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谐音现象浅析

2016-02-04 07:12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710125
山西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楼梦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 西安 710125



《红楼梦》中谐音现象浅析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710125

摘要:《红楼梦》是曹雪芹用北方方言写成的一部古典长篇白话小说,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作者大量地运用谐音双关来反映主题,构建结构,塑造人物等。本文主要对书中涉及到的一些人名事物及谜语的同音或谐音现象进行分析,阐述汉语中同音词和谐音词的妙用。

关键词:《红楼梦》;同音词;谐音相关

词是语言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人们用约定俗成的读音来表示词义,音义结合形成语言符号,进而和现实的事物相联系,反映现实事物。汉语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随着古汉语的辅音韵尾脱落,浊音声母与清音声母合并,产生了大量同音词,同音词是读音相同但意思毫无关联的词语,可分为两种,其一是同音异形,如:梅花—没花,抱—爆,区分这一类型较为容易;另一种同音字是同音同形,如:“花钱”和“鲜花”中的“花”,同音同形词虽然不如同音异形词容易区分,但是在具体语境中也不难区分。

谐音词是语音相近但意义并无联系的一组词,在文学创作中,灵活地运用,巧妙地驾驭汉语的谐音,可以收到言内意外,一语双关的效果。谐音双关是《红楼梦》中运用比较多的辞格之一,谐音双关既使作品语言含蓄,又对主要情节和思想起到了暗示作用。

一、《红楼梦》中人名的谐音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曹雪芹为各个相异的人物名字赋予了共同的特点,即利用汉语的同音或者谐音来表明自己著书的观点,或者是暗示人物的命运。

甄士隐谐“真事隐”,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即假语村(言),贾化即假话,时飞即实非。曹雪芹在为这两个书中至关重要的人物取名时,巧妙地运用汉语同音词的特点,实际上是暗示大家,这本书反应的是康雍乾期间发生的故事,但受当时政治背景和封建社会的影响,作者无法直接写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借假语村言,说一段故事。

贾宝玉是“假宝玉”,作者借着“假宝玉”之口控诉封建社会对人的迫害。贾宝玉反面是甄宝玉,即“真宝玉”,二人样貌相同,思想迥异。贾宝玉从正面体现曹雪芹渴望自由,反对束缚的早期民主思想,甄宝玉则是作者否定的人物。

《红楼梦》中人物多用谐音起名,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迎、叹、惜即原应叹息,丫鬟英莲即应怜,娇杏即侥幸,曹雪芹给书中女子起这样的名字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众多美丽女子寄予同情。霍启即祸起,暗指他在十五看花灯的时候丢了英莲,紧接着甄家被大火烧毁,家业破败。在曹雪芹的笔下,人名的谐音有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时暗示了人物的身份,在小说中形成了一条条线索。

二、《红楼梦》中事物的谐音

《红楼梦》中事物谐音较多,如“护官符”全由谐音构成。其中“假”谐“贾”,“雪”谐“薛”,是异形同音词相谐;官衔“史”谐姓“史”,王侯的“王”谐姓“王”,是同形同音词。“护官符”中言尽四大家族的荣华富贵,也揭示了他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害关系。

再有,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喝‘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这里的“群芳”、“千红”是指《红楼梦》中所有女子,她们最终香消玉碎,千红一哭,暗示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注定的悲剧命运。

此外,红楼梦中地名也多处运用谐音,“青埂峰”是“情根峰”,表明《红楼梦》是写爱情的;“大荒山无稽崖”为“荒唐无稽”,作者自称荒唐无稽自我保护。宝玉的住所“怡红院”谐音“遗红怨”,“红”是宝玉身边美好的女子,封建礼法的迫害使她们无法得到幸福,大多香消玉殒,含怨而终。

三、《红楼梦》中谜语的谐音

谜语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体裁,即可娱乐,又可以增加知识,谜语运用谐音极多,很多谜语的谜面和谜底就是通过谐音来关联。《红楼梦》中的谜语并不仅仅是增加文章的趣味,作者并不是为写谜语而写谜语,而是运用谜语来暗指贾府这座腐朽的大厦必然倾倒,呼应全书反封建思想。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回中贾母作了一首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曹雪芹巧妙运用谐音艺术手法,说出猴子身轻站树梢,站树梢即“立枝”,“立枝”与“荔枝”同音,一词双关,既解了谜语,又暗指贾府状况就像猴子立枝,而最终命运正是“树倒猢狲散”。短短的七字谜,表现了曹雪芹超凡的艺术力和著作的整体思想内容。

猜中贾母的谜语,贾政作一首物谜。“然后也念一个与贾母猜,念道:‘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谜底为“砚台”。贾政这首物谜主要通过形象的比喻。但最后一句“有言必应”,则是“有砚笔应”的谐音。

《红楼梦》的框架构建、艺术构思、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谐音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此广泛且成功地运用谐音,在文学史上尚不多见。这不仅显示出曹雪芹超人的文学艺术造诣,同时也体现着他的语言艺术技巧。

我们必须承认,汉语中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会给语言的运用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同音词的存在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技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红楼梦》同音或谐音运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同音谐音现象在语言实践中的功能,比起它的弊端,要大得多,汉语同音词可以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手段,正确适当的运用可以收到一语双关的效果,使得话语言在此而意在彼,既可以增加文采,又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成为作者反对迫害、自我保护的屏障,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同音词在现代汉语表达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也要尽量克服同音词给我们带来的麻烦。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杜,1957.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3]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M].中国友谊出版社.

[4]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中华书局,2001.

[5]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M].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

[6]马显彬.汉语同音现象分析[J].语文研究,2005(2).

中图分类号:H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6-0171-01

作者简介:庞欢*庞欢(1987-),女,陕西西安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