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2016-02-04 09:02
黄河之声 2016年14期
关键词:古筝曲结构特征民族音乐

张 秋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孔抗小学,云南 麻栗坡 663609)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张 秋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孔抗小学,云南 麻栗坡 663609)

作为一部非常典型的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是通过改编传统的古筝曲韵律而成。本文通过分析器乐《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从演唱风格和技巧方面,探讨了其艺术处理的风格,希望能对教学和乐器的演奏与学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渔舟唱晚》;艺术处理;结构特征

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拥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互相融合、渗透并且影响,最终所形成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显著的民族音乐特色。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特点与风格,并不断涌现出新的民族声乐作品,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我国的词曲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充分改编和挖掘传统的艺术文化,利用民族声乐的形式,表现一些流传较广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并形成一个全新的音乐风格。通过改编和创新传统艺术,对中国传统的音乐形式进行诠释,并创造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民族声乐改编的民族乐曲中,《渔舟唱晚》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一、器乐曲《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

著名古筝曲《渔舟唱晚》的标题取自唐代土勃所作《滕土阁序》,其乐器的抒情特点是含蓄自然、秀丽独特。犹如水墨画风格,淡雅而洒脱。依据情感分类,作品可分为三大部分:慢板段落优美委婉、从慢到快的模进音型的段落、结尾段舒缓而悠扬。本乐曲的段落前面39个小节都是慢板,起承转合结构非常完整,描述的是一条小船在水中飘动的情景。而承部段落采用了线条四凸的分旋法,具有变化多端的节奏规律。

两个对比乐句组成了《渔舟唱晚》中第二段,节奏声调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加快的速度,也持续增大了力度,音乐的情感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对古筝特有的催板式奏法的成功使用,描绘出一派歌舞升平的场景。收尾是独立的乐句,依据第一段转接部的旋律而成为乐器的旋律。其音调缓慢而悠长,对渔船远去之后的祥和平静的气氛进行了渲染。

作为一首典型的古曲,《渔舟唱晚》的文化内涵非常浓郁,它集古典书法、诗歌和绘画于一体。风格自由洒脱,并不受制约于任何特定的结构和框架。所以,其乐曲的句法结构并非安全生搬硬套小节划分,也不是方方正正的。乐曲《渔舟唱晚》被改编为民族的声乐作品,其乐器结构的重要性和可取性可见一斑。

二、《渔舟唱晚》中的音乐和意境表现

作曲家王志信先生将古筝曲《渔舟唱晚》改编为女生独唱形式的民歌歌曲,它即融合了现代思维方式,又充分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髓。使这首古筝曲焕发出新的活力,有着悠远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它重新排列和组合古筝曲的旋律,融合并创新传统的曲风,使之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并成为大型的声乐作品,即扣人心悬又引人入胜。在演唱歌曲《渔舟唱晚》的过程中,对整首歌曲的意境进行表现,是最重要的。对歌曲的主题思想进行诠释,充分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并在意境中,对歌曲所蕴含的艺术特色进淋漓尽致的表达。

原生态的民歌创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对当时文化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展现。通过对传统民族声乐的继承,并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与现代文化气息相融合,创作出的民族声乐作品与现代人的欣赏习惯相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传承意义。《渔舟唱晚》等一系列的民族声乐作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不断的创作出来,通过对传统文化艺术精髓的继承弘扬,将传统民族声乐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渔舟唱晚》中的演唱技巧

由古筝曲改编而来的民间声乐歌曲,通过客观的曲调,表现出人的情绪的渐变过程,并对原古筝曲的清雅韵味进行了展现。其渐变曲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并带给人充满想象力的空间。歌曲演唱者应具有广阔的声线、丰富的情感和极强的表现力,能唤醒人们内心真实的情感,并用简单的民歌唱出人们的生活原味。

A段演绎适合用轻缓悠扬的声音,需要长久和深沉的控制气息。然后在从深沉到轻松,慢慢的舒展。在这个过程中,声音要柔和连贯、圆润结实,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来保持这种顺畅的演唱。该调的最后要保持高音,对顺利荡舟归来的场景进行展现,因此恢弘的共鸣音要尽量保持平稳。

B段开头,节奏瞬间发生变化,“猛抬头”的大转折,带给人的感染力极其高昂,这三个字不仅需要音域宽阔,同时声调要高,与上一段声调的悠长深沉形成对比,而表现出无穷的张力。这时要有上下贯通的气息流动及饱满的气息,声音要短促有力,声调如山峰一样迂回曲折,带给听众的感觉是酣畅淋漓的。

该段的第三部分将戏曲的部分融入其中。对声音有着极高的要求,节奏明快,所呈现出的艺术表现效果是顺滑灵活的。

歌曲的尾部是A段的重复,所营造的氛围是悠长轻松的,经过B段的恢弘和明快之后,演唱者情绪如同电影中的情节,发生了转变,展现的无比轻松愉悦的场景,渔人们满载而归,随着声调的渐渐放低,渔船也从水面上慢慢淡出。最后一句结束音是g2,对气息继续控制,直至顺畅而灵巧的淡去。

四、结语

《渔舟唱晚》艺术改编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大胆探索,无论其结构特征还是艺术处理,都是非常成功的,彰显了民族乐曲的独特魅力,随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其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会被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所喜爱和了解。■

[1] 曾晶.中西合璧 博古通今——声乐作品《渔舟唱晚》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诠释[J].音乐大观,2013,05.

[2] 刘辉.歌唱中声字关系之思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字关系24字诀[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3] 叶文辉.试论歌唱语言在不同风格歌曲中的艺术表现方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2005,01.

[4] 梁茂春.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创作发展四题——为“当代音乐建设学术研讨会”而作[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01.

[5] 姜宝海.再论《渔舟唱晚》的由来——兼与他人商榷[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04.

猜你喜欢
古筝曲结构特征民族音乐
论莫言小说的复线式结构特征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药物与辅料相互作用差异与结构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东巴文对称型字组的结构特征及音义功能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民族器乐教学中文化内涵探究的途径分析——以古筝曲《行云流水》的分析为例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