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

2016-02-04 08:18欧阳蓓蓓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声乐民族

欧阳蓓蓓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分析

欧阳蓓蓓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现代民族声乐不仅保留传统民族声乐中所特有的戏曲和曲艺艺术精髓,又汲取西方声乐艺术的唱法理论,展现出时代所赋予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集民族性、艺术性的心民族声乐艺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现代民族声乐,在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民族间的融合,及世界各地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发展。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思维上的更新,在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同时,也不断的被世界所喜爱。

民族声乐;艺术特征;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是多民族国家的一种声乐艺术,包含多种传统体裁的声乐形式,是时代发展下艺术审美本质所产生的一种特定文化。自上世纪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始注重自身大国形象的构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不同时期下,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有不同的艺术特征,比如八十年代的《紫竹调》、《外婆的澎湖湾》等音乐作品,借助原始民间素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及人文情怀的赞颂;九十年代的民族声乐着重于各个少数民族的地方元素,民歌及传统戏曲曲艺的腔调合西洋的大小调,表现声乐的感情与意境。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有着无与伦比的热情,中国的现代民族声乐展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声乐仍旧笼罩于西方声乐艺木的辉煌之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还缺少有力的理论支持。只有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研究进行科学地评判,全面认识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中国的民族声乐才有更好的未来。

一、中国现代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

(一)民族声乐艺术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介

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洋美声唱法因其歌唱声音极具穿透力、运用气息比较稳妥且悠长有力等特点开始被中国的音乐工作者所认可,部分音乐工作者致力于西洋音乐于中国民族声音的结合运用,经过“求同存异”后,逐渐形成将西洋音乐歌唱艺术与我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及人文气息融介一体的特殊声乐艺术。这一融合不但包括声乐技巧的融合,也是不同地区间不同观念上的融合。在演唱技术上,中西方声乐艺术最大的不同是歌唱的声音上的差异。大家都知道,美声唱法深刻分析人体生理上结构的特点,搭配深沉的歌唱气息,从而带动声带在腔体发生震动。美声唱法主要采用高位置的声音震动,共鸣腔十分突出。民族声乐与西方音乐技术方面的融合,一方面中国民间声乐传承了中国传统戏曲曲艺艺术的精髓,音色明亮细腻,且声音灵活多变。同时,汲取美声唱法中演唱气息的运用及“歌唱共鸣腔”的拓展,最后达到演唱音色细腻与宽厚、通透与集中的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对美声唱法的研究,民族声乐演唱方面学习美声唱法对声带的保护,演唱技巧的科学运用,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从而塑造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在观念上,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受儒家思想影响,历史演变中的世代熏陶下,中国民族声乐形成了内敛、细腻、谦逊等艺术特点。中国民族声乐文化注重文化修养,主要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精神,其歌唱表演中的人物装扮、服装造型、肢体语言及音色特点等各种元素均为表现含蓄内敛的文化气质服务,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套路,不利于声乐艺术的发展。反观西方文化,我们发现西方文化追求个人的独立性,也就是个性与自由。共性之中寻求自我个性,是西方声乐作品和音乐爱好者的共同趋同,此种理念容易引导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人类智慧的另一层真实体现。文化性格的差异,造成了中国民族声乐在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方面表现出与西方截然不同的特殊偏好。

文化融合下的审美相互影响,中国人民对国际性流行音乐元素逐渐表现出接纳的态度,黑人音乐、乡村音乐、RAP、以及宗教音乐等,越来越多的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被我国音乐爱好者运用在现代民族声乐的创作之中。在表演形式上,不少新的音乐作品其表演方式融汇美声、民族、通俗等各种音乐形式,对于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创作有强烈的思考意义。通过对西方音乐理论的研究在,接受并认同了西方声乐艺术发展的科学性,在保留民族声乐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的音乐理论,创造更具感染力的民族声乐作品。

(二)民族声乐艺术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文化一词包含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的一个系统的总结。不同的文化个性下,其音乐的表达和审美特征也各不相同。我国多民族的历史特殊性也决定了民族声乐包含不同民族的音乐审美与表达,是民族团队一致对外的音乐性格体现。在唱法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承于传统民族民间歌唱和戏曲曲艺,是56个民族音乐文化下的声乐演唱精髓,也是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文化艺术形式。中华几千年的血脉传承铸就我们的民族音乐以“情”为核心的音乐内涵,民族音乐的歌唱都是个人或者民族对自身情感的抒发。民族音乐实践歌唱方面来说,汉族社区以农耕为主聚族而居,其歌唱行为是人民大众调节社会关系的认同手段之一,也是人民辛勤劳作生活的宣泄途径,干预着人民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创作。

因此,音乐的情感表现也是血缘、婚嫁、生老病死等天然情感的首要体现。对于少数民族聚焦群落来说,保留至今的“酒歌”、“情歌”、“山歌”等歌唱形式,也是少数民族人民自身“情感美”的精神表达,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得益彰。

多元化音乐文化艺术形态的“混血”发展下,国内各少数民族间的唱法相互交织,比如蒙古“长调”“呼麦”、陕北的“信天游”、东北的“二人转”等不同民族、地域的演唱,其在语言、音调、嗓音的运用等方面演唱技巧和风格千变万化,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独特亮点,才确立起中国民族声乐多样化、多元化的民族音乐形象,向世人展现出极具特色与吸引力的民族声乐艺术。例如,歌唱家郭颂的《鸟苏里船歌》,其歌曲的创作是通过作者亲身与赫哲族人民的长期交往,吸收赫哲族的民间曲调,从而创作完

