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婧
(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浅析“舞蹈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反思
谢 婧
(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当下,我国大部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多以歌唱和欣赏教学为主。初中的学生性格活泼,应当采用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课堂中恰当的引用舞蹈教学,增强其精神愉悦感,提升其音乐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对此,笔者收集相关资料,对舞蹈进初中音乐课堂进行分析、探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并进行反思。
舞蹈;初中音乐课堂;结合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主要包含歌唱、音乐欣赏、器乐训练、乐理知识教授等几个方面,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辅助型上午教学手段,音乐课长期墨守成规。长期下来,学生慢慢地厌倦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从而丧失了对音乐课程的兴趣,音乐课渐渐变得毫无生气。
新课标准提出一些新的理念:初中音乐课堂应当依据初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稳定地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而舞蹈教学渗透课堂则能让学生参与体验、进行身体律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形体艺术的创造力,提升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中得到美的体验。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其身体各部分发现显著变化,是成长最迅速的阶段,也是其形体舞蹈塑造的关键时期。大部分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变声期,处于变声特殊时期应当保护嗓子,严禁大声喊叫,尤其要减少方法不得当的演唱。可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设少量舞蹈课来补充歌唱课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舞蹈课进入初中课堂后,学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舞蹈语言,不仅身心得到释放,在美的肢体动作中对音乐也加深了体验。可以自然而然地去发现美、创造美,提升对音乐的敏感性。把音乐知识渗透进舞蹈中,从舞蹈的造型以及律动中提高对相关音乐知识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不仅在舞蹈实践中收获相关知识,还能锻炼身体,加快血液循环和骨骼的发育,提升肢体关节的灵敏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能得到很好的放松,精神愉悦感增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舞蹈中学习音乐知识,学生焦虑、疲惫的情绪得以释放。大量实验表明:舞蹈在消除疲劳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业上的压力。
(一)教学准备
1.首先,应当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前简单地进行交流
初中生年龄约为12、13岁。他们的意识形态多受情感的支配,缺乏理智,容易激动和冒失。在教学前,师生应当相互认识,教师语言幽默诙谐,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建立和谐的关系。舞蹈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孩子们只有在正面情绪的引导下,才能充分表达出音乐舞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孩子们紧张、拘谨,而心里与身理反应通常是互通的。脾气较差的老师会导致学生反应迟钝、肌肉僵硬、肢体不协调等。耐心地教师通常能提高学生的信心,教学成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教师应做到严爱并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其次,鼓励学生动脑、动手
由教师的主导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们觉得音乐这门学科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而不是一种强制的学习。
(二)启发式教学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舞蹈是陌生的。教师如果每一个动作亲力亲为地进行示范,会造成学生音乐学习的依赖性和惰性。有时即便教师示范也解决不了问题。绝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个别指导和悉心教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老师感到疲乏。因此,需要形成一套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1.联想启发
舞蹈生动、有很强的表现力。但舞蹈训练起来却十分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配上抒情、优美的伴奏音乐,从而解决单调乏味的舞蹈集训。
2.观式启发
课堂让播放一些舞蹈作品给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鉴赏水平。在欣赏中提高学生对不同舞蹈的理解能力。例如:笔者在2014-2014年第一学期区级公开课《青春舞曲》授课之前。为了丰富学生一些有关维吾尔族族的知识,了解这个民族的特点。课前我做了不少功课,寻找了许多维吾尔族的舞蹈视频,欣赏了新疆人民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扭腰、动脖以及脚步动作等。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的形象。同时对脚上动作——进退步、耸肩、动脖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语言启发
教师声情并茂地语言往往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幽默、形象的比喻往往能提升学生探知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舞蹈的学习。例如:在教蒙古族短调民歌《嘎达梅林》时,笔者启发学生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蒙古人民赛马在草原驰骋的矫健形象。做马步舞蹈动作时要粗犷、勇猛。情绪上要激昂、欢快、热情。学生经过我的引导后心领神会,舞蹈动作得到了提高。运用生动、准确的艺术语言在启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
(三)科学方法,因材施教
初中音乐课堂的舞蹈教学活动并不是培养上台表演的专业演员。其授课目的主要是练好身体,练习基本功,提升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为日后舞蹈节目的编排打好基础。此外,也尽量避免将专业舞蹈学校的高强度训练模式搬到初中音乐课堂的舞蹈体验当中。作为一名在初中阶段任教的音乐教师,我们将舞蹈融入课堂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从本校的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编排恰当、难度适中的教学内容。个人的浅薄见解是安排学生学习的舞种类型可多样化,但程度不宜太深。舞蹈课时所花费的时间不宜过多,课程安排时间紧凑、环环相扣,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结合民族舞、芭蕾舞、国标舞等,以及一些基本的创作技巧,从而完成了舞蹈教学的基本任务。
(四)加强学生的乐感训练
音乐与舞蹈关系相当密切。舞蹈动作的强度、柔韧度及其情感的表现都与音乐的起伏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音乐舞蹈课堂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乐感”。学生乐感的提高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懂得打节拍。把音乐与舞蹈节奏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日后音乐课堂的舞蹈教学中我会竭尽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引导他们融入到相应的情感、意境中去,培养其“乐感”,提升他们的肢体表现水平,为打造舞蹈造型及舞蹈动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希望能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预留中十分钟左右播放一些舞蹈佳作,让学生伴随着音乐体会“乐感”是什么,如何用“乐感”去塑造相应的舞蹈造型,让舞蹈更具感染力。
舞蹈教学还可以融入动作、造型等。目前的音乐教材中关于舞蹈的课题相对较少,可以将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法与舞蹈教学授课相结合。舞蹈教学模式进初中课堂,在教学实践之前应当富有想法以及相对应的设计。想明白教学目标的实现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设计相关性的环节。
在舞蹈授课中,紧密联系、结合教材,并结合所学的其他相关的音乐元素如重复、对比法(如苏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爱星满天》里),还可以结合乐器、声乐教学等进行相关性的律动。甚至可以将体育元素、美术元素等于音乐、舞蹈动作相结合。我们应当从课本中最简单的乐曲入手,配上较为简单的肢体语言,再配上音乐,慢慢过渡到难度较大的舞蹈肢体动作。
此外,一堂课可以从细节出发,比如抽取一个小点——如动作原速,跟时间、力量、空间相结合进行编排。从两个八拍出发,因为两个八拍的难度并不大。在给零基础的初中生讲授舞蹈课时,可以先从简单的两个八拍着手,老师先给学生一些元素,当学生实在无法想象出舞蹈动作时,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简单的舞蹈元素进行结合创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动作的千奇百怪。通常一个教学班50人左右,组织、掌控起来难度较大。
舞蹈融合其他艺术要素会更加渲染意境,如舞蹈配上朗诵意境会更加美,甚至可以配上一些文字,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以造型或者律动呈现,由学生自由编排。
[1]霍霄云.谈中学音乐中的舞蹈教学[J].音乐教学.
[2]李倩.试论舞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观察视角,2011,(2).
[3]陈一慈.中学音乐课中舞蹈教学的建议[J].万花筒.
谢婧(1989—),女,汉,福建宁德,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厦门市思明区观音山音乐学校,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