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闵向波 闵向松
一个奶牛养殖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文/闵向波1闵向松2
(1黑龙江省安达市乳业办公室;2黑龙江省草原工作站)
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奶牛养殖合作社采用的是“集中散养”模式,存在先进设备难以发挥作用、先进技术难以推广等弊端;重要环节统一管理,搞好科技服务和解决资金问题等是当前“集中散养”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改变“集中散养”的合作社体制为股份制,实行“五统一”管理,建立核心示范牛群等。
集中散养;合作社;弊端;建议
2015年由于奶业形势的急剧变化,散养户纷纷退出养牛行业,黑龙江省安达市的几十家养牛场和奶牛养殖合作社于当年的八九月相继组建完成,给当地的散养户搭建了一个可以继续养牛的平台,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散户的进驻,解决了散养交奶的难题,也为安达市奶牛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为当地的乳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奶源。
但笔者在深入多家奶牛场、奶牛养殖合作社进行调研和科技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安达很多奶牛养殖合作社所采用的模式仍是“集中散养”,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急需解决许多问题。
“集中散养”的合作社养牛模式已经向规模化养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了养好牛、出好奶,合作社垫付了大量的资金,统一招标,从最好的饲料加工厂采购饲料,储备了足够所有奶牛饲喂1 年的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和干草,按合理的价格出售给散户;购进了先进的挤奶设备,组建了专职的挤奶队伍,执行了严格挤奶操作程序;实行了统一挤奶,统一销售,分户结算的模式,实现了整个挤奶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和管理,使原料奶的质量基本上得到了保证,奶价也比原散户的奶价提高20%;此外,合作社还购进TMR设备和粪污统一处理设施。
有的合作社还聘请了牧场技术顾问和兽医、配种人员。牧场顾问指导散户如何科学饲养管理,如何开展疾病防治,如何进行奶牛保健和疫病防控,如何养好牛、出好奶、多盈利。兽医、配种人员由散户集体决定,选用技术水平高、职业素质好,且可以全天24 小时为奶牛配种和治疗提供服务的技术人员担任。
“集中散养”模式的弊端就在于散养上。以一个集中散养的奶牛合作社为例来解析,该合作社有800 多头奶牛,产奶牛500 多头,为21 家散户所有,日交奶7 吨多,奶牛日平均单产为17 千克。
2.1先进的设备难以发挥作用
在散养模式下,日粮配方不统一,一户一个饲料配方,有的散户有什么喂什么,有的则想喂什么就喂什么,想喂多少就喂多少。虽然合作社配备了TMR全混合日粮设备,但由于采用多个不同配方,各户的牛只难以统一分群,所以TMR饲喂工艺难以发挥其作用,只起到一个搅拌功能。
2.2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
安达市乳业办公室和乳品企业奶源中心建议并推动合作社参加DH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但由于散养模式下的产奶牛来自各家各户,进行DHⅠ测定首先需要收集的系谱、胎次、产犊日期、干奶日期、淘汰日期等牛群基础数据几乎全部空白,所以难以开展。
2.3饲料配方不统一
饲料是养好奶牛的基础,是实现奶牛养殖高产、高质、高效的物质保证。但在合作社里,散户的饲料不统一,有什么喂什么,想喂什么就喂什么;有的户精料一半是饲料厂的,另一半是自己的玉米面加豆饼,这一半常年不加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粗料有的常年使用玉米秸秆,不给青贮、干草。低投入、低产出,导致奶牛的年均单产只有5 吨,为了多产奶,有的散户多加豆饼或玉米面,结果导致牛病多发。
2.4配种不统一
良种是实现奶牛效益的基础,奶牛的品种影响到产奶量和原料奶质量。但目前,散户仍随意使用不同公牛的冻精。有的散户为了犊牛体大、多卖钱而使用西门塔尔、夏洛来肉用公牛冻精来配种,有的配种员为了多挣钱使用最便宜的冻精(5.00 元/支)。有的散户为了多盈利只养产奶牛,不给牛只配种,不产奶就淘汰,缺乏良种繁育的意识,导致牛群退化,群体改良进度缓慢。
2.5原料奶质量不稳定
由于散养模式下的散户都是自己配饲料,因此往往会由于玉米面加工过细,粗料粉碎过短或只饲喂玉米秸杆,精料量不足或过量,青贮、干草不足导致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时高时低,造成原料奶质量不稳定。
2.6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2.6.1人员流动难以控制
散养户每天用电动车或大车运草、运料,养牛人喂牛只时来牛场,干完活后就回村(家),车辆、人员一天多次进出生产区,人员流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此外,牛贩子有时会因为买牛进场、卖淘汰牛出场,导致其出入也难以控制。
2.6.2外购牛和非牛动物未得到有效管理
外购牛进场没有隔离舍,不能进行检疫隔离观察,给疫情带来极大风险。有的场内养羊,还有的养犬守护自家牛群,且到处乱跑,给防疫带来巨大隐患。
2.6.3消毒意识差
奶牛场消毒意识差,合作社免费提供消毒液,多次开会要求散户消毒牛舍,多次动员,但配合度极低。合作社所配600 kg消毒液,3 个月后还有剩余。
2.7缺乏质量安全意识
虽然抗生素、激素、驱虫药的使用已引起散户的关注,使用比较谨慎,但在休药期仍执行不严。因为有抗奶问题而发生的几起纠纷,责任难以区分,追责有一定难度。
