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艳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兴 225400)
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研究
朱 艳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兴 225400)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特点
纵观欧洲音乐歌剧的发展,不难看出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广泛的传唱度。在他的歌剧作品中,他对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女高音咏叹调来完成的,这种音乐自身所具有演唱特点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表演风格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通过借助莫扎特歌剧作品,可以进一步掌握女高音咏叹调的表演要点,从而促进歌剧表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对于莫扎特歌剧作品的音乐风格描述,我们可以先从莫扎特本人的生活和思想入手,莫扎特从小出生于音乐世家,有着不可多得的音乐天赋。他的一生命途多舛,早年间奢华的生活以及中年时期的贫困,使得莫扎特的歌剧作品风格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是莫扎特真实生活的写照,例如早期的《伊多梅纽斯》就是在其成年初期阶段创作的,对于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十分明显,在其中也渗透了莫扎特本人的一种性格特点,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喜剧歌剧作品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意义,例如《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等等,这些作品都普遍的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在人物性格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予以刻画,这对于表演者的演唱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演唱者来说,必须要在演唱技巧和风格上有较高水平掌握,这样才可以使剧中人物形象更为贴切的被展现出[1]。此外,《魔笛》是莫扎特整个歌剧创作中的巅峰作品,也是其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同样这部剧在舞台表演上对于女高音的咏叹调演唱也有很高要求。
总而言之,不同时期莫扎特所创作的歌剧作品,都是其不同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映,但是,相同的是,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绘,都用了大量的技巧和手法,再加上不同歌剧作品的风格差异,对于舞台的女高音咏叹调音乐就会有较高的要求,表演者必须要深刻解读作品,掌握剧中人物性格和形象特点,以最为贴切的演唱法来展示出来。
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女高音咏叹调是带有一些丰富的古典主义音乐特征,这样的话就会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有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织体变化、节奏处理以及气息控制等方面,具体来说如下:
(一)古典主义特色的准奏起音
演奏人员在对莫扎特歌剧作品进行演奏时,演唱者必须要具备有足够的演唱功底,起音必须要准确无误,特别是咏叹调女高音的起音上。在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绝对不能出现华丽的上滑音和下滑音,这也是和浪漫主义相互差异的地方所在。莫扎特歌剧作品代表的是古典主义的歌剧作品,需要演唱者在演唱风格上端庄、华丽以及高贵,从这方面来讲,在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女高音咏叹调演唱时,就不能存在有油滑的滑音。
(二)连音唱法的稳定
在女高音咏叹调演唱中,它的旋律线条保持连贯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连音唱法,这种形式的唱法对于音乐的流动性要求较高。莫扎特歌剧作品中的女高音咏叹调一般都是具有这一特质的。例如夜王的戏剧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它所创造的就是一种高度较高的连音效果;但是,相对于此来讲,帕米娜的演唱则是一张具有抒情意味的女高音连音效果,这就说明了要保证连音效果的完美,就必须要对气息技巧有足够掌握,能够在演唱过程中对演唱气息进行稳定
和连贯把握,实现其合理运用。
(三)演唱气息的把握
演唱气息历来都是声乐演唱所必须要控制的要点之一,演唱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浅都会对演唱者的歌唱发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音乐演奏的速度和力度,甚至于在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女高音咏叹调演奏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气息的速度和力度控制要求都比较高,这就充分说明了气息把握的重要性。例如在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时,它的整个演奏旋律中,开始阶段是向上的,主要是为了表现伯爵夫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一种回忆,整个演奏速度较慢,此时对于演唱者来说,就要在气息把握上缓慢的吸气,把持气息的均匀性,而在伯爵夫人知道丈夫不忠时,在情绪上有较大的波动性,而且进入到了激动状态,这时演奏的旋律密度就要适当变大,引起演唱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要正确把握演唱技巧,在呼吸和情绪上有合理控制,呼吸要适当加快速度,急促有力,吸气时也要快速,但是也不能吸气过浅;而对于歌剧的最后一个阶段来说,属于是高潮部分,演唱者的演唱处于一种呐喊状态,演唱者要保持头腔和咽腔处于打开状态,这样可以充分确保共鸣音的持续性,也可以避免爆破性喉音的出现。
