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爱情挽歌——小说《傩赐》中秋秋与蓝桐的形象分析

2016-02-04 21:14:51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科研处贵州凯里556000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期
关键词:苦难王华

文 静(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科研处,贵州 凯里 556000)



苦难中的爱情挽歌——小说《傩赐》中秋秋与蓝桐的形象分析

文 静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科研处,贵州 凯里 556000)

【摘要】贵州女作家王华的中篇小说《傩赐》,直观地向世人展示了底层生活的痛苦和悲哀。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秋秋与蓝桐的塑造,审视着生活在半封闭山区里的人们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在秋秋和蓝桐的形象中融入了作家的切身体验和深切思考,并把人物的生存处境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在透视秋秋和蓝桐的爱情悲剧与乡村贫乏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更注重挖掘他们精神世界、表现他们的心理动向,体现出作者对底层人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王华;《傩赐》;苦难

贵州女作家王华的小说《傩赐》,以一个辍学高中生“我”(蓝桐)的身份和视角来审视所处的世界,并通过这一视角在读者面前展示了秋秋、雾冬、岩影、父亲、母亲、村长陈风水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凄美爱情与荒诞的婚姻悲剧。

女主人公秋秋是个瘸子,“但秋秋好看得不得了”。这个美丽而身患残疾的姑娘,由于大哥需要钱娶媳妇,被嫁到了有着鄙陋婚俗的傩赐庄。虽然表面上来秋秋家提亲的是蓝桐的二哥雾冬,拜堂的也是雾冬。实际上秋秋是蓝桐、雾冬和同母异父的大哥岩影共同凑钱娶来的。新婚第一个月里,秋秋按规矩要跟第一个丈夫雾冬一起生活,如果她怀了孕,则可以跟雾冬过一年半的夫妻生活;若没有怀孕,就得轮流跟蓝桐和岩影过。对于这样的婚姻,秋秋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在她与雾冬过了第一个月的新婚日子后,当雾冬父亲宣布秋秋要开始与蓝桐过一个月的新婚时,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秋秋是山外的人,她在被蒙蔽之下嫁进傩赐,当明白自己嫁的不只是一个男人时,她的反应十分激烈。因为从小生活在实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群体中,她绝不认可和接受傩赐的婚俗,她的反应和行动表现出她与傩赐庄人巨大的文化意识差异。

当雾冬的父亲宣布秋秋与雾冬第一个月婚姻结束,下个月轮到跟蓝桐过时,秋秋无法接受这有悖伦理的安排,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不得不采取逃离的方式进行反抗。秋秋跑回娘家向大哥求助,当大哥听说是兄弟三人凑钱娶的秋秋,开始他很气愤,但当他听雾冬说如果秋秋不回去就让他退还彩礼钱时,他妥协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没有勇气和妹妹一起去告状,更没有钱来退还彩礼。他只有妥协、屈服,转而做起了秋秋的思想工作。秋秋虽然心里极不情愿,但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回到了原来的家,在雾冬妈的劝说下,秋秋只好妥协地、绝望地听从了命运的安排,与娶她的第二个男人蓝桐开始了夫妻生活。尽管秋秋以不吃饭,整天掉眼泪来抗议这种荒诞的婚俗,但在贫穷落后的现实面前,在根深蒂固的传统里,这反抗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最后秋秋只有希望尽快怀上蓝桐的孩子,好与蓝桐做一年半的夫妻。可是秋秋太天真了,秋秋的下一个丈夫岩影,是蓝桐同母异父的大哥,三十五岁的他因挖煤而失去了左耳和左手。当听说岩影要接她去过日子时,秋秋俨然已将岩影看成是一个疯子,她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不相信她还有第三个丈夫,并且是岩影这样一个丑陋的人。尽管岩影很喜欢秋秋,千方百计讨好她,为她打来山鸡,有空就去欣赏秋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岩影在秋秋的眼里是那么的丑恶、可憎。被逼到了岩影家后,岩影对着秋秋唱了几天的情歌,秋秋还是到乡里去告了岩影的状。乡里派来了干部进行调查,但在村长对上级应付自如的欺骗,以及整个傩赐人的刻意隐瞒下,秋秋再次失败了。

蓝桐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叙述者,也是傩赐半封闭生活的观察者,他眼中的现实是作者艺术想象的临界点,由这个临界点出发,作者对苦难作了深邃的思考,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性关系,去揭示生活中的矛盾。蓝桐原本上着高中,但临开学前,却被父亲告知要把上学的钱拿来给他们兄弟娶媳妇,于是他辍学了。蓝桐是傩赐庄唯一上过高中的人,是农村里的知识青年,他对山外的世界充满向往,可是他通过求学走进现代社会的理想破灭了,只能听从父亲用上学的钱与两个哥哥凑份子娶媳妇。对于命运的安排,蓝桐心理充满矛盾,既不情愿又无办法,直到秋秋的到来才点燃了他生命中的激情。蓝桐对秋秋一见钟情,在雾冬和秋秋成婚的第一个月里,他窥视、偷听新房的动静,旁观雾冬与秋秋的野合,对性充满了好奇与欲望。和秋秋发生肉体关系后,他的性格分裂表现得非常明显,蓝桐对秋秋的遭遇深感同情,对傩赐古老的婚俗厌恶反感,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心理想的只是逃离傩赐,去过另外的生活,而他眼前的路就跟傩赐的天气一样浓雾重重,使他看不清未来,只有在这混沌里接受与哥哥们同娶一个女人传宗接代的荒唐现实。甚至当秋秋去告状时他也没有给秋秋支持,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蓝桐是爱秋秋的,秋秋对蓝桐也有好感,因为蓝桐多次保护秋秋免受伤害,劝说父亲不要强迫秋秋与大哥和自己结婚,阻止大哥强暴秋秋,陪秋秋到煤矿挖煤挣钱差点丧失了性命。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蓝桐只能尽其所能给秋秋以温暖和爱,使秋秋从他的身上看到了爱情和未来的希望,而这希望却只能是渺茫不可及的幻影罢了。这使蓝桐的心理充满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他要和秋秋过一辈子,就意味着两个哥哥娶不上媳妇,要一辈子打光棍。在傩赐这个闭塞、落后、仍保留着陋习的环境里,蓝桐最终选择了离开,“我像翻垃圾一样翻弄着我的思想,里面没有一点积极的东西,倒是发现,我比秋秋还要恶心傩赐庄的这种生活,我比秋秋更想逃离傩赐这个地方。”他自觉地认识到了乡村苦难生存的荒谬,最终没有像哥哥们那样挣扎在苦难中相濡以沫。

