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景
进入“十三五”时期,整体环境的关键词是新常态。数据已经显示2015年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已经跌破7%,2015年下半年,相关数据都不太乐观。而全国建设行业的产值、利润和新签合同额的增长率呈现断崖式波动,许多地方和企业都深感今后几年增长压力之大。
2015年,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产值的增长很不理想,1-9月同比仅增长2.3%,比去年同期下降11.2个百分点,已由强力拉动经济增长的行业变为拖累经济增长的行业。从新签合同情况看,未来一个时期情况更为严重,1-6月,全国工程建设行业新签合同额不增反降,同比下降8.9%,增速同比下降21.2个百分点。
从整个大环境看,应该说从2015年开始,整个经济发展全面放缓,很多企业更多谈论的是如何能够在这个时期进行破题。
对于建筑业而言,多数建筑业企业遭遇经营拐点,增长率下滑。调研显示,多家建筑业企业集团及其下属单位的经营额(产值),在2013年前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波动。增长速度放缓,增长率下滑;部分下属单位施工产值负增长或增长率严重下滑,同时,多数建筑业企业在“十二五”中期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时,并没有相应的举措应对,特别是在一体化业务和多元化拓展上鲜有作为。
从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的建筑业困境来看,反映的是过去十年建筑业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问题。过去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整个建筑业大都依赖外部投资发展。要么就是通过不停开分公司的方式,要么就是通过内容承包的方式,或者是联名方式进行发展。而利用上述手段发展起来的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近年来,各单位成本意识开始建立,但在成本管控上的办法并不多。在空心化管理下,利润率保持低位。由于过往增长模式单一,“经济承包”模式下,空心化的集团无法提升利润率。成本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下降,集团总体利润率水平较低,迫于行业因素(以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为主因),下属单位的利润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联营项目,风险上升,盈利大幅下降。
这些问题主要反映的是建筑业企业的管理问题。过去十年来,建筑业的发展纯粹依靠外部投资拉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选择的是开放性发展,即联名挂号的方式,以开设分公司的方式来发展。在这种单一的发展模式下,对于下属单位的管理力度较低,同时整个行业的人才成本持续上升,导致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从而使企业的整个利润水平也一直保持在较低状态。
业务与资质的单一化也使同质化竞争严重。内部资质与业务同质化严重,特别是房建板块,没有实施统一规划和前瞻性布局,伴随着过去十多年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多数企业房建主业单一化趋势愈加明显。此外,市场分散,竞争无序,大项目比重没有重大突破。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已经超过7万家,但是前50家建筑企业总的市场占有率不到30%,远远低于英国和日本。同质竞争严重,经营领域过度集中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专业化建筑企业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求不相适应。
可以说整个建筑行业遇到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收入问题,一个是利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建筑企业寻求创新。实际上,建筑企业转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结构的创新,它主要涉及的是产业上下一体化和衡量的多元化创新。二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强化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和项目管理机制的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企业需要强化项目经营与成本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建筑业企业目前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状态,整个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建筑企业做出了很多努力。首先,是在战略层面实现转型,顺应一体化转型模式,以构建服务型企业为目标,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和业务多元化转型。过去,施工企业的战略往往是在单一行业竞争,只做一个环节的业务,比如说企业只做施工,不做设计、投资等,这在整个行业中是非常常见的。然而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开始逐步增加业务形态,并向总量延伸产业链,逐步从基于施工行业向综合性的工程承包模式发展。
从横向上来看,企业从单一的施工类型,逐步转向房建、市政等方面的新型业务,这种探索使整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第二个是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战略规划。深化改革、调整转型、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进入“十三五”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而过去,企业最关注的则是拿项目、市场和经营。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未来的企业战略问题。但是从2014年开始,很多建筑企业开始对企业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并把企业战略发展提升到一个高度。
同时,很多建筑企业在关注企业战略的同时,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战略管理体系。这其中包括如何做好战略规划,怎么能够让战略规划落地,并让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整体的计划衔接,让战略规划与企业的预算衔接,让战略规划与企业的绩效衔接,以及如何让战略规划与企业的投资进行衔接。
企业也对整个战略发展的多个方面开始重视,首先是企业自己的发展基调,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十三五”期间,整个新时期的发展基调将不再是规模也不再是快速发展更不是扩张,而是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以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基调,来推动协同、管理和创新,推动下属各个板块的协同,推动各个业务之间的协同,以及关注内部组织之间的协同,同时做好组织的管控以及企业的创新。
二是企业的自身定位,企业会盘点自己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和优势,明确企业各个业务板块的定位,业务归属、业务布局、市场化布局和区域布局,以及在产业链层面的布局等,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三是协同,以定位促进协同,建立企业内部的协同机制,明确协同方式与激励机制,打造企业整体竞争力,培育企业新的增长点。
四是管控,强化集团管控,健全战略与资源统筹管理机制,以信息化支撑整体目标的实现,重效益可持续。
五是创新,注重创新和升级。通过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协同创新,来驱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是强化战略管理,贯彻战略闭环与衔接落地。在方式上协同,思路上系统,落地上深度。过去,建筑企业对于在运营项目管理和经营管理层面的努力,多集中于怎么拿项目,怎么做项目,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够重视。
近两年来,很多企业构建了从战略到运营的完整体系,完善企业顶层架构,基于合同、收入、业务配比,包括结构和项目管理机制,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战略管理确定方向:战略明确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以及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明确了影响企业未来业绩的关键因素,以战略为牵引,引导整个企业的发展。
绩效管理驱动执行:以战略分解的工作计划的实现为导向,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从而驱动企业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努力,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
计划管理明确路径:通过逐层细化,承接重大战略举措,明确行动步骤、资源和负责部门、人员,实现工作重点的明确,并为绩效和预算提供业务方面的基础性输入。
预算管理协调资源:基于战略和计划,统筹资源分配,以资源投入为管控和调整的手段,保障企业的资源投入向战略和计划的重点领域倾斜。
实际上,一些建筑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现有环境下,怎么提升自己某一个环节的竞争力。但是面对现在新的形势,建筑企业靠关系竞争、资本竞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从资源型向能力型转变,如何从单一化向综合化和专业化过渡。
企业要想成为大型、有规模的企业,要么是发展成专业化承包企业,通过专业化提高利润。在核心能力建设上,很多企业开始关注PPP模式下的核心能力转型,包括组织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企业运营管理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整个建筑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要关注几个能力。一是综合服务能力,它体现的是企业从施工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二是企业的经营和项目管理能力。三是多元化的拓展能力,企业在业务转型过程中,除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体化延伸,还要有拓展能力,这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十三五”时期,整个建筑业企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在市场的收入和利润全面下滑的状态下,包括应收账款不断提升的这种大环境下,逼迫着企业需要在整个经营模式下,在业务模式的转型上,在运营管理体系的完善方面,都做出更大的努力。要求企业开始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在构建核心竞争力里面,需要从战略层面到运营层面的一个全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