(一)音乐节奏较为明确单一
音乐节奏的基本形式可以采用一拍内八分音符的形式或者是十六分音符相互组合形成,这其中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进行相互间的灵活性转换,每一个音符点的节奏性和切分节奏性也可以得到合理运用,在具体搭配上也比较均匀,这样就可以在演奏中,使观众全身心投入享受之中。从节奏的情绪变化角度来讲,如果需要对平和情绪表达时,一般会选择具有很强拉伸感的节奏,例如常见的二拍子、三拍子等等;如果是为了表现某一故事情节的话,则可以采用十六分密集的节奏型,它的节奏相对来说较为平缓;如果是为了表达激动情绪的话,就需要将演唱节奏适当加快,并且在音程跨度上也要适当增大。
(二)快慢速度的交互重叠
在莫扎特的歌剧表演中,同样对于女高音咏叹调的速度有严格要求。例如在作品《魔笛》中的《你别发抖》表演中,就是直接采用了方板来调整演奏速度,通过速度的平稳性来表现出其叙事性特征,而在《复仇的痛苦》中,演奏速度则是轻快的,为的是表现人物情绪的激动状态。从这就可以看出,莫扎特在对自己作品的女高音咏叹调上,特别看重演奏的速度和力度,整个演奏的速度把握不是瞬间完成的,它需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好的通过速度控制来反映人物形象的情绪变化。
(三)织体的多样性变换
在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对于织体的处理十分具有代表性,它对三种基本织体的类型都有特殊的处理。以苏珊娜的咏叹调《快来吧,别迟缓》来分析,该咏叹调重点突出了持续音的节奏织体。整个歌曲部分在8、9、10三个小节上和15、16、17小节上,都是以持续音的伴奏和演唱方法为主。在这个乐曲中,它还利用了柱式和旋伴奏织体完成了相互间的过渡处理,相对来说,柱式和旋伴奏织体属于是三个织体类型中平稳性和节奏感较强的一个元素。除此之外,在平常的钢琴演奏中,和弦分解式织体非常常见,这也是现代歌剧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莫扎特在这方面选择上是将其安排在音乐乐句的句尾空隙之间,这样就起到了补充空缺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和之前的柱式和旋织体实现合理的连贯处理,进而达到了三种不同织体之间的有效融合。总而言之,这三种不同的织体类型,可以和咏叹调之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可以对传统格局织体模式进行创新完善。
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结合莫扎特歌剧作品所创造的初中和个人情感,可以将莫扎特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主要有四种表达类型:
(一)抒情咏叹调
这种类型可以在莫扎特的大部分歌剧作品中找到痕迹,其中以《魔笛》和《唐璜》最具有代表性,它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更贴切表现出人物性格特点。前者采用女高音抒情式咏叹调演唱风格表现了女主人公绝望而又无助的情感;后者采用这种演唱法可以使女主人公唐·安娜的形象更深入人心。抒情式咏叹调主要是为了表现出女性的柔弱善良,它的音域一般是在C1——C3之间,音色较为甜美温暖。
(二)喜剧咏叹调
这种表现形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夸张,在人物性格表达上也过于张扬。例如对《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女仆的形象塑造就是为了体现出伶俐聪明的特点,又如《唐璜》中对村姑采琳娜的形象塑造也是这一目的。喜剧式咏叹调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聪明活泼,它的女高音声音都非常甜美和委婉动听[2]。
(三)花腔咏叹调
花腔咏叹调和前两者相比来说,在具体的表达方式上会有明显差异,它对于女高音表演者的选择要求较高,必须要具有很高的音乐功底方可有资格表演,这主要是与花腔咏叹调的演唱特点和技巧有关,它的表现一般需要有较为成熟的演唱技巧和更具有层次性的音乐来表达出,在对跳音、音阶跑动等技巧也有灵活掌握[3]。例如在《魔笛》和《后宫诱逃》歌剧中,为了尽可能贴切的表达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和冲突,就采用了花腔咏叹调演唱方式,特别是在最后的结尾之处,整个唱法的难度提升,会让聆听着有一种荡气回肠的震撼感,这也是这种唱法的魅力所在。它在表演中女高音的音域一般是在C1——C3之间或者是D3、E3、F3、G3,音色主要介于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两者之间,这种演唱法可以真实的表达出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莫扎特的歌剧作品中更为突出。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在现代歌剧表演研究中仍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其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唱法在人物形象刻画和塑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对于演唱者来讲,就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和手法,并且情感把握也要贴切,从而可以使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效果更为精彩,更能反映剧中人物情感变化。■
[1] 张晨.浅析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J].黄河之声,2015,09:67-67.
[2] 许晓瑜.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特点及技巧[J].大舞台,2014, 04:111-112.
[3] 杨婉琴.莫扎特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风格[J].作家,2015,12: 219-220.
朱艳(1977-),江苏泰兴人,泰州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声乐表演、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