,开展驷马山灌区及部分跨市河流水量分配工作,建立省市重点用水户监管名录,按月向各市政府通报水功能区达标状况。完成省对各市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的通知》,公布地下水超采区和限采区。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见》,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和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加大节水载体创建力度,命名126家节水型单位(企业)和11家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全省16座城市列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28个村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试点,其中16个通过验收。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全年综合防治面积562km2,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6条。新增5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到39个。
制订 《省水利厅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8个方面17项改革任务。坚持以“两证一书”为抓手,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省累计颁发所有权证19.4万个、使用权证24.8万个,签订管护责任书28.2万个。累计成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组织1.4万个,管理受益农田3475万亩。制定2016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定远县等6个县区先行开展改革。推进水利投融资改革,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与省农发行、省农行分别签订400亿元、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各金融机构新增水利建设贷款136.2亿元。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运营,江巷水库被列为全国12个PPP水利试点项目。加强水利依法行政,水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安徽省湖泊保护条例》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开展水利综合执法和普法,强化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大中型水库安全责任人。颁布《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地方标准》,各级财政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投入逐年增加。依法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安徽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已上报省政府审批。
2017年,安徽水利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做出新贡献。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深化理念、机制和科技创新。坚持把创新体现在工作思路上,深入贯彻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原则,切实把握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水利安徽”战略新内涵,努力在工作思路上更加符合科学发展,在工作举措上更加适应时代要求。坚持把创新体现到深化各项水利改革上,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水利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把创新体现到科技兴水人才优先行动上,夯实水利改革发展的智力支撑。
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强系统治理、科学规划,抓紧编制完成新一轮全省水利建设规划、灾后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有序有力推进各项专题规划和前期工作,健全完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推动进一步治淮工程、长江干支流治理工程建设,加快引江济淮、大中型水库水源地工程建设,推进新安江综合治理工程,不断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加快薄弱环节治理,组织实施好《安徽省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着力补齐抗灾减灾短板。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着力提高水生态文明水平。坚持节水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双控”行动。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河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湖波江色共享的水生态文明。
实施开放发展行动,营造“两手发力”的新格局。进一步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推进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全面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为水利建设营造长期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水利,以多种形式盘活水利资产,促进水利资本滚动发展。规范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提高水利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实施“互联网+水利”建设,促进水利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在水利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实现治水安民、兴水惠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大民生水利建设,使水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合格率。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全面有力有序完成水利扶贫攻坚任务。 ■
责任编辑 张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