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2016-02-04 08:5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育率红利劳动力



未来谁来养活中国

女性的消失、剩男剩女的增多,必然影响着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时期内,人口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老年人口的比例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样在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小孩与老人的抚养负担相对较轻,使得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整个经济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局面,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中国人跑哪里去了?

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人口增长了7000多万,达到13亿4千万人,但是中国的生育率却已经降到了1.5以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妇女只生了不到1.5个小孩,远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更替生产率是指维持每一代人人口不变的生育率)。

这两组数字并不矛盾,这说明中国现在的人口增长,完全是由于惯性和寿命的延长,1.5以下的生育率,意味着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少30%。在不远的将来,中国人口将进入一个长期零增长和负增长的时期。

实际上,在过去二十年中,低生育率已经使得中国年轻人口减少了30%。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每年还有大约2500万的新生人口。

而到了新世纪,每年新生人口已经降到了1500万。统计数据同时显示,2010年,中国14岁以下的人口比例只有16.6%,低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发展中国家29%的水平。

如此剧烈的人口结构变化,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长此以往,中国的人口结构将严重失衡,年轻人相对于老人来说将迅速减少,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另外,移民也是“人口红利”消失的一个因素。

据最新报道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报告显示,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一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的人士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关考虑。而近3年至少有170亿元资金流向国外。

在海外投资移民中,年龄普遍为30-40岁,很多人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他们在海外投资领域集中在房地产、外币存款等。报告披露,2007年以来,美国成为主要的移民目的国,去年申请去美国的移民数量超过总数的50%。

去年我国永久性移民超过15万。报告指出,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移民人口组成也日益偏向中产阶级。

留给中国的“人口红利”时间还有多久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环境研究所所长蔡昉曾给出这样一个数据:1982-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于总抚养比重,被抚养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6.8%。

但如今,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凸显,被抚养人口的比重明显上升,无疑造成了现有劳动力的负担日益加重。因此,社会学者普遍认为,受老龄化的加速冲击,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加速衰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持续出现企业用工荒问题。”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用工荒问题正是因为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这发出了剩余劳动力不足的预警信号”。

人口红利,只是在一个时期内所显现出来的发展阶段。而在人口红利期之后,就将转为人口负债期。

也就是说,在出生率保持低水平的情况下,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导致养老负担大幅增加、费用支出加剧等一系列状况。

那么,留给中国的“人口红利”时间还有多久?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据测算,中国的人口红利大约在2013年达到顶峰,此后将处于缓慢下降的状态。换句话说,中国人口红利的“窗口”即将关闭。

具体时间,当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红利还能延续到2030年以后;然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2030年之前,这种优势就将消失。

通常“人口红利”消失指的是在人口周期中总扶养比触底后上升,伴随劳动力人口增量逐年下降,直至总扶养比超过50%。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2011年时曾公开称,中国人口红利的最大化时期是抚养比2013年降到最低点之前达到的,并且于2013年之后迅速消失。

他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仅不会延续至2030年以后,实际上目前已经越过其最丰裕的收获期。

“人口红利消失不是某时点就消失,而是一个逐渐缓慢的过程。”渣打银行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颜色对记者称,从数量上看,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生育率较低所致,即使全面推行“二孩”政策也不太可能对人口增长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

但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国高等教育迅猛扩招,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0年的不足100万猛增至700万。

这意味着到2030年,更是估计约27%的劳动人口将拥有大学学历,中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素质劳动力基数。

“这一新的红利模式建立在劳动力质量,而不是数量基础之上。这将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转变,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颜色认为。关键是接下来的改革要对新的人口红利模式形成进行支持。颜色对记者称,主要在三大改革:首先建设高等制造业,促进产业升级,通过金融改革与财税改革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

2015年3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随后的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公布后,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还明确提出,“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其次,以户籍型为基础的深层次城镇化建设。

“目前大学生多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工作,如果以户籍型为基础的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吸引大学生工作。”颜色对记者称,同时要配合社会综合结构与生活方式转变。

拿什么来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

2016“远见杯”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蔡昉表示,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不可避免下滑。

“目前正在出现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资本报酬递减以及劳动力转移出现负增长。这个变化不是宏观经济周期而是经济增长,是阶段性变化,因此我们看不到V字型变化,没有到底回升的转折点,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说的L型的变换趋势。”蔡昉说。

拿什么来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

颜色2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非熟练劳动力供给下降目前正侵蚀中国低端制造业部门的竞争力,但新的人口红利模式正在形成——到2030年,估计约27%的劳动人口将拥有大学学历,接近德国、法国和英国目前的水平。

这一新的红利模式建立在劳动力质量上,将加快中国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业转变。

另外,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许多企业停运或将工厂迁离中国。因此,要最大限度延长既有比较优势、避免休克式调整的前提下,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正确轨道。

具体来说: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

二是实现产业的区域转移,形成“国内雁阵模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东部地区逐渐丧失的同时,可以通过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延续。

此外,中国到目前为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中更多的是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而不是微观的技术效率。如果形成这个雁阵模型,就可以继续获得资源重新配置效率。为此,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十分重要。政策选择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政府应该推动这些地区的体制改革,使其依靠比较优势保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赶超,而不是单纯加大投资和给予补贴。

三是充分认识中等收入阶段的资源禀赋特征,避免全面的技术赶超。

在总体布局上,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免陷入“低收入-低教育投入-低可行能力-低收入”的恶性循环。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和开发利用人力资源的经济产业和生产服务领域;在要素投入上,注重通过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在目标导向上,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具体安排上,加大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扫除制度障碍,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和延伸中国产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以及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

(《中国经营报》2016.2.29、《经济参考报》2016.1.18等)

猜你喜欢
生育率红利劳动力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韩国生育率创50年来新低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健康红利
外籍妈妈提升德国平均生育率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科技体改:“创新红利”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