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远 钱杨杰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高师院校根据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研究
路 远 钱杨杰
(玉溪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新世纪到来,所有的事物都在飞速发展,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也逐渐出现于社会需要中的不适应,在摇滚与嘻哈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应被重视。高师院校在音乐专业的发展应与经济新常态变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相符,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师院校在音乐教学方面的体系,具体研究了应在群体关注方面进行的努力,最后提出如何培养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少数民族文化;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进行高师音乐教学改革,虽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没有在其中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想要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任重而道远,除了目前在进行中的声乐与器乐教学内容改革纳新外,还有不可或缺的教学新体系建立与群体关注方面。现如今想要真正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认清时代教育发展的同时,更应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根据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培养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许多高师院校都有着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在拓展人文、艺术素养的同时,深入挖掘优秀的少数民族非物质音乐文化,并对其进行弘扬与传承。在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想要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最重要的是建立高师音乐教学新体系,本文将对此进行简单介绍。
(一)教材建设
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成果,教材建设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最具体的方面,要想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首先要认识到其辅助教材建设在新教学教育教育建构中的重要地位。传承发展少数民族的辅助教材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观念上要追根溯源,具体实施少数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对本地少数民族的民歌和乐曲进行深度挖掘,曲集及相关历史资料应进行收集整理,从而形成专业教材。这不仅仅是一般的教学或活动,更重要的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只有拓宽视野、丰富音乐内涵,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音乐教育学专业大量的生源来自本地区和本民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独具特色,每一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因此高师音乐专业除了原有的课程外,可以通过选修或必修的方式,来普及民族民间音乐。
(三)评价体系
为保证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效果和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内容即为教学中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在以往的其他评估工作中通常使用理工科院的评价体系,因此评价标准偏重于自然科学,而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当采用新型评价体系。不仅要将音乐文化的民族自觉意识作为基础,同时还要以基础教育为载体,最重要的是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原则,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如此才能使少数民族音乐得到真正的传承。
随着经济与文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群体关注作为高师音乐教学中重要方面,只有注重区域性联合与社会性联合才能真正融合少数民族音乐的内涵。
(一)区域性联合
单一地区或单一院校不论在力量上还是视野上都略显狭窄与单薄,我国地大物博,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因其历史悠久且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每所院校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因此不同院校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某个课题,或是时常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如此一来各所院校互通有无,民族音乐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社会性联合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不能够仅靠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更重要的是走入社会,满足文化市场需求,可以通过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机构交流,或是参与当地一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活动。同时各所院校也可以邀请拥有较高造诣的民间艺人进行讲授,或是让学生深入民间,亲身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能够娴熟的运用所学专业,同时要满足现如今社会的各种变化需求。但是目前对于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并且专业课程偏重于理论,缺少当地的民族特色,不仅缺少前沿性,而且因其缺乏现实性易与社会行业脱轨。同时对个人的非专业综合素质应当有足够的重视,不能仅仅看中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在自身的耐心、毅力与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方面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相关工作的完成质量。
各所院校在培养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时,不仅看中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同时也应注重综合素质与在实践中的技能运用。对于一些少数民族聚集地,因其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音乐悠久历史及文化底蕴,对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具优势,因此应在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民族音乐,同时开设实践课程,如汇演、见习等。
为了突现少数民族地域特色,高师院校可以将一些民族乐器作为必修课。现如今,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器乐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被大家熟知的只有二胡、琵琶和笛子等,不仅内容匮乏,而且也没有系统的教材,因此需要各个高师院校对当地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特色的乐器进行研究。不仅要了解民族乐器的风格与演奏手法和技巧,同时对于其演奏曲目及艺术表现能力也要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充分表现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编写出极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音乐教材。
民族音乐传承发展对高师音乐教学来说尤为重要,同时也只有通过教育的途径才能使少数民族音乐得到真正的传承发展。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纪,必须通过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以此来改革高师院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所院校都应当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探索,运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培养极具特色的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01):101-115.
[2]韦华峰.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J].学术论坛,2010,(10):162-165.
[3]王晓霞.回归本位发展,把握自身特点——当下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现状及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4,(01):40-41.
路远(1987—),女,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钱杨杰(1977—),男,汉族,上海人,硕士学历,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