2.8散户受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养殖方式落后
散户文化水平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养殖方式原始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8.1不了解日粮合理配方、精粗料的比例,自己配料也不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
2.8.2不了解高精料促膘、促奶的危害,只要产奶量下降就加精料。
2.8.3不了解干奶期、围产期饲养管理的重要意义,全场所有散户中,很少有在围产前期饲喂低钙、低盐饲料的。
2.8.4不了解奶牛的空怀期、产犊间隔对养牛效益的重要意义。
2.8.5不注重防疫、免疫、检疫,或不认真去做。
2.8.6奶牛的四大疾病时有发生,不认真防控,尤其是奶牛乳房炎,有的散户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达80%。
2.9养牛效益低
散户奶牛的年均单产低于5 吨/年,且病牛多。对多家散户进行调查测算的结果显示,有30%散户盈利,40%略有盈利,30%亏损。
3.1重要环节统一管理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合作社中,挤奶与销售以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这2 个核心环节已基本做到了统一管理。而另外3 个重要环节,也是奶牛场的3 大技术支柱——繁殖育种、饲料、疫病防控的统一管理还需要积极引导、示范带动,由易到难,逐渐实施、逐渐完善。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增加管理者的难度,也可能加剧管理者与散户之间的矛盾。
3.1.1统一防疫
疫病防控关系到合作社的生死存亡,防疫、检疫、免疫的失误会给合作社带来灭顶之灾,特别是在集中散养模式中,人员、车辆频繁进出,外购牛、淘汰牛的交易频繁发生,措施难实施,出入难控制,一旦暴发烈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社入口处的消毒通道要由专人把守管理,外来车辆一律不准入内,外来人员一律登记。生产区门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消毒室设紫外线灯,消毒池夏天用2%的NaOH,要定期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冬季设5 cm厚的生石灰消毒带。
(2)对于牛舍,舍内设施、食槽、水槽、工具以及牛舍出入口、周边环境、运动场等要注意进行程序化消毒,且要带牛消毒,可用1‰新洁尔灭。
(3)建立隔离牛舍。新入社的外地奶牛一定要有县级以上法定部门的检疫证明,新购入的牛一定要进行“两病”检疫,并隔离观察14~45 天后方可入群。
(4)生产区要严格控制非牛动物的进入。
(5)认真做好口蹄疫的免疫工作,每年3 次,要做到统一进苗、统一时间免疫,在兽医帮助和监督下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率要达到100%。每年春秋两季要进行2 次“两病”检疫,阳性牛按规定坚决处理,树立常年的免疫意识,常抓不懈。
3.1.2统一饲料,统一管理
(1)统一饲料
饲料是奶牛优质、高产、高效的物质基础,合作社组织购进了优质的精料,贮备了足够1 年饲用的青贮和干草,提供了各生产阶段、生理阶段科学的饲料配方。但由于传统饲养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有部分散户还是不按科学配方进行饲喂,产奶量提升缓慢,原料奶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制约了养牛效益的提高。所以,应一方面逐渐引导散户使用统一的饲料配方,另一方面通过乳企对原料奶质量的要求,促使散户科学使用饲料配方。
(2)统一管理
合作社要加强对挤奶、牛舍、运动场、产房、浴蹄池等设备的完善和维修,给散户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和条件:
①牛舍:舍内宽敞明亮、通风良好,冬天能防寒保暖,夏天能防暑降温。
②运动场:平整干燥,无尖锐铁器、砖头瓦片、玻璃碎片等杂物,无积水,围边设排水沟。
③产房:要求冬暧夏凉,易于清洗消毒、接生助产,产房数量可按牛场产奶牛的10%设置。
④浴蹄池:在挤奶厅出口处修建浴蹄池,长×宽×高=3.00 m ×0.75 m×0.15 m,池底注意防滑。用35 L 40%甲醛液加100 L水或4%硫酸铜溶液,一池液用2~5天,每月药浴7 天。
⑤刷拭:每天刷拭2 次,每次3~5 min。
⑥修蹄:要定期修蹄,春秋两季各修1 次。
⑦内衬:注意乳头杯内衬不要老化,要定时更换。
3.1.3统一配种
配种工作对奶牛的品种改良、选育以及实现养殖效益意义重大,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会对奶牛整体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近亲繁殖和品种退化。而且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与奶牛遗传因素也有极密切的关系。此外,配种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否认真执行配种技术操作规程是提高繁殖率的关键,也是导致奶牛不孕症的重要因素。
在合作社有10%~30%的牛发生过屡配不孕、卵巢静止、卵巢机能不全、排卵延迟、持久黄体、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疾病,最突出的表现为产后发情延迟,可达120 天以上,甚至更长,制约了奶牛养殖效益的提高。加强合作社的奶牛配种工作是提升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合作社要统一采购冻精或统一冻精标准,要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要求配种员对散户奶牛配种工作提供全天服务。
3.2搞好科技服务,提升养牛效益
