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钦州文化名片 传承千年坭兴古陶
——钦宝斋的经营理念与艺术创新

2016-02-04 15:45苏葆荣黎靖群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

苏葆荣 黎靖群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打造钦州文化名片传承千年坭兴古陶

——钦宝斋的经营理念与艺术创新

苏葆荣**黎靖群* 1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钦宝斋是钦州坭兴陶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人才摇篮,建厂初期远请人才,先后走出梁乃龙、刘明洲、黎昌权等大师。掌门人吴威视坭兴陶为钦州文化名片,为员工待提供优厚待遇,以“感情留人”,也支持创业。钦宝斋的工艺师各显其能:人物浮雕能手戚进平大师喜欢绘画,重视同行互动及收徒授艺;山水花鸟和书法的全面手韦椿荣大师创作与传承并重,擅长诸体书法并有坭兴陶研究论文。湖北籍世代玩泥巴的拉坯大师王景富善于大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技巧高超经验丰富;女工艺大师彭兴玉是土生土长的坭兴妹,在花鸟和书法雕刻方面技艺精湛。

关键词:钦宝斋;吴威;戚进平;韦椿荣;王景富;彭兴玉

在北部湾的文化大浪潮中,钦州坭兴陶就是汹涌澎湃的一片浪花,推动着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钦宝斋因钦州坭兴陶而生,为坭兴陶产业默默奉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长刘云山在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钦州市市委书记张晓钦、钦州市市长肖莺子等领导陪同下莅临钦宝斋视察,极力肯定钦宝斋成就的同时也表达了殷切期盼。

一、坭兴陶人才的推手——钦宝斋的掌门人吴威

他是一个半路出家的企业家,曾是教师,也做过公务员。回忆起如何结缘坭兴陶,吴威记忆犹新:曾经追讨欠款来到钦州,嗅到商机后果断创业。

吴威把坭兴陶视为“钦州城市名片”,更当作一个个“可带回家的钦州”。“钦宝斋每年生产十万件产品,就是钦州十万个义务宣传员,就是有十万个人把‘钦州’带回了家。”吴威结合坭兴陶的特点传承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发扬钦州文化与精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对钦宝斋的评价很高,他认为钦宝斋为钦州坭兴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推动了工艺技术的进步。采访时吴威说:在2006年以前,钦州坭兴陶平均每个月制作出来的产品还不到50个,没有很好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很多作品是因为计算不够精细而产生很多次品,出窑率并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坭兴陶的发展。

钦宝斋2006年成立,占地13亩,设置有生产制作车间、大师工作室、产品展示厅等共3000平方米,引进专业陶瓷生产配套设备113台(套)。其集坭兴陶工艺品研究、开发、生产、展示、营销于一体,倡导“传承民族艺术,光大传统瑰宝”的理念。在钦宝斋的影响下,坭兴陶的发展渐渐活跃起来,在2006年到2009年间每个月的产量翻了一倍,厂家从16家扩展到100家,这对于坭兴陶发展来说可喜可贺。

吴威管理公司有一套方法和原则,努力将钦宝斋打造成为一个培养人才的摇篮。首先,员工待遇好。接受采访的时候,从员工们乐呵呵的笑脸中就可以感受得到他们工作的快乐。他不无骄傲地说,钦宝斋员工的工资都比别的厂家多三分之一。他希望能够给员工们一个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让员工觉得在钦宝斋工作有荣誉感,走出钦宝斋后有心理优势和自豪感。其次,提倡“无为而治”,以人为本。他深知,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而要招聘到人才和留得住人才,不仅要以“事业留人”,还必须以“感情留人”。

公司成立之初,他亲自到景德镇等地方去邀请高水平的工艺师。时到今日,他已经扬名钦州。在公司成立至今,从钦宝斋走出去的大师数不胜数。钦宝斋创建之初秉着“聚一流人才、创一流产品”的建厂方针囊获众多人才。当时钦州坭兴界公认的三个第一齐聚钦宝斋:拉坯第一梁乃龙,刻字第一刘明洲,刻画第一黎昌权。

吴威说,他很支持员工走出去创业。而如今,这些大师早已经走出钦宝斋,创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钦宝斋走出去的员工中有两位已经自己当上了老板,月收入都有十几万。有一个员工走出去后自立门户,在永福广场的旁边开了“永福坭兴陶”。

