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价值与功能研究综述

2016-02-04 18:24高克祥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庙会功能文化

高克祥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庙会价值与功能研究综述

高克祥

(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庙会作为民众公共生活的载体,在村落价值荒漠化背景下研究其功能,有助于乡土社会秩序重建与村落伦理再塑。本文对庙会的功能进行归纳综述,包括宗教信仰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经济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又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庙会功能的侧重点。已有研究虽然对庙会的功能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但是深入聚焦分析本土情境下庙会的功能不足,尤其是对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研究的较少。

庙会;功能;社会管理;启示

一、庙会功能的界定

庙会,《辞海》解释为“庙市”,是中国集市的形式之一。不同领域的学者对于庙会有不同的见解。高占祥先生认为庙会是一种文化,寺庙是这种文化的依托,宗教活动是庙会产生的最初动因,在固定的时间以寺庙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举办集市活动,把艺术、宗教、商品贸易等融为一体。段宝林先生把庙会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认为庙会与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笔者认为庙会是伴随着宗教活动而产生的,是以庙宇或周围为“场域”的一种集宗教、娱乐、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庙会起源于西周春秋时代的祭祀,在唐朝时兴起,宋元明清得以继续发展,文革期间全国各地庙会曾遭到严重性破坏,庙会也随之销声匿迹,70年代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庙会的复兴,对于庙会的研究也随之兴起。

按照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功能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庙会的产生也是基于庙会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它有什么怎样的功能,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有哪些不可或缺的价值,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庙会的功能都各抒己见,现对已有关于庙会功能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并进行简要评述。

二、庙会的功能分类

(一)宗教信仰功能

宗教对于人们精神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国的庙会就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祭祀。聂凤峻、刘俊杰在《因势利导,发挥现代庙会的积极作用》中指出:“在庙会形成规模以后,宗教信仰仍是庙会的一面旗帜和精神支柱。在古代科学文化不发达、人们迷信思想很浓的情况下,神是有号召力的。”高有鹏、孟芳在《中原民间庙会文化简论》中指出:“在漫长的远古社会,庙会和崇神是一体的,人们祈祷神灵,希冀农业生产的丰收。”

(二)文化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是指对民族文化的积淀和传播,是对中华艺术的发扬。庙会期间会演奏传统的戏剧,会有品类繁多的手工艺品,会进行传统的祭祀,民间传统的饮食也会受到青睐。庙会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发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水平的进步,庙会的经济功能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庙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庙会上呈现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各种小商贩在庙会上出售商品,促进了商品贸易的流通,繁荣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乡村庙会分布随之日益增多,集镇地区、乡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经济贸易功能也逐步增强。豫西北的庙会市场主要出售百货商品、农村耕地用的农具,买卖牲畜,交易药材,商品的种类、数量和交易量都是其他一般集市无法企及的。

(四)社会整合功能

庙会是一种集体发出的行为,具有凝聚社会力量、协调社会人员关系、应对社会耦合性不足的功能。孙文莲、王俊奇在《河北省庙会节庆活动所蕴含的民俗内容和文化价值研究》中指出,庙会的功能主要是文化传承、团结凝聚、心理调适、社会稳定等功能。又如岳永逸在《对生活空间的规束与重整》中指出庙会具有整合凝聚功能、德育教化功能以及调节生活节奏功能,再如高有鹏认为庙会具有规范社会及教化民众功能。

(五)社会服务功能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平均受教育文化程度的提高,党和政府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度加大,农村庙会功能由传统的宗教信仰功能逐渐弱化,演变为了以经济贸易功能为主及以其他功能为辅的多元功能,庙会越来越多的是为大众服务。刘慧、秦燕在《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中指出,在转型时期,庙会在继承原有功能的同时又衍生出了新的功能,“在庙会期间举行救助仪式,对当地的特困户,庙会拿出一部分资金,为他们买些面粉或毛毯,在庙会上举行救助仪式发给他们。有些寺庙还给学校捐钱、为村民修路,让庙会的香火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不同时期庙会功能的侧重点