成的一首得以传承久远的经典作品;施光南创作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其曲调与歌词充满少数民族生活的激情与跳跃,是少数民族歌手骑马打鼓生活的真实描述,富于弹性的曲调是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对生活美好的歌颂;此外,如《鸿雁》、《在希望的田野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茉莉花》等很多著名歌曲,都是音乐创作者对少数民族音乐特点的借鉴体现,其歌词曲调完美融合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节奏,使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可以很好的体验少数民族所蕴含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民族声乐艺术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很好的将不同民族间的地域特点和民族习惯交织在一起,拉近不同民族不同人们的精神距离。这种民族音乐的融合,既能有效的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创作,增加其多样性以满足各民族人民对音乐的广泛需求,又能积极的弘扬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趣味,促使更多的人喜爱少数民族音乐,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历史悠久的文化发展进程,丰富多彩的多民族发展特征,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民族团结和和谐,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多样复杂性的基础,也是民族关系得以融合发展赖以生存的必须土壤。在更高层面,民族声乐艺术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使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立对外的民族形象,是56个民族团结一致对外的精神呈现,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一直要保持的民族基调。

二、中国现代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一)民族特有和民族综合的演唱风格

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包含有三种主流唱法:民族、流行、美声,近年来,受限于西方音乐的冲击,民族声乐中的原生态唱法开始被人关注且不断流行。原生态唱法是我国不同少数民族声乐文化个性发展下的结晶,其以原始的发声方法为基础进行演唱,根植于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具有鲜明的民族本色,不可超越和替代,当下人民生活中流行的原生态音乐文化很多,当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蒙古的呼麦,在各大音乐活动中经常出现。民族的音乐风格,是一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所特有的气息与格调。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大地各时期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魁宝,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情感反映和艺术体现。由此可知,中国民族声乐是不同地区人民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下的精神产物,因此各民族的音乐风格迥异。东北的朴实豪放的二人转、高亢燎亮的陕北信天游、温婉细腻的江南小调,不同风格的演唱聚集在现代民族声乐的舞台上,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民族特有和多民族综合下时代赋予的产物。

文化发展背景的不同,演变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特有的民歌风格色彩,据此,中国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可以大致分成五个区域。东部区域是狩猎文化区域,其音乐多受萨满影响,山歌、歌舞曲、萨满调都是当地民族的主要民歌形式,其民族音乐充满了质朴又豪爽的民族性格;西部草原及高原文化区域,其音乐主要受宗教影响,不同民族间宗教信仰不同,比如信奉伊斯兰教的新疆自治区,受佛教影响的藏族自治区,其民族音乐表现宗教特色和生活气息;北方草原文化的影下,音乐演唱风格充满了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与北方人民辽阔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相匹配;中原及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原因影响下,民众性格温婉细腻,因此此地区民族音乐多以委婉精致见长。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下,其民族特有和民族综合的演唱风格重叠或交融,不同地域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吸收与彼此交流,使得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异彩纷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不仅是音乐对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的情感体现和反思,也是中国民族声乐根植中国大地、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民族声乐艺术所凝聚的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血,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得以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二)共性化的声音特点

中国民族声乐的特点是声音明亮、高亢、甜美、圆润、清脆,与西洋的“美声唱法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多民族共生的现实注定民族声乐的多元化的音乐特征,这也是民族声乐区别于一切外来声乐艺术的重要标志。共性化的声音特点主要表现为:明亮靠前的声线、咬字字正腔圆和韵味浓厚的润腔。汉字的衔接需要经常进行声母和韵母的相互转换与衔接,气息的流动需要短而有力、通而收放自如的训练,都促成了民族声乐演唱的位置相对靠前,声线明亮靠。真假音的结合也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和价值集中体现。

我国人民崇尚人与自然的结合,这也影响了我国人民在声乐演唱中有特定的审美特征和价值取向。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面经常将真声和假声两种发声状态相结合,进行真假声的交替发音。真声,是声带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的最基本的音色,与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相似;假声又指大家通常所说想小桑,小桑状态下的发音与真声状态下的音色完全不同。真声和假声的声带震动不同,真声发声是声带是拉紧收拢的,而假声发声其声带所采用的边缘震动。真声声音真实且充满弹性,假声能发出超越声带正常震动时所发出的音色范围,假声音乐较广。真假声结合下,即可满足歌唱方面所要求的高亢燎亮的音色,也能演唱出清丽柔和的声音,增加演唱的声音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另外,假声对于大自然声音或者动物鸣叫声音的模拟也是其独有的特色,这在部分作品的演唱技巧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汉字具有五音、四呼、十三辙的发音特色,其咬字位置、发声腔体讲究平恨阴阳和咬字归韵,要求演唱者的咬字发音要非常清晰;润腔主要是通过对声腔进行润色和装饰使声腔圆润流畅,从而形成特殊的风格和韵味。润腔是中国声乐所独有的声音特点,经常出现于中国传统的戏曲和曲艺艺术中,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继承了润腔这一演唱方法,对音乐主题的表达更生动自然,且形式灵活多变。

[1]乌仁托娅.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魅力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18).

[2]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周凡斌.浅论声乐训练中声音标准的构建[J].大舞台,2010(02).

[4]曾峥.通过跨界演唱现象引发的对声乐教学的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16.

[5]杨曙光.中国少数民族声乐艺术的定位与发展[J].音乐研究,2001,(03).

欧阳蓓蓓(1976—),女,汉族,广东省汕头市人,硕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声乐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