傩赐庄的这三兄弟虽然都很爱秋秋,但秋秋最爱的是蓝桐,秋秋能想到的拯救自己的唯一办法,是和蓝桐一起挣钱把“份子钱”还给雾冬和岩影。这也体现了她对爱情最朴实无华的信仰,那就是和另一个人建立在感情互通和共同生活理想基础之上的爱情。她选择了蓝桐,和一个男人过一辈子,这是秋秋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秋秋只得跑到煤矿上挖煤挣钱还债,却因劳累过度而流产。经过多次抗争的秋秋又回到了原点。当秋秋想与蓝桐一起逃离傩赐时,又因怀上了雾冬的孩子而破灭了。她爱蓝桐,却怀上了雾冬的孩子,她拒绝岩影,可又没钱还债,命运把这个弱女子抛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雾冬也想一辈子拥有一个女人,他到煤矿打工挣钱却不幸被打断了腰而瘫痪。当蓝桐决定哺育雾冬的孩子并与雾冬、秋秋一起生活时,却被秋秋拒绝了。因为秋秋知道蓝桐有文化,最终是要离开傩赐的。只有岩影是一心一意地爱着她,尽管她不爱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秋秋选择了现实地对待自己的命运和感情,也最终选择了和岩影一起生活。秋秋本可以走出那个非人性的生存环境,但在雾冬瘫痪之后,秋秋却没有选择她爱的蓝桐,而是和蓝桐的两个哥哥一起过。她最终放弃了对“一妻一夫”正常生活的追求,或许是女性的善良本性被感化,或许是人性美、责任感、义务感使她勇于担当起苦难,也或许是傩赐那漫天的大雾让她迷失了。

我们也许对秋秋最终的选择难以释怀,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理所当然。她知道蓝桐的心在天上,蓝桐早晚还是会走的,所以她想解脱蓝桐,让自己所爱的人拥有和傩赐庄人截然不同的新生活,而不是强迫他留下。最终,人们能理解秋秋选择了残酷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爱情,这是人类求生本性的自然流露。秋秋和傩赐的所有女人都曾经为生活和爱情抗争过,但最终都安详地和苦难融为一体,苦难不再对她们产生剧烈的影响,她们也就超越了苦难。但可悲的是,这种超越本质上却是一种绝望。苦难之所以可怕,不在于它给我们造成多大的痛苦,而在于它动摇了我们生命的根基,打击了我们对生活的信念,并把我们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境地中,使人没有了追求,没有了自觉,剩下的只有如何去适应苦难。从秋秋的身上我们看到人性的局限和无力,对于秋秋,我们也许只能叹息,却很难评判,因为生活中的许多内容都难以做单一的、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对于蓝桐的离去,也许是道德上的背叛,也许是行动上的逃避,但也可看作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因为逃避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拒绝,从这一点上看,他比傩赐庄所有对苦难逆来顺受的男男女女更具主动精神。我们有理由指责蓝桐的自私,但我们也看到他对爱情的放弃是一种自身充满痛苦的无奈选择,正常生活的目标在他眼里是如此遥远,除了走出傩赐似乎没有别的道路。但蓝桐和秋秋一样,他们身上有着更深层的、宿命似的悲剧,那就是无论是选择留下接受命运还是离开到别处寻找希望,有时侯苦难并不外在于某处,而是深植于人的内心之中,使人无处可逃。

参考文献:

[1]周昌义,傩赐.编者按[J].当代,2006,3.

[2]姚曼,王华.文学就是作家的胸怀[J].贵州都市报,2009,6(3).

[3]王华.我要回到篝火旁[J].文艺报,2008,9(23).

作者简介:文静(1982-),女,苗族,中央民族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贵州省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讲师,《黔东南党校学刊》编辑,主要从事文学批评,民族文学及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苦难王华
老妈的高招
三月三(2017年11期)2018-01-09 18:58:41
老妈的高招
三月三(2017年11期)2018-01-09 02:48:44
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侨的力量推动着我
华人时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8:47
王华主任随江苏新闻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圆满成功
华人时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8:46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苦难意识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12:43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19:39
从蒙克看向朱耷
王华主任会见韩国知识文化财团理事长辛圣恩一行
华人时刊(2016年16期)2016-04-05 05:57:24
Factor-graph-based iterativ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ignal detection algorithm over time-varying frequency-selective fading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