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新民歌”的审美诉求及价值取向

2016-02-04 16:52:16马丽君
北方音乐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歌声乐民族

马丽君

(信阳艺术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

论新时代“新民歌”的审美诉求及价值取向

马丽君

(信阳艺术中心,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民歌也成为人们在日常娱乐生活中所需要的娱乐方式。“新民歌”能够把民族的风格和通俗流行的风格相结合,最终展现出具有时代和现代的审美取向,同时也需要注重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商业性和普及性,在新时代的“新民歌”不断的发展阶段,为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路径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新时代;新民歌;审美诉求;价值取向

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中国民歌无疑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孕育出中国文化艺术的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显出的新时代“新民歌”主要指的是诞生在20世纪末期以来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声乐艺术,这一艺术中加入了大量流行的、现代的音乐元素的一种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影响着新民歌的传播与发展,从广播到音乐电视再到网络,新民歌也从单调的听觉美转化至视觉、听觉美的新高度。

一、新时代民歌的先行者和代表作

在我国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音乐艺术是人们非常关注也是备受欢迎的一个种类,发展至今,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新民歌”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陈思思是“新民歌”在发展初期的领军者,在1994年,陈思思演唱的一首《情哥哥去南方》成为了当时青年歌手大奖赛中的银奖,至此“新民歌”的先河被她所开创。这首歌和以往民歌不相同的就是,其歌词在选择的题材上更加贴近百姓们的日常生活,并且使用了男声女声对唱的手法,这也是现代化的声乐演唱效果,同时她还把民族演唱方式和通俗的演唱方式相结合,在这之后“新民歌”的浪潮被掀起。在那之后相继出现了“新民歌”的歌手,如:祖海、汤灿、宋祖英、张野等等[1]。

二、新时代审美诉求下新民歌发展的美学意义

(一)新时代“新民歌”艺术美的表现

发展到最新的时代和阶段,“新民歌”已经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很大程度上占领了歌曲的市场。“新民歌”是能够彰显演唱艺术美的最新形态,具有声乐艺术的美学意义。同时“新民歌”也强调了音乐的审美感受,为了能够吸引受众的听觉,所发展出的最好的一种音乐类型。“新民歌”在一方面通过最新的听觉表现出蕴含的韵味,以此达到声音传递的要求。另一方面还使用了多元化的演唱方式,展现了前卫的音乐之美。同时“新民歌”配上华丽的舞台包装,绚烂的舞蹈以及MV的制作,都能够给受众视觉上美的冲击和感受。“新民歌”在歌词内容上一般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为主,这也使音乐的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能够快速的把听众和演唱者的情感上得出共鸣,这也是“新民歌”受到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新民歌”在各个方面展现了音乐的综合美感,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感受,这也是其能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原因。

(二)新时代“新民歌”现代性表现

“新民歌”在舞台上的表演需要展现出其现代性的特点,主要就是由于舞台和表现是现阶段“新民歌”发展的主要媒介,同时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为了能够满足受众在听音乐过程中的审美感受,“新民歌”的表演越来越趋向于流行音乐,至此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新民歌”的演唱过程中舞台是展现现代流行时尚元素的重要载体,为了能够为观众良好的展现音乐元素,“新民歌”使用了丰富多彩的灯光和服饰,这也是现代性重要的表现形式。如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中国民歌大会》等平台。在传统的民族音乐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圆润的声音,多样的演唱和润腔技巧。而现代人比较喜欢的就是流行歌曲,这种歌曲的主要特点就是演唱比较简单,“新民歌”刚好以此二者连接点为契机,也在根本上顺应了歌曲发展的潮流[2]。

三、新时代“新民歌”的价值取向

(一)新时代“新民歌”的商业价值

“新民歌”是现阶段一种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且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条件下,也逐渐成为一种“商品”,由此可见,“新民歌”不仅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有使用价值,更有强烈的商业价值。主要表现在“新民歌”的商业性突出表现就是能够为歌曲的创造人员和演唱人员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 “新民歌”的商业性也展现了受众想要获取新民歌是需要付费使用的需求,这也是艺术价值获得体现的途径之一。此外,“新民歌”在演唱过程中的商业性还展现在需要融入到非常多的商业因素。因此“新民歌”的诞生主要就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标,获取良好的经济利益为发展目标的商业价值体现[3]。

(二)新时代“新民歌”的文化价值

“新民歌”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还代表着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的文化价值。我国“新民歌”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并且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和中国的民俗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新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上能够看出,我国的各个民族中都在以自己的风格特点展现着歌曲的特点。并且五十六个民族中演唱“新民歌”就有五十六中不同的方式,这也是现阶段“新民歌”在我国各个民族中存在的文化价值,同时每个民族的“新民歌”按照自己的风格发展,也在根本上丰富了祖国音乐的宝库,这些都是新时代的环境下“新民歌”的文化价值体现[4]。

四、新时代“新民歌”发展的广阔前景

随着社会的大战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民族声乐艺术也呈现出了创造和演唱的多元化特点。其中,“新民歌”的诞生也是现阶段民族艺术的重要展现。一般情况下“新民歌”的演唱者运用的是民族和通俗相互结合的全新演唱方式,但是这种歌曲在当下所强调的多是商业的包装和视觉以及听觉的体验。这样也能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情况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推出“新民歌”还是针对其本身的创作和完善,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同时对于民族声乐文化的建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五、结论

回溯中国民歌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灿若繁星。从上古歌谣、先秦《诗经》到汉代“乐府”、唐代“竹枝词”,再到明清“时调”,以及近现代民歌,那些回荡在历史长河中、气势磅礴亦或吴侬软语的时代表达,无一不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新时代“新民歌”的发展跟随时代的步伐而衍变,因此这一演唱艺术的发展也是历史必然经历的阶段,在众多的演唱方式中,“新民歌”成为音乐多元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高峰,其所具有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同时也能够在根本上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添砖加瓦。新时代“新民歌”的发展能够为民族声乐的进步和多元化的结构中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是新时代和新民歌在发展中人们给予其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新民歌”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也是在新时代的环境中,音乐领域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

[1]张丛皞.浅谈建国后废名诗评风格的承续与转变——以《新民歌讲稿》为例[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02):57-59.

[2]范玉刚.人民美学的尊崇与崇高风格的凸显——“十七年”文艺创作的审美思想史研究之一[J].中国文学批评,2015,(02):27-39+125-126.

[3]陈伟,李红梅.民国歌词中的契约精神——中国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与审美现代性研究之一[J].江西社会科学,2011,(05):178-186.

[4]席扬.“转折时代”的“持守”与“弃斥”——“十七年”时期老舍与赵树理文学行为共同性及其意义的考察[J].民族文学研究,2014,(02):5-18.

[5]王纯菲,王影君.现代性视域:近现代以来中国广告女性角色诉求取向的演变[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5,(04):42-50.

猜你喜欢
民歌声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1期)2018-01-23 03:41:20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12期)2018-01-23 03:13:4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声乐诊疗室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