钦宝斋拥有完善的生产流水线,在鼎盛时期有工人将近100名。如今的钦宝斋也已经成为钦州坭兴陶行业的骨干企业,是广西民族文化及传统民族工艺的一面旗帜。吴威相信通过加大与政府的合作,做好宣传和销售,培养出更多的坭兴陶人,钦宝斋的发展肯定更胜从前。

二、同行互动倾囊授徒——爱好绘画的人物浮雕能手戚进平

戚进平,钦州沙埠人氏,进入坭兴陶行业已经有二十多年。因偶然见到坭兴陶厂招工,就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坭兴陶,更别谈专业的学习。除了在学校接触过绘画外,关于坭兴陶的很多知识都是他进入到车间之后才开始学习到的,如雕刻工艺、翻模注浆等等。他现在工作上所运用到的各种雕刻,包括浮雕、平雕和镂空等都是他自己买书、看书自学得来的。“因为从小就喜欢画画,在学校时经常出墙报”,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兴趣却影响了他的一生。

戚进平的雕刻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主,人物雕刻又以浮雕为主。因为“得到了一些名人和大师指点,才有今日的成就。记得有一次在雕刻一件西施出浴的作品,美工大师覃墨就在旁边指点该呈现一种看似透明的感觉,因为人体比例和浴巾的褶皱纹都要求薄软。”戚进平说。在他所有的作品里,最著名的数《八仙过海》、《四大美女》、《李白》、《仕女图》、《松鹤延年》、《水乡》等,一出来就受到大家的热捧,甚至有些已被社会人士收藏。“承蒙厚爱,有人能够钟意我的作品,这是我艺术创作路上最好的精神支持”。他心中有完美主义情节,“一般人没有细心观察作品,刻得出来就算了,所以效果不好”。但是他不一样,注重作品精、气、神的融汇一体。

戚进平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我还觉得自已工艺还没达到心中理想的状态,我还要继续努力学习。”现在的他还是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来提升技能,“既可以学习到知识,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同行交流,探讨工艺上的问题。”

戚进平目前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女的,姓王,在哪里工作我不过问;另一个是男的,现在在永福陶艺厂做雕刻”。当问道自己的徒弟与自己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会不会因此就在传授技术上“留一手”时,戚进平表示“因为都是同样性质的工作,我不会保守不教的,我所会的东西我会都教给他们”。当问到为何没有想到用文字和视频将自己的技艺记录下来,他谦虚了:“因艺未精,不必献丑!”他的传承,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行动最实在、最可靠!

三、创作与传承并重——山水花鸟和书法的全面手韦椿荣

韦椿荣是70后,南宁人。在进入坭兴陶行业之前是一名中学教师,主要教授书法、画画。机缘巧合,有次他带着学生到一个文化宫去参观,遇到一位友人。友人看到他的画艺之后深感不错,便推荐他进入坭兴陶厂。因为从小就有学习书法和画画的经历,再加上不断学习和交流,工作对于他的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他主要是负责坭兴陶雕刻,题材大多是山水花鸟图和书法。

当问韦椿荣哪种书法他最拿手时,他很是自豪地说:“什么字体我都会。”他曾专门到佛山拜师学艺,或者不时地参加一些政府举办的培训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韦椿荣说,拜师学艺很重要。他也曾拜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刘明洲,专门学习雕刻技巧以及书法,这对于他后来的创走有重要的影响。韦椿荣表示:拜师学艺对于一个人的艺术创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悟性,要靠自己慢慢领悟,有很多的东西师傅是传授不来的。

在不断的学习中,韦椿荣对坭兴陶这门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曾发表《浅谈坭兴陶的雕刻装饰》一文,分享了自己雕刻艺术的一些精髓。他认为,“现代坭兴陶上的刻划装饰是在传统手工技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观念和审美标准,在干坯上采取图案纹样的刻划装饰。传统的刻划装饰主要用在器皿上,而现代的刻划装饰不仅在器皿性陶艺上,也在雕塑类陶艺上得到普遍运用”。而作为坭兴陶的工艺雕刻师,“雕刻作品时所运用到的各种技法要全面掌握,一个好的雕刻作品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足够的耐心,还要有极高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灵气的、富有艺术效果的好作品。”对于坭兴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韦椿荣有意识有行动,他主要以照片的形式传承。如果要制作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视频资料,他也不会排斥。如今的韦春榕,在事业上已经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坭兴陶艺术行列里也小有名气了。为了事业,全家已经全部搬迁到钦州。他说,无论是当初做教师还是“玩泥巴”,家里人都是很支持,这也是他一直能走到今天的重要的动力。