部分学者重点阐述某个时期庙会的功能,从中可以看出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庙会的功能是有侧重点的,例如:李小艳在《明清佛山庙会及其功能的研究》中指出,“明清时期,佛山庙会娱乐活动迅速发展,每一场庙会就是一次民众的集体狂欢,对于佛山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佛山庙会盛况空前,聚集了大量的人流,为商品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集会,同时也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场所——墟集的发展”。详细阐述了庙会的文化娱乐功能与经济贸易功能对明清时期佛山地区的影响。芦昌骏、陈泽华在《清末民初山东地区庙会功能的演变》一文中详细描写了庙会功能的演变趋势,“清末民初时期山东地区的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转型,受其影响,民间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庙会功能的演变方面。这一时期山东地区庙会的原始阴阳功能逐渐弱化,文化娱乐功能开始增强,最后演变成了商业贸易的主要场所,庙会的功能在清末民初时期完成了从古代到近代的完全转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的功能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庙会的活动重心向娱乐消遣和商品交易转移。在社会转型期庙会的功能在继承原有功能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功能。如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民众表达社会需求的功能、为当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旅游观光的功能。

四、庙会功能研究的理论框架及方法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20世纪80年代庙会呈现复兴势头并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关于庙会功能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受英国著名人类学家、人类学功能学派的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印刻在人们鲜明的日常生活中的,而不是刻板地堆积在教科书上的,某一种事物所具有的意义都要依附于当时的环境,人们赋予它的某种意义与价值。庙会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活动,它的产生与发展都处在人们需要它的环境中,它能够满足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能够为人们提供商品贸易的渠道、能够为人们提供娱乐项目等,它是具有自身价值的民间文化。

大多数学者对庙会功能的研究采用的方法是田野调查法,在某一地区庙会期间参与其中,进行考察。如张翠玲在女娲城庙会期间,与当地的妇女老人一起生活,对庙会进行全面详实的考察,写出了《西华女娲城庙会文化价值雏议》。高萍在甘肃兴隆山庙会期间,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田野考察,对兴隆山庙会状况做了详实的介绍。历史比较方法也是部分学者在研究庙会的功能时较长采用的,学者到相关的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管去查阅和摘录与庙会功能有关的资料,也直接深入当地,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向当地居民搜集有关该地以前庙会的情况或者查阅村史,了解庙会功能的变迁。

五、庙会社会管理功能

庙会是农村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世代相传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现象,人类的日常社会生活、行为规范促成了庙会的产生。而庙会反过来也对人类的社会生活、行为习惯产生了影响,规范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根据众多学者对庙会功能的分析,庙会的功能不外乎有精神慰藉、促进经济发展、娱乐功能、社会交往功能、公共服务功能,而庙会重要的功能是社会管理功能。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具体的活动中人们的行为去表现管理职能。李永菊在《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中创新了庙会的功能,提出了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谈到:“庙会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满足了人的基本需求,这正是社会运动的基本条件,在庙会中,民众可以以商品交换获得所需物资,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并提出“庙会的功能分为正功能、反功能、显功能、隐功能,当然,这种分类是人为的,实际上,它们并非孤立、毫无联系,而是交织在一起,又组合成正隐功能、正显功能、反隐功能、反显功能。”

六、思考与启示

从庙会的发端到现代社会,庙会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功能。早期的庙会注重的是对神灵的敬重,是为了膜拜神灵,祈祷风调雨顺、族人身体健康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庙会的功能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由宗教信仰功能变为了更加多元的功能,宗教信仰的功能逐渐消退,而经济贸易、商业往来、娱乐身心、社会服务的功能逐渐增强。对庙会功能不断变化的深层原因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理清农村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发展历程,对庙会的功能有更规范化、更系统性的认识和了解。在工业化、城市化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取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改善,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在新的社会成长阶段农村庙会的社会管理功能,分析庙会在新时期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G122

A

猜你喜欢
庙会功能文化
也谈诗的“功能”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元宵节,逛庙会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谁远谁近?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回到“风”中——评《行好:乡土的逻辑与庙会》
传统庙会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以绍兴舜王庙会为个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