散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疫病防控等,他们希望合作社提高服务水平,盼望专家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在技术服务中要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乳房炎、难孕症、蹄病、代谢病的防治等;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散户遇到的问题,如干奶期、围产期的饲养管理,减少体细胞数(SCC)的主要措施等,要做到把科技服务做到牛舍,为散户提供就地咨询服务。
3.3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合作社负责人在建设牧场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仓促进牛,有的牛舍还处于半截工程,有的设施还不完善,如旧的挤奶设备需要更新,运动场需要修缮,场区需要绿化等。资金严重缺乏已制约了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政府或乳企应以贴息或其它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保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3.4以散户为本,是保证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础
散户以牛为生,奶牛是他们的经济命脉,承载他们多年甚至是半生的积累,他们比任何人都关心爱护他们的牛群。虽然他们的建议或想法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偏激,但一切想法离不开对牛的关心,虚心听取他们的想法,对保证合作社发展至关重要。散户是合作社发展的根本,他们以合作社为依托求发展。因此,合作社的主要职能就是服务于散户,全方位地帮助他们养好牛、出好奶、多盈利,才会有合作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奶牛合作社的管理模式等重大问题,可通过民主决策,让散户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决策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加决策的积极性,这样才会使合作社真正成为散户的依托,实现散户和合作社的共同发展。
3.5奶牛保险
奶牛保险确确实实解决了散户养牛的后顾之忧,也调动了群众养牛的积极性。但是当死牛数量不正常上升时,保险公司也会面临巨额赔付而难以维持。如一家牛场4 个月报赔68头牛,这些牛只的死因大部分是奶牛的四大疾病、前胃疾病等常见病,而不是烈性传染病,所以这样的死亡率是极不正常的(成年奶牛正常的死亡率为1%~2%),主要的死亡原因是代谢性疾病和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分别占45.7%和18.5%,所以报赔的牛90%应属淘汰之列。
牛从病到死,散户在这段饲养时间内需要付出饲养费、人工费;死后还需要无害化处理,又需一笔火化费、人工费;一头淘汰牛可卖5 000~6 000 元,报赔后等于白白丢失;再加上保险公司赔付的钱。这些都是很大的损失和支出。
因此,建议保险部门与散户在不浪费国家资源的前提下,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即散户有保险作为后盾,以此消除散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保险公司赔付金额也可适当减少,资源又得以利用,各方利益都可兼顾。保险部门应当深入到牛场、散户进行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控、可监督的政策,这样才能有利于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
4.1改变“集中散养”的合作社体制为股份制,实行“五统一”管理
集中散养这种合作社模式,其实就是散养,弊端多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这种体制为股份制,散户以牛入股,根据牛的生产性能和生理阶段,每年每头牛付给散户3 000~3 500元,根据牛的胎次决定3~5年返本10 000~13 000元,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饲养管理。
入社的牛由合作社根据生产性能、生理阶段分为高产牛群、中产牛群、低产牛群、干奶牛群、围产期牛群。不同的牛群实行不同的饲料配方,充分发挥TMR全混合日粮的作用,然后实行统一配种,统一防疫、免疫、检疫、治疗,统一科学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销售,这是最理想的体制。
4.2建立核心示范牛群
如果改变原合作社体制有困难,合作社也可建立自己的核心示范牛群。散户养殖水平的提高,是合作社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新技术、新观念是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的重要措施。散户受文化程度、本身素质、经济条件、传统观念的束缚,守旧、落后的习惯多,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所以建立合作社自己的核心群,对散户进行示范带动,引领其发展是奶牛合作社提高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
以上措施需要资金、需要时间、需要合作社负责人的胆识和智慧。只有有效实施上述措施,才能实现奶牛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C
闵向波(1975-),男,黑龙江安达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乳业监管工作。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