四、大手笔的拉坯工艺师——湖北籍世代玩泥巴的王景富

一件坭兴陶作品,从选泥到抛光总共有12个工艺流程,每个流程都很重要,王景富就是负责拉坯。往往一件作品出来后,人们更关注的是作品的雕刻和窑变,拉坯却常常被人忽视。在这样“不见天日”的拉坯房里,王景富却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心甘情愿为他人做嫁衣,躲在荣誉背后默默坚守。

王景富是一位拥有丰富经验的拉坯工艺大师,作品有大花瓶,大挂碟等。店老板吴威说,“放在店里正面的一个挂碟是钦宝斋镇店之宝,在坭兴陶行业里,目前只有阿富能做出来,制作这样大的圆盘需要娴熟和高超的拉坯技术。”因为拉坯虽然也有规定的数值和比例,但是往往依靠数值并不能拉出来,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依靠经验。

经验的积累不是三两天的事情。王景富除了每天在公司完成工作,下班之后在家里有空的时候就练练手,或者灵感来的时候马上动手。长期积累的经验使得他在创作的时候可以轻松地拉出精美的坯体。在钦宝斋的店铺里有一对将近2米高的花瓶,吴威告诉我们这样的花瓶现在在钦州也是少见了。他们制作了4对才有一对成功。有很多爱好坭兴陶的人士前来咨询,有一位爱好者出价20万,但是他们都舍不得卖。这一对花瓶就是王景富拉坯的。他说:这样高大的一个花瓶要分成好几段来拉坯,而且要持续进行,基本都是一整天都在工作;要拉出这样大的工艺品,不仅考验经验和能力,也锻炼意志和体力。

王景富与坭兴陶结缘也很奇妙。他原籍湖北黄冈,今年已经44岁。在家乡,他的祖辈都是“玩”泥巴的。在他走上“玩泥巴”的道路之前,初中毕业之后就去当兵了。时至今日,他“玩泥巴”玩出了成绩。同样是泥巴,家乡的“泥巴”与钦州的“泥巴”有什么不一样呢?他表示钦州的泥质比较好,比较精细。也许由于泥质,家乡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品,钦州坭兴陶主要是工艺品。

五、钦宝斋的一枝花——土生土长的坭兴妹彭兴玉

她是地地道道的钦州人,家里就在钦州市钦南区。从小就生活在坭兴陶之都,但对坭兴陶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坭兴陶的雕刻要有很好的绘画技巧和书法基础,这正是她踏进坭兴陶的一道跳板。

彭兴玉2006年踏入坭兴陶行业。她并不懂拉坯技术和窑变技术,但她的一双巧手创作的画作和书法却是坭兴陶制作所需要的。她如今在钦宝斋里也渐渐成长成为顶梁柱了,店里的很多作品是她雕刻的。她的作品多是花鸟图以及书法,有一件牡丹的作品更是栩栩如生。她说,雕刻考验的是技术。所以她现在每天下班之后总是坚持最少两个小时的书法练习,因为只要有一天没有练习就生疏了。

坭兴陶与钦州人民共生共长一千多年,从最初的生活用具,到如今获得国家级传统工艺品、联合国杰出手工艺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保护标志等荣誉,历来是重要的钦州文化传承载体。钦州坭兴陶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人们一起去保护和传承。

**作者简介:苏葆荣,文学硕士,钦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黎靖群,钦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

中图分类号:F4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1-0019-02

*2015年钦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项目编号201511607010);2014年第一批钦州学院高级别培育项目、地域特色项目及专利培育项目“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物研究”(项目编号2014DYTS01);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广西高校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15年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当代广西海洋文学的审美特质与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521);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重点项目“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学研究”(2015BMCC03);2015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北部湾海洋区域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5FZW007);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以钦州坭兴陶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15LSZ037);2015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钦州坭兴陶艺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5CSH002);2015年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课程群的应用型大学陶瓷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15C434)的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